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千古之谜:代汉者当涂高

(2012-03-11 08:22:15) 下一个

一般来说,谶语通常在“国将不国”时才会流行,这也并不奇怪,“国将亡,听于神”,凡到国破家亡,必多奇奇怪怪。

 

然而“当涂高”却有点特别,至少汉武帝时就传的沸沸扬扬了。《太平御览》引古代野史,记载了刘彻死前的“天鹅绝唱”:“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群臣进曰:“汉应天受命,祚逾周殷,子子孙孙,万世不绝,陛下安得此亡国之言,过听于臣妾乎?”上曰:“吾醉言耳。然自古以来,不闻一姓遂长王天下者,但使失之,非吾父子可矣。”


东汉末年,自从黄巾起义,继之董卓弄权,东汉王朝势成瓦解,群雄并起,“代汉者,当涂高也。”再一次焕发活力。汉末三国时下邳贼阙宣自称天子多依此谶。汉末权臣李傕也曾迷信此谶语,傕者,同“阙”也,又曰极高之人为傕。李傕穷极之时,迷用巫术,结果众叛亲离。《后汉书·袁术传》:“又少见谶书,言‘代汉者当涂高’,自云名字应之。”

 

这个谶语的关键在如何解释“当涂” ,才能发现当时谁是最“高” 的。

 

官方的解释:三国魏李贤注:“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三国志·魏志·文帝纪》白马令李云上事曰:“许昌气见於当涂高,当涂高者当昌於许。”大家都知道魏代了汉,所以这些解释过分牵强,没有独立合理的把两者联系在一起的出处,老百姓没人相信。

 

涂字是一个绝少用的汉字,最常见的用处就是地名,涂山,亦名当涂山,俗称东山,为古涂山国所在地。《史记·夏本纪》:“予辛壬娶涂山,辛壬癸甲,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淮南子》中记载:“禹治洪水,凿轘辕开,谓与涂与氏曰:‘欲饷,闻鼓声乃去。’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化为熊,惭而去。至嵩山脚下化为石,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杜预注:“涂山在寿春东北。”袁术发迹于寿春,这也许是他除了字公路外另一个自认天命的原因。然而天机奥秘,涂与途大不相同。

 

当涂的另一个出处来自[推背图] 第三一象讖曰:當塗遺孽 穢亂宮闕   一男一女 斷送人國

頌曰:  忠臣賢士盡沉淪 天啟其衷亂更紛   縱有胸懷能坦白 乾坤不屬舊明君

金聖歎:「此象主天啟七年間,妖氣漫天,元氣受傷。一男一女指魏閹與客氏而言。魏殺客氏,客氏熹宗乳母,稱奉聖夫人。这里的当涂多半是宦官的意思,联系汉代从汉武帝开始的太监宦官当权之患,当涂代汉,应该汉代明士对宦官霸权的忧虑。

 

那么东汉末年哪个宦官有高字哪?

 

曹嵩,字巨高,东汉末年宦官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曹操的父亲。曹操对裁字深有研究,那么嵩,就是山高,加上巨高,曹嵩是高的不能再高的宦官子弟。曹操自己可能很早就知道当涂山下,石开生启,开创中华第一王朝的故事。他后来在枪林弹雨中,也许在暗中的试探这个谶语,结果九死一生谶语成真。他虽然创魏,但拒绝代汉,所以这个谶语被人为的改变了,也许这就是为什么魏早亡于晋的迷密之因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