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eKidsMom

更多博文请见:美国教育-智陈博士的博客(新浪博客)。美国课外学习学校“阳光学院”副院长。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秀秀”孩子上大学一年级中文课习作

(2008-12-27 08:59:24) 下一个
大孩子没有上过中文学校,就在家里,老爸老妈时不时教一点(年幼时,姥姥姥爷,奶奶爷爷教)。不想到了大学,主动修了中文课,还很用功。写的作文,虽然有许多不足之处(或错误),但让老爸老妈看了还是高兴,拿出来“秀一秀”,在假日与大家分享。

9 月 30 日

作文: 浮躁是现代社会的必然恶果吗?

我相信浮躁是我们的当代文化一个必然恶果。 而这种情况在世界上的大都会,比如纽约,北京,上海,甚至波士顿,都不同程度的存在。

最近几十年,由于教育、技术、制度安排的进步,经济和日常生活的效率快速的提高。因此,生活和工作个个方面都改善并且加速了。由于这竞争经济,甚至整个世界的本质,人们尽可能利用自己的优势试图超越人家。

这现代高节奏, 高变化, 和快速生活方式对居住在这样文化中的大众提高了要求及压力。为了在这种环境中成功,许多人们必须采取这全新的,快捷的和浮躁的生活方式才能够完成一切 - 工作、家庭、饮食、睡眠 。在现代社会之中,常常使用成长(产出)度量一个人的成功与价值。 这种度量使众人努力尽量做到越多越好的事情,而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

有文章阐述:“这种病起源于感觉生活太短暂,和一个必须有清楚和充分明显的目的,以及唯物论”。 结果,个人奋斗增加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 努力过得又匆忙又明确。 可是,人们经常错误判断生活质量。这个趋向将导致浮浅, 快速的表面生活方式。

最后,这种生活方式即使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也不是最理想的,也不是人们应刻意追求的。 我们应该减速生活的节奏,品尝每个生活的场面和细节,选择真正符合并响应我们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不随波逐流的多彩世界。


10 月 28 日
作文:不同文化之间可以借鉴吗?

我深信不同文化之间应该互相借鉴对方的优点,取其适合本民族有利的特点 。即使两个文化有诸多差别,但每个文化均有许多优点其他民族可以模仿。但是注意排除坏的影响,从而培养良好的习俗, 取长补短,那么每个国家肯定能获得益处。

试看两个巨大差异的文化: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这两国不但在地球的对面而且也各有很不同的文化。不过,两国还能够互相仿效。比如(说)在中国的发展期间,中国从美国学来西方式的商场和网上购买物品。这种方式代替了以前的实物交易和讨价还价的传统,使人民更方便自由地购买各色各样的东西。中国也借鉴了西方的医学,即西医和外科。出国留学的知识分子,比如胡适先生,提出简化古文而变成白话文,后来变成新文化运动。

另一个方面中国从美国获得借鉴的是中国的教育系统。十年前,我在中国读了一个月的小学,又苦又难。近几年从我的表弟妹们听说学校不像以前那么沉重,老师不那样严格,连学分都是在 A 到 F 标准算的。虽然很多学校照著美国的榜样使学校的环境显得更轻松,可是因为近年升学的竞争,学生和家长们反而自己施加压力。

反过来说,美国也应该向中国文化学习。比如,中国古代传下来的孝敬父母的观念是很好的,值得仿效。虽然西方文化已经重视敬爱父母,家庭和睦,不过,使每个孩子成长后更带有些孝心也没有坏处。

这不同的两个国都有诸多的方面可以互相借鉴。可是,在借鉴另一个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翼翼;有的模式不能直接用来在另一个文化,需要一些调整。

各个国家文化之间要是能正确地相互借鉴就能极大有助于各自文化的发展。而先进的文化观念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每国的诸多优点要是都能相互学习,那就可以有助于各方面的成长,使世界变得更完美。


12/10
编“新闻”

