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留学生活”论坛上有两篇有关“留美中学生将会成为中国未来的支柱人才”的讨论文章 , 两位著者“辛勤”与“ Intruder ”的看法很不同。近几年,我们也很关注这个问题,因此也想谈谈我们的看法。
首先,我们觉得先要分析一下小留学生群体的家庭“成份”及出国后就读的学校类别。在世界范围内,小留学生出国后就读的学校主要为:语言补习学校,正规寄宿学校。但在美国,到现在并没有正式开放的语言补习学校,因此,大部分到美国的小留学生是到正规的寄宿中学学习;大家知道,一般,美国的寄宿中学并不以盈利为目的,这些寄宿中学的质量还是有保证的;而且大部分寄宿中学入学要求较高,管理也很严格。这与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英国等) 有 较大不同,在那些国家,有许多近年来新开办的以盈利为目的的语言补习学校,许多学校的师资及管理质量都没有保证,而且有些学校几乎是只要有钱就可入学。
至于小留学生群体的家庭,一般来说可分为, 1 国内的企业主家庭, 2 高薪白领家庭 3 中高级官员家庭 4 腐败官员家庭 5 普通工薪家庭。公充地说,来自于腐败官员家庭的学生的比重不会太大;当然,来自于普通工薪家庭的学生会更少。我们并没有做过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的调查研究,但是,根据我们与有限的留美中学生 ( 约 10 来个 人 ) 的实际接触,我们看到的都是第一 、 二类家庭;而这些学生也主要在美国较为有名的私立寄宿中学学习。
基于 留美中学生 这个基本情况, 让我们来看“ Intruder ”对“辛勤”的文章的评论,以及我的评论。
******************
“辛勤”的原文认为: “家庭有经济实力,不需要打工赚学费,还可以广泛参加各种美国学生的校内外活动,如去欧洲旅游、体育比赛、学习乐器等 ”
“ Intruder ”的评论: 本人认为不需要打工赚学费在美国是缺陷。从我本人 18 年来美留学创业安家工作的经验,半工半读是认识美国最好的机会,他能让留学生了解美国社会,了解金钱的真实价值。更能让学生通过在小企业工作了解创业的过程。这些在课堂校内是学不到的。年轻时经历过挫折和困难对成年后的发展有帮助。正因为近些年留学生条件好了,他们才很难在毕业后在美国生存,因为他们始终没离开父母的保护伞,从很多角度看,这些小留学生比美国本土的华人子女差得很远 ! 没人愿意跟他们交流。到欧洲旅游只能培养孩子们追求享受的生活方式,培养国内孩子们的优越感。了解西方文化在国内课堂就够了,最多到 google earth 看看,没必要 15 岁就非到卢浮宫不可。美国华人企业家王嘉廉 15 岁还穿漏洞的鞋子上学。
我们的评论: 我们认为 对于“打工赚学费”的利弊,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特别是中学生。对于中学生的课外打工,美国教育界是有争论的。但总体认为还是不能太多提倡。因为大多数中学生打工只能是做较低层次的非技术性的工作,典型的意见是一个中学校长的问话,“你认为一个学生暑假里在 McDonald 的烤炉上翻牛肉饼更能为他将来进大学作准备,还是化时间去参加数学或其他夏令营更好?” 其实,对于大多数重视教育的美国家庭 ( 包括华人家庭 ) ,还是很少让中学生孩子“打工赚学费” ( 上私校的 ) 或过多地“打工赚零花钱” ( 上公校的 ) 。
我们就没让我们的孩子在中学里打工,而只是做些义工。在大学第一学年,也仅仅做两项义工工作,一是每周末教华人老人英语,帮助他 ( 她 ) 们通过入籍考试;二是到“避护所”去帮助无家可归的人;再加上暑假到中国义务教英语。我们想,打工赚钱现在不用忙,今后一辈子工作呢。另外,我们认为,不需要让孩子过早地“了解金钱的真实价值”;其实,我们自己都不太了解什么是“金钱的真实价值”。
另外,旅游是孩子们了解世界,开阔眼界的一个很好途径。去年,哈佛大学的一个老校友就捐了一亿美元给哈佛学院,专门资助本科生出国旅游学习。其实,私立中学组织的出国旅游还是很辛苦的,这是学习旅游与亿万富翁或腐败官员的豪华旅游的不同之处,对孩子增长见识是很有助益的。我们实在看不出来“到欧洲旅游只能培养孩子们追求享受的生活方式,培养国内孩子们的优越感”。对谁的优越感?在美国私立寄宿学校里的学生们,很少没有出国旅游经历的。
******************
“辛勤”的原文认为: “在独立生活方面,他们独自来到异国他乡,不再能依靠父母家庭的关照和代劳,凡事要靠自己。长期下来,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比国内的同学们好很多。”
