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数年来“中国威胁论”的演变史

(2008-06-10 17:11:37) 下一个




数年来“中国威胁论”的演变史




近一段时期,西方一些媒体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的负面报道,是近年来各种反华势力针对中国的发展出现的一股新思潮,其背后仍然是反华情绪和“中国威胁”在作怪。在中西文明不同价值观的博弈中,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总是带着固有的傲慢与偏见看待中国问题,忽视了中国民族的尊严,伤害中国民众的情感,加剧了中西文明不同价值观的的冲突。

  一、“中国威胁论”抬头

  近一段时期,“中国威胁论”和反华情绪在一些西方媒体又有所抬头,其主要原因是,欧洲与美国媒体对中国处理西藏骚乱问题和中国外交的负面报道,以及近年来中国对欧美廉价商品出口的竞争的指责。西方媒体在西藏问题和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对中国的负面报道,一方面强化了一些西方民众对中国的负面看法,另一方面加深了对不断发展的中国的“恐惧”。此外,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被西方媒体和政客认为是中国已经成为潜在的经济威胁,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对欧美出口不断增加,欧美贸易赤字大幅度上升,以及美国和欧洲经济出现衰退迹象,进一步加深了欧美对经济的担忧,也加深了中国对欧美出口竞争的担心,这是当前“中国威胁论”和反华情绪在西方媒体和政客言论中抬头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近年来,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的言论中,鼓吹“中国威胁论”不断演变,其实都是围绕在中国的发展展开的。近期,西方媒体在西藏等问题上对中国的一系列负报道,也是围绕着中国的发展和“中国威胁论”而借题发挥。与此同时,在“中国威胁论”的渲染和误导下,对中国带有偏见或对中国并不了解的西方民众反华情绪也随之而来。

  近年来,中国的发展是一个被广泛谈论的话题,然尔“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媒体却被炒得沸沸扬扬。其实,“中国威胁论”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由来已久,最早主要是文化意义上的“威胁”,尔后是经济意义上的“威胁”,再后又延伸到军事意义上的“威胁”,炒作“中国威胁论”始终没有收敛。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所谓的“中国能源威胁论”等论调又不断出现,甚至是最新流行的全球暖化议题也成为炒作“中国威胁论”新的版本。而近一段时期以“中国镇压藏人和平示威”不实之词为由,炒作抵制北京奥运是部分西方媒体炒作“中国威胁论”的又一新的“版本”。当前“中国威胁论”在美国等西方之所以有一定的“市场”,这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是分不开的。中国经济的发展,让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经济上的不安全感必然导致政治上的恐慌,中国国力的提升和军事现代化也自然导致美国等西方国家政治、军事不安全感进一步加深,因此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政界和媒体也就应运而生。另外,上世纪 90年代前后,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民族主义成为一种席卷世界的浪潮。与此同时,西方也有人认为,民族主义也已经成为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历来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今日崛起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威胁”。由此,在西方各种理论中出现了如“中国威胁论”、“制裁中国论”等反华情绪,反映了西方对中国的偏见,甚至是歧视。

  二、“中国威胁论”的演变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鼓吹“中国威胁论”,体现了当前美国等西方对华政策的总体思路,既有对华政策的连续性,也有其他方面的现实原因。

  从连续性方面看,最初的“中国威胁论”来源于美国的“遏制”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出于意识形态上的考虑以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威胁中国的安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面对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力的增强,美国国内某些反华势力又开始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各种新版本的“中国威胁论”纷纷出现在西方媒体。诸如“中国能源威胁论”、“中国商品威胁论”、“中国科技威胁论”、“中国文化威胁论”、“中国军事威胁论”以及“中国环境威胁论”等,“中国威胁论”的范围不断扩大,“遏制”中国的论调不绝于耳。早在 1990年8月,日本《诸君》杂志发表过一篇《论中国这个潜在威胁》的文章,认定中国是一个“取代前苏联的潜在威胁”,尽管在西方有一定的影响,但美国是当今“中国威胁论”的发源和扩散主导国家。

