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啊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边读边扯(16)- 赶时髦看诺奖

(2014-10-20 18:50:38) 下一个
 


“自我是由你自身的小扭曲和谎言组成的安乐窝”---诺曼·梅勒



《已故的帕斯卡尔》--【意】皮兰德娄

因经济矛盾和家庭矛盾,一天,他一声不吭,舍家弃妻。跑了。在外晃荡一大圈回来,发现家里人都以为他已经死了。于是将错就错,改名换姓,装为另外一个人,在另一地方混了两年,风生水起,志得意满。但是,虽然又收获了爱情,心却七上八下,无处着落。后索性自己“杀死“ 自己,又变回原来的自己。 可回到老家,已世事变迁,妻子改嫁。他落魄而终。小说的大概便是如此。

小说多半靠情节,语言不咋地,不是很好看。似乎在讲两个‘我‘的事情,整得挺玄虚,其实挺无趣。小说写法和结构简陋,情节老套虚假,远不及当代作家飘渺巧妙。也许,这么比较有点强人所难,毕竟皮兰德娄是上个世纪初的人物。但是,他却得过1934年的诺奖,不知因何获奖,也许是因为他在戏剧方面的成就吧,但我感觉肯定不会是在小说方面。

这篇小说,作者似乎没有深入地走进人物内心里面去,让人总感觉人物不‘真实’,语言、心理描写浮于表面,对貌似深刻的双‘我’主题的表达,也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是吃力,我想,这也许是才智所限吧,呵呵。头上就那么一小片儿云,想整出个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确实有点为难哈。

译者序写得貌似深刻,其实是啰里啰嗦,一件事情讲了八遍也没说到点子上,不仅没让读者对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反而更加迷糊了。

我想起前段时间读约瑟夫•赫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明明知道作者是扯淡,但仍会认认真真一字不落地看,有时竟然希望他说的就是真事。可见作者写作技巧的高低。一部好小说,不仅在情节,不仅在想象,更重要的是让人看到人物内心的闪光,触摸到人物灵魂的质地。显然,皮兰德娄的这篇小说没有做到这点, 我感觉触摸到了几片塑料壳子。


*

 

《地平线》---【法】莫迪亚诺

算是赶上时髦了,这本《地平线》放在书架一年多,一直没来得急看, 也因为这世界上大个儿作家太多了,还没轮到他。既然他获了诺奖,俺就赶紧捧捧场。

小说情节不复杂, 写法复杂。小说不长,总体倒叙,穿插闪回频繁,并融入法国作家一贯擅长的哲思,神神叨叨地显得相当玄妙。

小说突出的特点是,作者试图改变“时间”的理解和文字表达,至少在文学上面,他希望时间的表达不再是连续线性的延伸,时间可以逆溯,可以停止,可以并行,甚至可以交错。例如,小说主人公在大街上见到四十年前的情人,他希望她和四十年前一模一样,没有任何改变,依然年轻,依然漂亮。可是,他们却没法交流,因为他们处在不同的“时间隧道”里。有点玄乎了哈,啥不同的“时间隧道”啊,不过一个在现实里,一个在记忆里,只是作者试图把记忆放在现实里。

其实,这些“时间”的想法在科幻小说这类次文学里早已稀松平常,不过,在号称以“写实”为主的主流文学里,这样的尝试似乎显得新鲜一点。

 文中提及的“地平线”,隐喻着人物面临困境时残存的希望,似贝娄、村上小说里人物一直追寻的“出口”。只简单从距离上讲,我感觉“出口”总要比“地平线”近一些,这是否意味着莫迪亚诺比贝娄他们要悲观一些呢。贝娄和村上的小说虽多有悲剧的氛围,但我感觉他们内地里还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小说人物虽历经磨难,但大都坚信“出口”的存在,由此支撑着而闷头前行。我隐隐觉得莫迪亚诺似乎并非如此,他好像更像是一位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地平线”遥不可及,逃离困境的希望更加渺茫。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小说在情节安排上,使用了些侦探小说式的抓人伎俩,在文笔上,有那种大作家所具有的干净从容式的漂亮。总体来看,这小说还不错,值得一看;虽值得一看,但也没到不看就觉得遗憾的地步,呵呵。

            
 
 



                                     "出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