12月7日早晨,乔治_布什总统批准了一个更加严谨简洁的美国人权法案。此行动使两百多年的十项人权法案减少到六项必不可少的人权。第四项人权条款,保护公民不被无理巡查的条款,就是首先被消减的“过时”法律。另外,人权法案第五项到第七项皆被削减。

根据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拉里_克雷格,“新的法案其实不减少人权,而是增加对个人安全保护。政府加大控制反而会使众人享受更多的人权,前题是人民自己行为妥善,不妨碍政府行动。此举带来的更多国家安全必然使美国欣欣向荣”。

“十条实在太多了,连我这耶鲁大学毕业的总统都记不全”,布什总统总结,“六条公民自由权利已足够了”。


2 月 14 日
作文:论现代人的友谊

古往今来,有许多动人的友谊故事,为人们所传颂。友谊是人生的一大要素。理想的友谊建立在朋友之间互相理解的基础上。 具有相似兴趣,志同道合的人们会互相吸引,而建立起真诚的友谊。人们自然寻求最理想的友谊,寻求终生的朋友,彼此之间可以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并且能提供忠言逆耳的劝告;在困难的时候,朋友之间愿意互相两肋插刀。这种友情非常珍贵及难得。我们都渴望终身不渝的朋友,可以共同欣赏人生中的成功与挫折,欢乐与悲伤;并且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不幸的是现代世界的“表面化,浮泛化,和自身的异化”。这种“漂浮式生存”也引起朋友之间友情的异化与表面化。现实的浮躁世界远离理想的乌托邦。人们常常为了物资利益或投桃报李的原因寻朋友,因此许多所谓的朋友大多貌合神离。除了为了个人的利益,人们亦根据娱乐择友。尤其在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是人以群分,趣(臭)味相投,结成许多浅薄的关系。在这浮躁的世界里,许多人忽略了朋友的品德和友谊的素质,反而过度重视朋友的数量和利益。

世上有各种各样的友谊,非常复杂,明辨忠诚和粗浅的朋友十分要紧。真诚的友情如阳光般的温暖,给人生带来幸福和意义。


3/18
期中考试口试辩论稿
奋斗比机遇更重要
担任反方一辩:

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中午好!今天,我代表反方辩论“成功的因素”:在人生中,奋斗比机遇更重要。 虽然两个因素互相搭配,补充,但是奋斗仍然是第一位的。人们若锲而不舍地努力,迟早会成功。反而言之,世界上的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不是必然的。奋斗达到的成功是可以期待的,是比较确定的;但是等待机遇带来成功是很渺茫的。只有持之以恒,努力工作才能保证成功。

或许有人说阿基米德在浴内的灵感,牛顿在苹果落地时顿悟等等是机会之神的光临。实际,他们是在时时刻刻地思考问题,所以灵感的迸发只给予有准备的人。努力可以让一件偶然的事情化为机会,而机会也就成为奋斗的必然结果。这种良性的循环有助于人们的成功。

众所周知,机遇完全是有赖于时代与社会条件;一旦不随天意,将带来失败。得到机会不一定等于成功;成功与否还取决于各人如何对待意外的机遇。我方辩论的主旨是强调奋斗的重要性,尤其注重奋斗的经历与个人的努力。我们应发挥奋斗的精神,而非盼望偶然的机会。

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 《Positive psychology》也强调奋斗的必要性。医学研究者Richard Wiseman 细细研究“幸运者”与“倒霉者”的行为、精神状态、以及生活中的区别。他发现个人可以创造自己的“运气”或机会。“幸运者”寓变化于生活之中加之以不断的努力,使他们得到更多的机遇。 从“运气学校”毕业的“倒霉者” 大部分改善了运气。这个研习表示运气大多是奋斗和个人行为的效果。运气的原因常常是奋斗,而得到机会之后还必须不遗余力地努力。如此来看,个人的辛苦奋斗确实是不可或缺的。

奋斗者不仅仅能体验到成功后的喜悦,而在努力的过程中也感到满足,使生活更加充实。因此,我方坚持认为人生奋斗比机遇更要紧。谢谢大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