“ Intruder ”的评论: 15 , 16 岁的未成年小孩独来美,由于环境,文化的不同,远离父母,他们心理会形成各种障碍。由于离父母太远,父母为他们安排的都很好,所以这些孩子除了孤独生活在美国以外,什莫都没独立。他们内心觉得既优越又孤独。因为远离父母,他们没从父母那里学到如何正确独立生活、正确独立思考、正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而从电视,网上和周围学到很多坏东西。
我们的评论: “辛勤”侧重于正面的结果,而“ Intruder ”则强调负面因素和可能的负面结果。实际上,我认为有利也有弊,另外也取决于孩子的个性及父母的教育。有些 15 , 16 岁的孩子对父母还较依赖,独立性较弱,一下子远离父母,远去异国他乡,确实是很困难的。但也有许多孩子在 15 , 16 岁时,独立性就较强了。而这些年国内关于小留学生的负面报导不少,大多家长孩子也知道了一些负面因素;因此近些年,国内的出国热已经理性了许多。相当一部分家长孩子对困难还是有思想准备的。一般来说,现在大部分选择到国外读中学的孩子还是自立能力较强的。就我们所知的这些小留学生,到目前为止,来美后总体上都过得快快乐乐,问他 ( 她 ) 们,到美国读书值得吗 , 都给了正面回答。当然,孩子在少年时代就离开父母,确实是一个缺憾,但是若是很牵挂孩子的父母,现代通讯手段之发达,也可多少弥补一些(我就知道一个小留学生的妈妈就每天与在美国的女儿通过免费的视频网络电话聊上一二十分钟)。
我也是不大理解,“ Intruder ”所说的“他们内心觉得既优越又孤独”,比起美国私立寄宿学校里的其他学生们,他们会觉得什么优越?另外,若说学坏,在中国学坏的机会并不比在美国少。
*******************
“辛勤”的原文认为: “他们来到美国中学开始了寄宿生活,一直到大学毕业,经历了与同伴交往的坎坷与快乐,懂得了如何与美国学生、中国同伴和各国留学生相处,懂得了如何与老师交流,充分提高了他们的社交能力。”
“ Intruder ”的评论: 跟老师在校园内交流不等于在社交。校园内的美国和校园外的美国是不同的。校园是留学生的温室,老师都是天天混饭的书呆子,吃死工资的,或是喝学生血的,校园的经验没用。到餐馆打工,到 trade show 去推销商品,到 startup 实习才锻炼社会能力。还有,与他们一起上学的美国同学和华人同学是排挤他们的因为小留学生没有美国文化背景,别的孩子们的朋友在美国小学,初中同一学区一起长大,他们不会像大学生那样礼貌地回避外籍学生的,你不懂,他们会笑话你,排挤你的。你自己付的学费最高,处处与别的孩子待遇不同,比如美国孩子去欧洲不用签证,大家知道你要签证,孩子们会笑话你。这种“交流”只能让小留学生自卑。
我们的评论: 我不同意“ Intruder ”的评论,特别是“老师都是天天混饭的书呆子,吃死工资的,或是喝学生血的”,作者并没有提供事实根据。其实,私立寄宿中学的许多老师,特别是一些老教师,还是很优秀的。我们孩子原来学校的一个英语老师还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呢。要中学生“到餐馆打工,到 trade show 去推销商品,到 startup 实习”,当然也不错,但似乎在美国中学生中也并不普遍。另外,在寄宿学校里,一般,有良好家教的美国同学和华人同学是不会故意排挤国际学生,更不会笑话国际学生到欧洲需要签证的事。许多寄宿学校的国际学生比例高达 20-30% 甚至更多,学费多少与待遇是没联系的(一般,同学之间也不知道谁付多少学费),大家在校的“待遇”应该是一样的。
******************
“辛勤”的原文认为: “在全面成长方面,他们会比国内的同学们要幸运得多。”
“ Intruder ”的评论: 跟国内的同学们比,这些小留学生是夹缝中的一群。他们不被美国学生接受,回国也没有主流社群的感觉未必是国内一流大学毕业的学生的竞争对手。作为移民,他们没有受到国内名牌大学的基础教育也没有受到美国一流大学的研究院教育,更不会吃苦安家创业,反而从未成年就尝到作移民的痛苦。作为海龟,他们不了解中国,处处拿中国和美国比,看不到中国真正的机会。
小留学生是中国有钱的家长们的产品,对中国和美国社会都没什么用。中国有本地名牌大学培养出的有社会主流精神的优秀青年。美国华人的下一代是在美国土生土长讲流利中文的美国青年,他们从父母身上看到移民创业安家的辛苦,享受良好的教育。在全球化经济下,懂中文的美国人永远比懂英文的中国人机会多,不管在美国还是在中国。中国外企美国人的工资是不是比中国人高?
