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关于国画国粹的论争 2.

(2009-10-17 21:50:04) 下一个
高瞻则可远瞩,言清必能意会 顶whisper,并在此回ABC (图)
来源: Z自文坛,by朴书.04-05-11 20:05:10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首先要感谢ABC前辈,能不吝指出自己的观点,且不计较小弟的一通疯话,能在网上忘年谈艺不亦快哉!
您老把我视作“同一战壕的”,承蒙厚爱不弃之余实不敢隔代比肩。前辈就是前辈,这点礼貌耳福还是有的。其实能在网上遇到像您老这样的行家和“练家子”实属不易,我是深怀敬意和珍惜!古云:闻道有先后,所以授业解惑也。“故此,心直口快的乱说一通---您老不跟我一般见识,大家也都提出了批评,我是成心接受。

那天话赶话,你老说:“就此画来看,不管是抱石先生还是其他高人所作,按中国国粹的定义都不能算是中国画了“我知道当时您老在闹情绪,因为话里话外的您老还是拐着弯的夸傅抱石,我也听出来了。您的话不免使我就“国粹”的界定产生了一些联想,才出了“不得不说”那一帖,那不是冲着您来得,真的是联想。可话又说回来了,正是因为您老是“国粹行家”影响力大,所以我才猛着胆子想:不能由着您老的性子说了,不为别的,只为了害怕以后在您老振臂一呼下,别人闻此言后把傅抱石,石鲁都当外来的旁门左道,那可真乱套了。金农写字只用偏锋,完全摆脱所谓中锋用笔,不也给我们留下“国粹”吗。其实我这是杞人忧天,而真正含义充其量是挑个话头,大家在这聚聚罢了。如果有机会还真想向您老请教一些老玩意儿。

Whisper的一贴,我没话可说,头点的跟捣蒜似的,他说她是外行,大大的谦虚了,(怎么听着有点象日本话)不管怎么看吴冠中;她说的言清意至;是没棉花的被子,理和面都在哪。关于基本功的问题,容我在赘言几句:我小时候喜欢书法,把成堆的“红旗”杂志划上红格,用来练字,最佳效果是写《兰亭》可以脱帖。当时,北京萧劳的孙女,肖可佳以经能“左右开弓”了,还有,李纯博大夏天的坐在小板凳上,身边上放一盆凉水,写一会,擦一把汗,“大颜”写的跟印的没区别。获得北京少儿书法一等奖。可后来都销声匿迹了。在此之后我开始反思了,基本功是什么,是后人根据前人经验总结出来的“套路”,而前人又是跟谁学的呢?上千年的传统之中,究竟应该把那一段划出来定位为必学的基本功呢?就山水而言,是该学:刘,李,马,夏,还是“四王”?还是干脆直追“展子千”?要是都学,还真来不及。这就牵扯到一个个人对传统的选择和认识的问题。时代在延续,传统是优秀的,基本功是重要的,而门户之见有多大的必要性?

归根结底基本功是技能,是表达的手段。如果他不能最后反映在作品上,而且反过来制约你的创作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在学习和消化之余,重新审视一下?

说实话;我是很注重老玩意的,来美国10年了,为了这“国粹”到现在英文都认不全乎。

下面再转未署名的一贴和我的跟帖:另上传一幅石涛斗方

“唉, 国粹两字, 不知害了多少有才华的青年!一点读后感

国画教育强调传统,却不知害了多少有才华的青年,皓首穷经,再国粹也不过上追宋元,才几百年的事,宋元以前又如何?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未闻他们又去上追谁谁了,这种思维不改,中国画的没落真是不可避免的了。 “

“ 终等到了一个行家!大侠数语,如醍醐灌顶!“皓首穷经” 襟然泪下!朴书.“

对于我们漂泊海外的人来说,国粹这个词尤其为重,故此不得不再说
来源: by朴书.04-05-11 20:08:54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回答: 高瞻则可远瞩,言清必能意会 顶whisper,并在此回ABC (图)Z自文坛,by朴书.2004-05-11 20:05:10

