个人资料
正文

蜗居观后感:张嘉译所赋予“四十岁男人”的内心冲动zt

(2009-11-30 06:51:11) 下一个
2009-11-22 01:41:05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5d6508840100fx91 [查看原文]

        不谈《蜗居》抛给我们的选择题

                         ---只谈张嘉译所赋予“四十岁男人”的内心冲动

     蜗居看完了,小说也看了个大概,这部没有什么深刻主题的作品,讲的不过是市井小市民生活的点点滴滴,没有升华到什么诸如生命,人类社会等等深刻却飘渺的主题,整个作品犹如一个小市民在你耳边唠叨嘟囔着生活的不顺,可是正因为记录的是小市民的生活点滴而引起了巨大的共鸣吧,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我无缘无故的知道了这部电视剧,并且看完了它的原因吧。

     蜗居之所以是一部和普通大众产生共鸣的作品,在我看来不过是它抛给我们的选择题活生生的就如我们很多人这一生中要做的选择题一样。例如大学毕业后要不要回自己那并不富裕却能有个稳定工作和安逸生活的家乡还是留在这繁华充实却要我们步履蹒跚的大都市?

亦或者是当爱情来临的时候你会选择一个事业成功,能帮你解决你要面对的很多你无奈又无从下手的人生中艰难的老男人,还是选择一个爱你爱到骨头里,但是却没办法给你很多东西,并且一无所有的小男生,你的选择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选择题很多,并且这些选择题往往可以被我们加入一些附加条件,比如那个老男人和小男孩的那个选择题,你可以在成熟男人这一栏附加上,事业有成,随时能在你遇到问题的时候轻松解决你的无奈,并且给你无忧无虑的物质生活,并且非常爱你,仅仅是加上了爱情情况便有所不同,在种种的选择面前加上种种的附加条件就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人生百态。可是我今天我不想谈这些,我想谈的是人到中年后心里的那份在社会压力与家庭责任压制下失去的那种不顾一切的追逐某件事的激情,那种激情往往被我们在社会中打拼时所积累下来的一种叫作中庸之道,或者叫作利益权衡的东西所慢慢吞噬,这种不知所名的东西在我们面对事情的时候总是先将其前后左右衡量一翻,预测出这件事情将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得失,然后我们在横竖纵深的分析下牵扯到这件事的人们,最后我们会选择避其锋芒,默默守着我们能抓在手中的那点利益然后在沾沾自喜中期盼着在这些利益慢慢积累到某一天时我们会获得自己的社会地位,我们的家庭孩子会有幸福快乐的生活。

其实在这些看似具有实际意义的利益积累中,我们渐渐将内心中追逐所爱的勇气转化成对追逐的成功与否的一种判断能力,我们渐渐磨平了身上那些自己曾经浑然天成的并为之骄傲之后又偏执的坚持着的棱角,直到等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是圆球的时候,我们貌似没有攻击威胁,其实那些曾经在我们心中停留着的让我们轻飘飘的四处飘荡的我们称之为梦想的东西已经渐渐的被这些个利益压到了最最下面,他们似乎永世都不能再翻身般被一些人永远的忘记了,我们这个圆球一天天的沉重,我们渐渐步履蹒跚,我们渐渐停止,永远停止在梦想的道路上了,而这条路上积满了大大小小的球。可惜我们那些曾经的棱角已经不在,否则我们就可以在看到自己的所爱之物时用棱角轻易的拨开挤在自己身旁的这些圆球了。

可是有些人,如宋思明,他们知道自己在这条路上沉沦,他们寻寻觅觅,左顾右盼,试图在茫茫银河中找到一个出口,可是在他们寻找的时候他们却迷失在另外一条没有尽头的不归路上,因为他们在也找不到那些曾经被自己打磨掉的,埋藏掉的,随手扔掉的那种冲动时的不顾一切与奋不顾身的勇敢,那种激情四射的奔向自己坚持着的梦想着的快乐。可是正如庄之蝶在第一次遇见唐婉儿时发现自己已经许久不曾举起过的那杆枪,居然那么放肆的张扬的如冒着烟般的向自己示意着一般,宋思明第一次看见海藻时发现这个干净的纯洁的海藻,居然那么放肆的在自己面前走着神,那一刻宋思明仿佛一颗子弹就这么迅速的射向了自己心底那块最软弱的从来未曾展示在众人面前连自己都慢慢遗忘的地方,那一刻,宋思明仿佛年轻了二十岁,仿佛那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怀揣着梦想,四处冲闯,不计后果的毛头小子般,想要激情的冲动一把,想要摆出那种我不在乎的豪迈,愣神间,恍然发现其实自己原来已经老成这个样子,已经走到了如此地步,这种失落感和孤寂感没人能理解,也没处诉说,唯有见到海藻的时候自己才能牛犊一般那么肆无忌惮的乱撞,至少在思想上他是自由的。于是这种内心的冲动如毒品般慢慢侵蚀着宋,知道最后设下圈套收服了海藻,海藻对与他来说就是那毒品,唯有在海藻的面前自己可以撕下圆滑的却异常苍老的面具,换上那自己格外爱惜的却从不敢带上的年轻的清澈的如少年般的面具。当这种个如此秘密的隐私被自己坦然接受时,爱情也排山蹈海般袭向了宋思明,可是当两人最后的关系确定的时候,就注定是一个悲剧,因为突破了社会枷锁的爱情一旦被确定却又走进了另外一个叫作责任的枷锁,这好像是永恒的悖论一般生生不息,但是结果却永远是悲剧。

可是,这不是最可悲的,最可悲的是,如同宋曾经将的那个故事,自己的老婆孩子是要和自己承担后果与风险的,而情人是自己要隐藏的,隐藏就是保护,可是海藻不曾理解,当宋将自己最最珍视的爱情放在海藻身上隐藏起来的时候,甚至在自己弥留之际认为自己终于可以带上爱情给自己的那面如少年般清澈的面孔,肆无忌惮的迎接自己的爱人,拥抱自己的爱情的时候,自己赋予爱情的爱人却站在街头,傻傻的认为自己的爱情被抛弃了,认为自己的幸福其实在另外那个小男生身上,最后还信誓旦旦的将那些记载着宋最最重要的,在踏入天堂前才能坦然迎接的爱情的钱财归还了,这才是真正的悲哀。绕了一圈,以为自己走出了,逃脱了,坦然了,其实自己仍在原地悲哀的妄想着。

其实这些本不是剧本或者导演试图探讨或者强调的重点,可是在张嘉译这个有着莫名感觉的人带入了强烈的冲突,让我看完这个作品第一个记住并且有所感悟的就是这个许许多多文学作品中层讨论过的内容,四十男人内心中那种原始的冲动,这些被张嘉译原原本本的带给了我,那么纯粹的,毫无杂质的让我感受到了。其实,幸亏了有了这点,让一部可以概括为小三堕落史的作品有了另外的含义。

其实在看诸如废都这样的作品时,我是不理解的,只觉得那是一场被写的形象生动的闹剧,可是这看了这部作品是,多少有点理解了吧。

最后,结论是,其实我们没个人不管男人女人,年龄大小,我们每个人都如宋思明一样心里有一个海藻,之手年轻的时候我们的海藻就在那,熠熠生辉的照耀着我们,而四十岁男人却将他埋藏在最最深的心底,成为了如宋思明所说的海藻其实是他的脚踝。没有信仰的今天,如果我们再失去了或者隐藏了我们内心中那份为了理想不顾一切的冲动的话,人生本身便就是一出悲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