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终南山

(2008-10-15 14:22:18) 下一个


王静:终南山



相看两不厌——长安城与终南山的对望

终南一山,有多种称呼.《括地志辑校》卷一云:终南山,一名中南山,一名太一山,一名南山,一名橘山,一名楚山,一名泰山,一名周南山,一名地脯山,在雍州万年县南五十里.《雍录》卷五《南山》条记载了终南山的地理范围:终南山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彻蓝田,凡雍,歧,郿,鄠,长安,万年,相去且八百里,而连绵峙据其南者,皆此之一山也.

长安位於关中平原中部,前直终南山,后枕龙首原,汉唐之间,长安在地理位置上有所移动.隋文帝新筑大兴城,长安城虽然迁址,但是,在区域地理中,汉长安与隋大兴唐长安仍相同.《唐六典》卷七工部尚书条云:

今京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六月诏左仆射高熲所置,南直终南山子午谷,北据渭水,东临滻川,西次沣水.

可见,建筑隋大兴城时,设计者是将终南山合理考虑在内的,这座城市是与终南山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唐长安城以朱雀门大街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其东属万年县,街西归长安县,并以此为界限,从城南面正中的明德门向南引伸直达南山石砭峪的大路,作为万年,长安两县郊区的分界.这条大路,唐人亦名天门街,简称天街,这大概是和宫城的承天门以及时人对终南山的认识有关.到宋代,这条大路还存在.宋张礼《游城南记》说:自翠台庄由天门街上毕原.其下注解说:翠台庄不知其所以,庄之前有南北大路,俗曰天门界,北直京城之明德门,皇城之朱雀门,宫城之承天门,则界当为街俗呼之讹耳.同时,随着汉唐长安城的移动,终南山子午谷也相应地偏移.由此益加看出,终南山实为隋大兴城总体设计之一部分.

终南与清都,烟雨遥相通.位於帝都之南的终南山与长安宫阙遥对,满山秀色映城内.这种地理区域的一体性,加上人们的认识与历史观念的赋予,从而具有了文化的意义,也自然造就了二者不可或分的关联.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直是长安一景的终南秀色,在自然景观上又增添了一层人文的涵义.

终南山景观,唐代诗文述之甚多.韩愈五言《南山诗》便不惜笔墨地描绘了终南山山峦层叠,丛林苍郁以及昼晚,四季变幻的自然景色.山与城的交相辉映,群峰叠翠的终南山为长安城内增添了秀色,峰峦支阜,例如圭峰山,南五台,翠华山,骊山等,绵延拱卫在长安南面,城内放眼南望,亦是满眼苍翠.终南山上森林覆盖,郁郁葱葱.山下诸原上的竹林,又碧绿成荫.虽是自然景观,在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景随情移.士人会因各自遭遇而感慨油生,帝王也会因此而片刻忘却尘世.大诗人李白在《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诗中道出自己欲超然於世的想法.北邻长安的终南山,是士人心中的乐土,也是帝王眼中的仙乡.

大明宫与终南山的对望,仿佛是尘世与仙界,现实与理想的反差.即使万人之上的帝王也被终南景致所吸引,唐太宗便以为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吴筠《翰林院望终南山》言道:

窃慕隐沦道,所欢岩穴居.谁言忝休命,遂入承明庐.
物情不可易,幽中未尝摅.幸见终南山,岧嶢淩太虚.
青霭长不灭,白云间卷舒.悠然相探讨,延望空踌躇.
迹系心无极,神超兴有余.何当解维持,永托逍遥墟.

身处大明宫廷的吴筠,心怡悠然超脱的隐逸生活,却只能在禁廷中遥对终南山,於是此时,终南山又增加了一层意念意义.这就是他所向往的另外一种生活的意念寄托.虽然现实的状况无法更改,但幸有终南山可悠然相探讨,便也身心超然,竟希望何当解维持,永托逍遥墟.

从长安宫殿遥望终南山,使人欲适彼乐土,而身居终南遥望帝京又是别一番景致.隋代胡师耽《登终南山拟古诗》云:

结庐终南山,西北望帝京;烟霞乱鸟道,俯见长安城.
宫雉互相映,双阙云间生;钟鼓沸阊阖,笳管咽承明.
朱阁临槐路,紫盖飞纵横;望望未极已,瓮牗秋风惊.
嵓岫草木黄,飞雁遗寒声;坠叶积幽径,繁露垂荒庭.
瓮中新酒熟,涧谷寒虫鸣;且对一壶酒,安知世间名.
寄言市朝客,同君乐太平.