小弟平心静气的想,或许我能揣摸到ABC您老所指“国粹”意思,不过,既然傅抱石的画都不能算是中国画,那么,究竟谁是真正的中国画,不妨往前推,首先,敦煌壁画那肯定算是外国人画的,连佛教都是外国的吗!北魏的造像是塞外极少数民族的不正宗,王羲之不好好守着汉隶写字,写什么行书啊?整个一个离经叛道。宋代的苏轼米芾画的画是文人的“逸笔草草”自然是不够地道。梁楷那肯定是疯子,“扬州八怪”已经定性是怪物,石涛八大因叛逆而成名,整个一个投机取巧阿!依此类推;李白是苏联人,屈原是韩国人,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当时的禁书,淫亵之物,更不足道。
再往下推,就拿您老时常挂在嘴边上的“湖社”来说吧,金北楼是留学美国的,很难想象它能从美国带回什么“国粹”,其余的
王雪涛、吴镜汀、胡佩衡、汪慎生等---
王雪涛画中脂粉太重,按“宣和画谱”来说;是旁门左道的艳俗一路,且不必以宋画来说,即便是按“四王”来衡量胡佩衡,吴镜汀,那也是差之千里,就山水“南宗”,“北宗”而言,恐怕是哪一宗都不沾。徐悲鸿,蒋兆和都是以西洋素描入中国画,那能叫国画吗?更不提李可染,以及后来的人了----。
如此看来,那我不禁要问,我们的“国粹”在那啊?!?!??
好回过头来,再来看看吴竞汀的作品:
您老是行家,我们不妨从中国画“六法”来谈;
气韵生动,
应物象型,
骨法用笔,
经营位置
传遗摹写
随类赋彩
(位置前后不论)
您老说说,他占了那一条啊?气韵生动免谈,应物象型,完全与自然风光相悖,骨法用笔,笔力如此薄弱,说是披麻皴,对照一下“富春山居图”就一目了然了,经营位置,构图可笑!连题款的松紧都没有,----。传遗摹写,古画临摹是学习的基础,不好在这来谈一代大家的基本功吧?随类赋彩,青绿山水起码要以花清和赭石打底方显厚重,难道也创新了不成?既然连“六法”中的一法都不沾,何来国粹?!何来画界阿炳?如果上面飞燕贴得吴老的山水是“国粹”我宁愿守着石涛八大,傅抱石这些不地道的,没有“笔墨”的玩意,并且要告诫我们的子孙:离“国粹”越远越好!还是多看一看那些历史上的背着“黑锅”的不正宗的作品。因为,那里有崇山峻岭,那里有茂林修竹,那里群贤毕至,那里可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写至此处怎不令人唏嘘!不想再展开了,不值,“国粹”?

《 我之外行看中国画(图 )》

回答: 我之外行看中国画 (图)作者whisper2004-05-11 20:13:44

我之外行看中国画
文章来源: whisper 于 2004-05-11 14:29:45

我之外行看中国画

佩服各位的好见地,高学问!

朴书提到的几位,我也认为是中国画上面可圈可点的人物。北魏佛像造型清灵硕长柔美(当然这是一个群体),王维的意境,米芾的狂草,板桥的七分半,无不是在传承传统的过程中,多了新的起(创新)与合(综合)。即使是文征明的画,也是墨色浸润,笔法秀劲。更不用提我最为推崇敬仰的石涛八大。石涛的湿画法把水的运用推向极致,浓苔点法何其大胆放跋,然明暗有秩。八大的花鸟画铁骨铮铮,以书代画,笔力入骨三分。曾经临摹八大,虽然其构图简洁,用笔精炼,但笔墨深滞则失其灵气,笔墨浅淡则失其胆气。稍有偏移,则构图上失其巧妙天成,大气温厚。所以我觉得石涛八大才是抛开笔墨之虚壳,然尽得笔墨之精髓。

在中国画纵横发展的历史中,这些人物无疑是继承发展传统的同时破中有立,在中国画的纵向发展中举足轻重;更重要的,他们又能另辟蹊径,在横向上自成一家,以致于后代有时只认他们的这一分支,继续分岔发扬光大。所以他们即使脱离国画之大传统的主干,也具有其独当一面的完整性独立性。

由西洋派转中国画的人很多,但徐悲鸿的画的确是丢了一些东西,多余了一些东西。还是记得他的山鬼,让我过目不忘,简直有点肠胃不适,因为山鬼艳丽肉感,完全由西洋的造型入,却由国画的题材出,不伦不类。当然徐的马的系列,算是把素描明暗比例和国画气韵骨法结合得比较成功的。