中国未来的支柱还是自己本土名牌大学毕业来美进修研究生的中国青年。小留学生是温室里的花,父母是贪官,子女很少数能成为国家栋梁。
本人只是通过本人 18 年在美留学创业安家的经验和看自己四个孩子在美成长的过程以及所见小留学生的案例看此问题。并没有对原文作者本人有任何恶意。如有不同看法,请指出。谢谢。
我们的评论: 就拿我们的两个外甥女小留学生来说吧。她们来自于中国的富裕家庭(但不是贪官家庭,一个是爸爸开制衣厂,妈妈办补习学校;一个是爸爸开塑料制品厂,妈妈开化妆品商店。)两个孩子在中国时,都考上当地最好的初中, 都是很优秀的学生。特别是小外甥女,在 1800 名同级的初一学生中名列前三。成长于很富裕的家庭,但没有富家子弟的坏习气。到了美国上八年级,一个学期下来,就从 ESL “毕业”,到正常班就读了。我们也请了名牌大学的学生来给她们补习英文,美国历史, SAT 等,我们也指导她们如何安排课外活动,安排她们去名牌大学访问等。另外与我们接触较多的几个小留学生也都是来自于中国靠自己创业致富的家庭,同时也是很优秀的学生(都是自己考上省重点高中的学生),他(她)们到美国后也学得很好。
小留学生在美国名牌 寄宿中学就读,接受良好的中学教育,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老师,长辈们的教导下,当然能进入美国一流的大学,一流的研究院。不过,“ Intruder ”的评论指出了负面因素及可能结果,这确实应引起家长 、 学生自己 、 在美国的亲友 、 及学校里的老师的重视。
但我们不能同意“ Intruder ”的评论:“小留学生是中国有钱的家长们的产品,对中国和美国社会都没什么用。”这个结论没有事实根据。另外, 这些孩子也多多少少知道一些父母创业的经历,他(她)们也知道创业的艰难;在这一点上,并不比我们在美华人的孩子们差。
我们也不能同意“ Intruder ”的评论:“在全球化经济下,懂中文的美国人永远比懂英文的中国人机会多”。现在或许是这样。但十年 、 二十年后,情况就可能变化。我想,至少,那时候,是哪国人可能并不重要了。
另外,在美华人子弟的中文,除了少数孩子以外,大多数孩子还真是一般般。这一点,我们深有体会;前不久,我还满怀喜悦地在子女论坛上秀秀我们大孩子的大学中文习作呢,那可是很生硬的中文且有许多错误的啊。而我们这两个 13 , 15 岁的外甥女,写得可是地道的中文!这些孩子们具有比较扎实的中国文化基础后 ( 在国内读了初一 、 二 ) ,在少年时代就到美国学习,就会更好,更深入地了解美国,掌握语言,拥有较好的同学网络。同时,只要加以适当的引导,他们也会保持住中国文化的根。(这一点,也得益于他(她)们家庭的经济条件与现代交通 、 通讯 、 网络的便利,小留学生们可以方便地回国,与家里 、 同学 、 师友保持联系,得到国内流行的影视作品 、 文学作品等。)
其实,回顾一下最早的一代留美学生,就是小留学生。晚清时期( 1872 年起),国家每年派遣 30 名 12 岁 - 15 岁的年幼儿童共四批学生到美国留学(选择派遣幼童,也是慎重考虑的)。而在这些学生中,就有如詹天佑,唐绍仪(促成南北议和),梁诚(驻美国公使),唐国安(清华大学首任校长),蔡绍基(北洋大学校长)等中国近代史上的名人;而民国史上大名鼎鼎的宋氏三姐妹,也是 10 来岁就留学美国的。
当然,现在时代不同了,情况会变化。但我相信,大多数在美国的小留学生会知勤知勉,利用美国宽松的学习环境与优越的学习条件,好好学习,健康成长。而我们也要像“ 辛勤 ”那样下决心,尽可能帮助这些孩子,帮助他们进入尽可能好的名牌大学,这些孩子在接受美国的顶尖大学教育后,会对美国及中国都有很好的了解;那么无论孩子们留在美国或回到中国,将来都会对两个国家作出贡献!
******************
最后,我们要说明,“ Intruder ”的评论当然出于善意,而我们也只是对“ Intruder ”的一些评论有不同看法,而更多地赞同“辛勤”的观点。正像“ Intruder ”坦率地说出他对“辛勤”文章的不同看法,我们也受他的态度的鼓励,而坦白地把我们的不同意见讲出来;不当之处请“ Intruder ”及大家批评指教。
在这里,我们主要就“ Intruder ”的评论说说我们的不同意见,并没有具体分析中学生留美的利与弊。我们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特别是在考虑如何帮助两个外甥女及几个熟人的孩子)。其实,利弊都有。例如,我们知道中国中学的应试教育是很压抑孩子们的灵性与创造力的;而在美国中学,就宽松得多,这当然更适合于孩子们发展各自的特长;但少年孩子在异国他乡,确实也有许多不利因素。因此,如何努力,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让正面的优势发挥出来,确实是一个挑战性的课题。我们近期有时间再认真想想,然后总结一下,与大家分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