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stroller

喜欢闲逛闲摄而已,无其它不良嗜好
个人资料
正文

风情万种的伊斯坦布尔(Istanbul),土耳其(一)--历史 (History)

(2008-06-10 22:29:32) 下一个
Istanbul,一座古代东西方文化交融得恰到好处的风情万种的历史大都会,一年多来曾让我多次试图提笔记录下对她的感受,却次次无疾而终--打开笔记本,竟不知从何落笔。她古老而仍魅力依旧的历史和建筑,神秘而又热情奔放的人文风情,时而宛如雍容典雅的罗马贵妇,时而犹若深情幽怨的奥特曼公主,时而又似多情撩人的波斯美人。简单而又复杂的感受,竟次次让我产生文字空白,茫然迷失在对她的回忆中.....

初识Istanbul ,自然是在中学时的世界历史课上。对这个世界上唯一横跨两大洲(欧亚)的大都会,小亚细亚文化经济中心近两千年的古都,以及她曾辉煌灿烂的历史 [ 罗马帝国首都(Roman Empire, 330-395AD); 拜占庭帝国首都(Byzantine Empire ,395-1204AD); 拉丁帝国首都(Latin Empire, 1204-1261AD); 奥特曼帝国首都(Ottoman Empire, 1453-1922AD)],相信无人能轻易将它从记忆中抹去。而真正让我产生一定要亲临感受Istanbul的想法,则是在大学修世界建筑史课的时候。当时曾立下“大志”,一定要在那几座世界建筑史上举足轻重的古城和遗址中留下自己的足迹,亲眼看看历史滚滚红尘在这些古都留下的痕迹,并将教科书中的插图照片换成自己拍摄的图片。

而今早已不再年少轻狂的我,否定/自嘲过了自己年少时许多天真的痴心妄想,但这一梦想,却一直未曾放弃,并渐渐渐渐地努力实现着。

春雨绵绵的三月的一天,我来到Istanbul,亲肤接触这座我向往已久的拜占庭 - 奥特曼帝国的灵魂之城。



Istanbul 在1930 年之前,名为Constantinople (君士坦丁堡),城市的考古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5500-3500年的青铜器时代;文明史的真正发展壮大,则始于公元前667年在欧洲板块的拜占国王(King Byzas) 统治了原希腊Megara人在Cape Moda的居住地后,拜占庭人跨过博斯普鲁斯海峡(Bosphorus Strait ),于公元前11-13世纪开始建立拜占庭城市。到了196AD年间,当时的罗马皇帝Septimius Severus围攻并毁坏拜占庭,但之后又重建城市,并以其子名Augusta Antonina 命名。

(细雨中的Bosphorus Strait,和连接欧亚大陆的Bosphorus大桥。)


拜占庭真正引起罗马皇帝的关注,则是到了康斯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 时代的324AD。虽说是梦中先知指点,但拜占庭的海上军事地理位置,以及刚刚结束混乱的罗马帝国“四帝共治”时代,让大帝宣立拜占庭为罗马帝国新首都,更名为“Nova Roma” 新罗马,后又易为“Constantinopolis" - City of Constantine,并拆巨资修建城市,直到6年后才初具规模。同时,大帝于325AD召开尼西亚会议,正式确立基督教为罗马国教,确定了许多基督教基本教义,并自己在临终前接受了洗礼。君士坦丁堡成为基督教真正开始其宗教显要地位的里程碑。

之后随着罗马帝国的逐渐衰败分裂,Constantinople 成为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的首都,欧亚各国间贸易,文化,外交中心,亦开始了其文化艺术最为灿烂的时期。由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源脉于希腊,因此Constantinople成为希腊东正教的中心,在此期间修建了大量规模宏伟的大教堂。教堂的建筑设计虽仍继承古典罗马式的穹顶和拱门,但设计理念却另辟蹊径,发明了方形平面上竖立大穹顶的建筑设计方法,使教堂的规模比原来更加宏伟壮观;同时在细节设计上吸收融合了许多东方元素,从而开创了拜占庭式建筑风格的历史, 其中以The Hagia Sophia 大教堂为杰作。

(远眺Istanbul)