宫殿森严,权贵往还,静与动两个世界,若能把酒山谷,又何必要位列朝堂呢 正是这种人文的意境加之社会,地理方面的客观差异,使终南山与长安成为两个不同意境的世界.高蟾《长安旅怀》中云:马嘶九陌年年苦,人语千门日日新.唯有终南寂无事,寒光不入帝乡尘.对於熙熙攘攘的长安,幽静的终南山犹如仙界.国门内外,恰形成了两个世界,一个拥有当时社会文明的繁荣与灿烂,为四方所趋;一个却隽秀清逸,超然脱俗又蕴含丰富.对於忙碌的统治者及士人来说,终南山是长安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只有在闲暇之时才会以此做片刻的消遣,那些醉心於尘世功名利禄的人对此则往往是充耳不闻.正所谓标奇耸峻壮长安,影入千门万户寒.徒自倚天生气色,尘中谁为举头看.

终南山优美静雅的环境,又与长安相接,在世人心中具有特别的意境,自然就成为不同人向往的地方.终南山与长安城虽为一个整体,但是终南山的景色变化有常,可作为王朝首都的长安却经历着政治风云与动荡.《旧唐书》卷一九○下《李拯传》记载:僖宗再幸宝鸡,拯扈从不及,在凤翔.襄王僭号,逼为翰林学士.拯既污伪署,心不自安.后朱玫秉政,百揆无叙,典章浊乱,拯尝朝退,驻马国门,望南山而吟曰:\'紫宸朝罢缀鸳鸾,丹凤楼前驻马看.惟有终南山色在,晴明依旧满长安.\'吟已涕下.唐室动荡之际,皇帝出走帝里,对着终南的旧色,李拯不禁为旧主故国而涕泪满襟.此时的终南山又岂止是单纯的景色和超脱的仙境,不正成为旧主故国的象徵而折射着王朝的兴衰与更替吗

终南山与长安城相连的地区是一广阔的平原地带,即城南地区.正是这一过渡地带使得长安与终南成为对望的态势,也才益发凸显两处场景的不同.从长安城往终南山出发,其路线大致是这样:出京城启夏门,穿樊川(韦曲→韦曲南→杜曲→杜曲南)→神禾原→南山山谷→一般意义上的城南→鄠杜→终南山.从已见文献及碑铭资料看,城南与南山在某些情况下难以分开.唐人对城南范围的认识比较混乱,有时区分的并不是很明显.但是,正如同所有的界限都是过渡的,渐进的甚至是模糊的一样,为了凸显近长安城南郭近郊(所谓南城)与南山地带的不同,我们还是区分出这两个地带.本文的城南地区,就是指京城南门与终南山之间的地区.

据毛凤枝考证,南山自潼关至宝鸡,共有一百五十所谷口.长安城南附近的几条河流,发源於终南山北麓,如樊川便源自终南山大峪.张礼《游城南记》引《关中记》曰:终南,太乙左右三百里内为福地.自然使城南地区风景秀丽,除了景色宜人外,亦无城内热闹和拥挤,同时又接近长安城南郭,京城许多达官贵族置别业於此,除了其经济经营目的之外,春夏之时,往往为游赏避暑之地.在这裏,可以体会到长安城与终南山两种不同气质的融合.可以说,城南的平原在地理位置上成为长安城与终南山的过渡地带,正是这种地理上的过渡性,影响到它成为时人心理上的过渡性,即北望是古代知识阶层驰骋向往的帝王之乡,南望则是他们摆脱尘世纷扰的心灵之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长安城在空间上已延伸到城南,别庄即为一例.而城内的人於此处别庄山居,也拉近了与终南山的距离.终南的气息随着漾漾流水注入了城南地与长安城中.终南山的自然地理赋予了城南独特的条件,而长安城内居民的活动又给了这裏人文的特徵.所以,城南既有俗世的热闹,又有尘外的寂静.於是,别庄除了身份与经济的象徵之外,也是久居城内人对於自然的一种轻松接近.於是,在地理与人文特徵上,城南成为长安城内世俗社会与终南山桃源的过渡地带,一边是世人向往的帝王之乡,一边是摆脱尘世纷扰的隐逸胜地.城南的存在,正是许多文人调节心灵的好去处,这样可以使他们或为理想或为抱负入仕后,又能在城郊的林泉中求得自由,排遣忧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