话说回来,各类画种借鉴吸收是健康有益的发展过程,而且我们身处的年代,也摆脱不了旁门左道的耳渲目染。国粹不应该是私下藏着留给自己消受的水果点心土产,岂不知人散了,时间长了,也会发酶。酒好,独斟不赖,但共享更有味。借鉴是国画延年益寿推陈出新的良药中的一剂。

看画先望气,看了吴镜汀先生的这两幅, 感觉是略微有些脉细气虚。特别是上面一幅,树斜人斜草斜山斜,构图一味倾斜,用笔重复。下面一幅的构图也有些堵塞呆板。笔墨是山水画一大看点,笔墨也能见功夫,当然不排除这两幅是吴老早期作品,并不具有代表性。



但下面这幅,应该是后期作品。个人感觉,气势是有的,岩石的皴法也很到位,但还是感觉略微呆板,构图不够精妙,特别是最后灰色的山,中景太实,用笔也实,境地无法高远。还不如在两座对峙的岩石顶打住。



以上是对朴书的贴的几点感受。也是外行,就是看热闹的份。:)

下面再写些点滴,望ABC老前辈指教:)

“称吴老是画界阿炳是因他“以命作画”以自伤换高功。听完二泉印月后,你所受的感动最直接的理解是阿炳是个苦、短命人。这两者的“绝”让我不忘。我是个画人自然联想到行内的高人。”

每个人的境遇都不一样,所谓不幸是多样的。生时悲惨颠沛,身后作品声震世人,论此中命运的悲剧性,阿炳倒可以和凡高一比。但是艺术上的献身精神虽然是可歌可泣的,并不能代替其作品本身在历史上的价值和地位。“二泉映月”首先是用乐声感动了人,其次才是音乐家本身的故事。所以让作品本身说话更重要,因为好的艺术是要震撼的是灵魂,而不是要唤起人们的恻隐之心。

“耳福和我都是执著的人。细读耳福的回贴,您可以看出他提到的画家都是严肃的前辈。我是个“练家”有把握回答耳福对我的置疑,绝对敢讲道理。如果来一位崇拜黄永玉,吴冠中或韩美林的回贴, 你会发现耳福和我的感觉会十分的接近 (同一战壕)。和超新画派的人过受手, 我一向提议“反串”。 遗憾的是对手不肖(实为不会)玩点国粹的。”

我就挺喜欢吴冠中的,因为我认为他在东西结合方面,是做得比较成功的一位。前一阵他的一句笔墨等於零在国画画坛掀起大争论。我觉得抛弃笔墨大可不必,但吴老的画可以说是意(这里指国画的意境) 到了,虽然笔(笔墨) 不到。他是西画当国画来画,所以保持了色彩的饱满纯净,和谐丰富,但不因为笔墨功底不够就缩手缩脚的。再说,笔墨不是用来炫耀功力和技术的,而是要为整体表现力感染力服务。人们也不应该用是否是正宗国画来苛求。就象不要搞地方主义一样,艺术上也最好不要划清界限。是西画当国画来画,出发于一点,但前景是扇形的,比较容易拓宽开创。





反过来,把国画当西画来画,实际是很具有挑战性和冒险性的,放着正宗传统国画的大直路不走,而要走小路,有时搞不好就走岔,还可能是死胡同。最近回国,发现有很多人用素描明暗方法在宣纸上画人物,笔墨僵直死板。虽然是由受几个名人推崇,可个人觉得实在太牵强附会了,即使西方人物油画,也不是那样堆砌笔触的。所以笔墨还是要的,虽然一幅画不能仅仅是笔墨,但笔墨是国画里的精粹,是国画里的底线,还是不能放弃。

因为我喜欢吴冠中,那是不是我就自动地被划到另一个战壕里了?:)我可不跟人打架,只是从另外角度嘀咕几句。今后有这方面的疑问,还要向行家讨教。:)


知道您是对承,传,创,固残守缺不分国粹与糟粕的刻骨痛恨!并
来源: -牧歌04-05-11 23:54:48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回答: 高瞻则可远瞩,言清必能意会 顶whisper,并在此回ABC (图)Z自文坛,by朴书.2004-05-11 20:05:10

仗义执言,古今教育弊端,特别是对如何承,传,最后真有所创,实在是有无数痛心疾首之例,深感您的用心良苦,与用心良苦,牧歌拜谢之言,难于言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