  从现状看,近年来,美国新保守派是“中国威胁论”和“制裁中国论”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当前美国对华政策各派别中反华情绪最突出的派别,始终试图影响布什对华政策。最为典型的是,美国新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托马斯.唐纳利2003年5 月在美国《国家安全展望》发表的一篇题为《下一步做什么》的文章提出:“布什政府面临着两个任务,一是打击恐怖主义;二是遏制中国的崛起”。同时唐纳利还表示,“人们有理由相信,美国及其盟国能够‘遏制’住中国的勃勃野心,能够帮助它进行从共产主义到民主的转变,从一个国际局外人到一个满足于在自由的国际秩序中生活的国家的转变”。2003年9月,美国新保守主义智囊库的大本营“新美国世纪计划”(PNAC) 常务主任加里.斯密特,在《旗帜周刊》发表的题为《真正的帝国》的文章,从多方面指责中国不是一个“正常”国家,认为大多数美国的“中国通”对中国战略意图的判断有失公允,中国迟早将扩张成为一个真正的帝国。唐纳利和斯密特的“中国威胁论”、“制裁中国论”论点,符合新保守主义一方面积极推进美国的价值观、民主、自由市场经济,另一方面采取单边和军事为主要的行事方式,偏重的是单边主义和军事实力来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和国家安全战略,其中霸权体系包括美国的价值观体系和文化体系。这在当前西方学术界和媒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在海外散布“中国威胁论”和“遏制中国论”以及有关对华的各种政策基本上都基于这种的思维。

  2007年美国媒体和研究机构对“中国军事威胁论”的炒作不断升温。《简氏防务周刊》是西方权威军事期刊,多年来,《简防》对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具有极大的煽动性,是“中国军事威胁论”炒作的重要工具。进入2007年,《简氏防务周刊》对“中国军事威胁论” 的炒作一改此前对以装备动态为主的报道形式,增多了针对中国军事现代化建设的综合报道,将中国正常的国防现代化称之为“大跃进”式的扩军,并声称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不安,各国强烈呼吁中国提高其军事行动和战略意图的透明度。“中国军事威胁论”炒作的典型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右翼学者谭慎格。 2007年谭慎格以“ 中国会是明天的超级军事大国吗?”为题撰文声称,近些年来中国军事实力的增长速度和广度都感到无比的吃惊,中国军事实力的膨胀已经显著改变了亚太地区的军事平衡,其远期发展趋势对该地区其他现代化军事力量构成了潜在的严重威胁,并认为中国的军事力量构成中,最具威慑力的是战略火箭部队,军事现代化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三、美渲染“中国军事威胁论”

  2007年美国媒体和研究机构对“中国威胁论”的炒作进一步扩展到 “中国军事威胁论”,由此“中国威胁论”的炒作几乎达到了“狂热”的程度。从年初的“反卫星武器试验”、“中国军费问题”到年底的“小鹰号航母”与“解放军潜艇遭遇事件”,美国媒体和研究机构对中国国防现代化的关注成为 “中国威胁论”炒作的又一话题。2007年3 月4日,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2007年中国的军费预算将会比上年提高17.8 %,总额为450亿美元,并多次在各种场合向外界表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既没有资金也不同任何国家搞军备竞赛,中国不是也不会威胁任何国家”。而美国学者谭慎格却对此表示质疑,撰文声称:“中国将成为下一个超级军事大国”,谭慎格的言论是当前美国媒体和研究机构最为典型的、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国军事威胁论”炒作。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增强,世界政治、经济及军事等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世界中的地位有可能也随之发生变化,美国的单极世界受到多极世界的挑战。为此,美国等西方国家抛出“中国军事威胁论”,是为了维护其军事的绝对优势,打压中国。2006年5月23日美国国防部公布的关于中国军力情况的年度报告,继续大肆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报告中声称,中国与军事有关的总开支是中国公布的军事预算的“两到三倍”,按目前中国军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推算,“到2025年中国的军费开支可能会增长三倍甚至更多”,中国军力的增强已经威胁到地区军力平衡,从长期而言可能会对该地区的美国等国的军队“构成切实有效的威胁”。2007年5月25日公布了的最新中国军力情况的年度报告中又称,“中国正在进行全面军事转型,加强力量投送,反进入和地区拒止能力;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着眼点近期是应对潜在的台湾冲突,远期是为了实现地区和全球目标;中国未来的军力将成为改变东亚军事力量平衡的主要因素,中国战略力量的影响甚至已超出亚太地区”。2008年 3月3日发表的2008年度“中国军事力量年度报告”再度宣扬“中国军事威胁论”,严重歪曲事实,称中国军费的增长超过了中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增长。自 2000年以来,美国防部每年都向国会提交所谓中国军力年度报告,报告从未摆脱以往的冷战思维和主观臆断的模式,大肆渲染中国正常的军事发展“对地区乃至美国构成了威胁”。2007年8月间,“和平使命— 2007”上合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政界和媒体中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的炒作,与美国公布中国军力情况报告渲染“中国威胁论”不无关系。其主要原因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对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力的不断增强深感焦虑,担心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多边机制,以及影响的不断扩大会逐渐削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在一些地区的影响和作用,最终将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形成挑战。因此,热衷“中国威胁论”的人总要兴风作浪,别有用心地中国在国际社会和地区事务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显然,以军事威胁为主打内容的新一轮“中国威胁论”,依然是西方传统的“中国威胁论”和“遏制”政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