1202-1204AD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Fourth Crusade ),本意是攻打埃及以征服耶路撒冷的穆斯林,却因半途中无钱支付给摇船过海的威尼斯人,而受威尼斯贵族将领的指使,转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并于1204AD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并将其改为天主教的拉丁帝国(Latin Empire)首都。此次东征,也导致了罗马天主教和希腊东正教的彻底分裂,君士坦丁堡又一次成为基督教大事件的见证人。1261AD,原拜占庭帝国的残余势力发起反攻,收复君士坦丁堡并宣布拜占庭帝国复国。

然而此时的拜占庭帝国已如垂幕落日,再也无法迎头赶上当时正在西欧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虽然它曾努力保存帝国早期的文化成就,但仍挡不住朝廷的衰败没落。1453AD,奥特曼土耳其人苏丹穆罕默德二世(Sultan Mehmet II)围剿君士坦丁堡成功,并将其改为奥特曼帝国(Ottoman Empire)的首都。

[p.s. 中文常将Ottoman Empire 译为“奥斯曼帝国”(阿拉伯语Othman)。其实土耳其语中没有"th"发音,也是99%土耳其人一直不会念“three, there, .."的原因。  “奥斯曼”应是Ottoman Empire 的首位苏丹“Sultan Osman I ” 奥斯曼一世的名字译音才对。]

Sultan Mehmet II 是Ottoman Empire 世上最好战的苏丹,几乎连年作战,但他同时也是一位非常开明仁达很有智慧的苏丹。他下令保存修复拜占庭帝国时期所有的重要建筑和艺术作品,恢复经济,开放贸易交流,并且不干涉奥特曼帝国领土上的宗教信仰自由,鼓励不同语言的各民族和平共处,君士坦丁堡的东正教会就是受他的恩赐得以存留下来。同时他还下令把一些基督教的文献翻译成土耳其语,甚至冒着伊斯兰教不能绘画人体像之大不韪,从威尼斯请来了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艺术家Bellini(贝尼尼)为其画肖像。Sultan Mehmet II 在位时期还编成了奥特曼帝国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奥特曼帝国强盛时期,领土一度扩大到南欧,中东,北非大部分地区,17世纪曾一度控制地中海。奥特曼人继承了罗马,拜占庭以及伊斯兰文化,并将其融汇贯通发展到几乎完美的地步,使得东西方文明的界线在此日趋模糊。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奥特曼帝国,也大力宣传推广国教,除修建奥特曼式的清真寺外,还将原基督天主教堂改为清真寺--在原教堂的四角矗立起伊斯兰式尖塔,并增加伊斯兰的装饰图案(瓷砖拼图和文字书法),从而将君士坦丁堡的城市氛围变成独特的拜占庭式和伊斯兰式的融合体。

(图中左侧庞大的教堂则是著名的The Hagia Sophia, 右侧为The Blue Mosque.)


1923年,土耳其国父Mustafa Kemal Atatürk以其领导的国民军为坚强军事后盾,推翻了苏丹制的奥特曼帝国,建立土耳其共和国。他“叛异”地实施了宗教改革,废除宗教法庭,采用西方的民主法典,并将土耳其国旗的颜色由传统伊斯兰宗教的绿色改为红色--象征用国民军士兵们的鲜血染红;同时解放了土耳其的妇女,不仅把她们从遮头蒙面的服饰下释放出来,同时让妇女成为“半边天”,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实施了土耳其著名的服饰革命和文字改革,并迁都至其革命根据地安卡拉(Ankara),土耳其人从此开始了与西方现代文明更加交融的独特的"现代伊斯兰"新纪元。1930年,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 正式易名伊斯坦布尔(Istanbul,土耳其自己的语言), 她一度被新首都Ankara的光芒所遮蔽,失落了一段时间。但从1950年代开始,Istanbul开始城市新建设,70年代人口开始急剧增加,成为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金融文化中心。

如今的Istanbul,是现代和古典建筑混合拥挤的城市,大都市喧哗而又匆忙的节奏和皇宫,清真寺内的肃静悠闲,一日五次高音喇叭里传出的祷告声和身着现代时髦服饰的年轻人的身影,都会让外人有种突兀的感觉。

然而,这就是Istanbul,一座东西方古今文化的big melting-pot.


(二)建筑 (to be continued)
(三)人文(to be continued)
Copyright © amastroller All rights reserved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