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1)
2010 (1)
2011 (1)
用两天空闲时间两口气把宋以朗的《宋家客厅》读完,觉得不错。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八卦乐趣。作者请陈子善老师写的序,作者对止庵老师亦颇尊敬。钱钟书打趣的“挖掘文墓”的话,或为戏言吧……
感觉此书有两张照片颇珍贵,一张是张爱玲的绿卡照片,一张是张的遗嘱影印件。张爱玲的绿卡照片显示了张入美登陆的确切时间,是1955年10月22日。不是一些书说的1955年的”春天”、“夏天”、或“冬天”云云。此片又显示张是immigrant(移民身份),这也破除了说张为了美国身份而嫁赖雅之说。另一张遗嘱影印件,注明财产归宋祺夫妇,遗嘱执行人为林式同。遗嘱内容简洁,却让人看了觉得心里拔凉,张说不开追悼会,骨灰撒在荒芜空旷之地,这似符合其晚年远离他人的想法合,又似默默契合其所追求的小说的苍茫感。人活一世风吹尘,诚也。
另外,关于张去世时的情景,华人里只有林式同见过,其余见过的有工作人员及警察,不过都是老外。
林式同有如下描述: (文字太多,暂以照片代之)
作者随后引了八、九种不靠谱的张爱玲传记, 有云张去世时穿“赭红色旗袍”的,有云张“安详地躺在空旷大厅中的精美地毯上”的,有云“墙上的空调机还开这,唯一的家具——那张岩石桌子的桌面上摊开着一部尚未完稿的长篇小说:《小团圆》”……诸如此类,俺大开眼界街,看得很开心,佩服这坨作者们的想象力。
诚如文中引用止庵所说:“我觉得有两个词特别可怕:一个‘想必如此’,一个‘理所当然‘。”
之前不太喜欢止庵,觉得他有点爱训人。现在可以理解了,见到如此多不靠谱的作者,任谁看了都会搂不住火。毕竟,人物传记不比小说任凭作者想象,传记要有根有据尽可能靠谱些。
感谢宁宁到此一游,久不见,问好,握手五分钟。。:))
是这样,有些传记作家是让人抓狂。。。
看人物传记看到“想比如此”真是很烦人的事。另外一种表达方式也特别让我冒火--“如果真是这样,那么” 然后就收尾了!每次看到这种文风,我都想把作者揪出来奚落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