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快乐的打工仔曹参:刘邦的第一公务员

(2011-12-23 18:36:16) 下一个

原本就出色:  曹参早年为秦朝沛县狱掾,即管理监狱的典狱长,已相当出名,萧何为曹参上司,刘邦属押解犯人之官吏(亭长),为其下属。曹参与汉高祖刘邦、萧何、樊哙皆为沛县人,但萧、曹二人已当上官吏,县中多有好名声,刘、樊二人之地位相当于地痞,在乡里父老眼中地位大有不同。

 

坚决不当领导:  西元209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起义反秦,各地均出现响应者。萧何和曹参、樊哙、周勃等沛县人聚集商议应如何面对。沛县县令原本听从萧何、曹参的意见,认为应该从天下大势反秦,不料却马上反悔,打算将萧、曹二人以反贼之名逮捕献给秦国官员。此时,刘邦已纵放囚犯反秦起义,萧、曹二人、沛县父老与刘邦里应外合,将沛县县令杀死,正式宣布沛县加入反秦大旗下。刘邦在沛县起义反秦后,萧、曹二人有所顾忌,礼让不肯当反抗军首领,乡中父老掷筊认为刘邦最适,因此曹参反担任刘邦的侍从官中涓,辅佐刘邦起义。

 

坚决做一个好下属:  不管老板是谁,曹参兢兢业业,乐于升级,他从秦朝的沛县狱掾,到楚怀王的七大夫,五大夫,执帛,号建成君,官封为戚公,刘邦分单后,曹参被刘邦封为建成侯,终于升为将军

 

章邯克星:  在反秦之初,曹参即大破秦军。破守军薛郭、胡陵、方与,方与向魏军投降,曹参因战功官封七大夫。曹参再破秦司马枿军,大败砀、狐父、祁善置。之后曹参乘胜追击,与擅长骑兵战术的秦国第一名将章邯对战,大败章邯的战车骑兵。因军功累积,官升五大夫。曹参一路追击章邯,途中不但击败陈国,并且将章邯驱赶至濮阳。顺便又击败秦军的名将王离赵贲,秦国余党遣章邯的弟弟章平攻击曹参驻守的景陵,曹参于是出战,大破章平军,并平定三秦之地。曹参将章邯逼至废丘,围城使章邯陷入困境。

 

对领导的分配任劳任怨:  刘邦与项羽分伙后,曹参以中尉之职位配置于刘邦麾下,曹参回到汉中时,升官为将军中尉,后来升官拜假左丞相

 

败在他手下的大款和太子党们:  曹参军功总计:灭二,得一百二十二个诸侯王二人,六国三人,将军六人,大莫嚣郡守司马御史各一人。

 

平定齐国:  韩信攻灭齐国后,自立为齐王,导致刘邦与韩信产生嫌隙,因此曹参带军回到刘邦身边,与刘邦共同追击项羽,平定齐国,刘邦又将曹参留下,继续平定齐国残党。

 

功高不震主,成了万户侯:  天下抵定,汉王 称帝,即汉高祖韩信改封为楚王,显示刘邦、韩信之间尚未弭平功高震主、意图谋反的纷争。曹参不敢居功,因此归还丞相印。高祖六年(201),刘邦决定采取世袭诸侯并行的制度,于是将长子刘肥封为王,而让曹参担任辅佐刘肥的齐国相国,封平阳侯,食邑10630户。

 

能武也能文:  曹参担任齐国相国时,齐国本来甚为富庶,有七十个。曹参希望能妥为管理,想要寻求治理齐国的方法。齐国本是儒家大本营,继承孔子儒学的学者不计其数,曹参寻访各个儒学学者,得到的建议却莫衷一是,使曹参不知追随何人的说法。曹参听闻胶西有一学者盖公,所学为黄老治国之术,曹参重金寻访盖公。盖公认为天下战争后初定,应该使人民清静,不可繁政扰民,社会才能安定。曹参于是为盖公建立别馆,以其为政事顾问,寻访其意见,治理齐国大部分均用黄老之术。齐国上下以贤相之评价流传。

 

大贤隐于朝:  惠帝二年(193),萧何于临终前向汉惠帝刘盈举荐其为朝廷宰相。萧何去世不久,曹参就跟部下说:我一定会继任相国,曹参离开齐国时,交代自己的继任者说:刑场及监狱(狱市)是最重要的地方,不要扰乱这里的制度。齐相继任者问:治道不过就是这样?,曹参说:并非如此。黄老之术的兼容并蓄就体现在刑法的确实执行之上。今天你扰乱了罪刑的审问及执行,那么你要奸人都跑到哪里去呢?这是我要先告诉你的。

 

最高的公务员,“萧规曹随”只是历史的误会:  曹参就任汉相国期间,整天饮酒食肉,政治上清静无为,继续执行萧何留下的政策,不予改变。惠帝觉得非常怪异,问他为何如此,曹参问说:皇上汉高祖谁比较圣明?皇帝说:我怎么敢跟先帝比。曹参又问说:我跟萧何谁较贤能?皇帝说:似不及也。曹参接着说:陛下说得很对。且高祖与萧何定天下,法令已经明白、具备了,陛下垂拱而治,参等坚守岗位,遵守他们的法度而不违背,不是很对么?时人歌颂:萧何为法,顜若划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史称萧规曹随。据前汉书记载,秦朝曹参萧何沛县为挚友,但汉朝天下,萧何担任相国时,两人反生嫌隙。不过曹参为汉相国时,却对萧何担任相国时之制度一无变更。现今中文使用中,世人所熟知的萧规曹随有率由旧章、依样葫芦、一成不变、沿袭旧规等等意涵,然而曹参为汉相国时,却不是此成语所指称之无所事事,反而是选拔贤才、注重吏治,各官吏均选任老成持重之人,若有好名之人,即使其去职。可见萧规曹随的传统见解对曹参为汉相国的治术略有误解。曹参担任相国时,对于官吏有小过错,反而为其隐忍不公开,给下属改过之机会。

 

酒是真谛:  曹参之子曹窟担任御史大夫,惠帝担心曹参饮酒过度,不顾政事,要求曹窟劝谏父亲。曹参非常愤怒,鞭笞曹窟两百下,骂他:天下事还不是你可以管的!。曹参担任相国时之所以饮酒无度,是为了使前来关说之人灰头土脸、无法开口而归,所以当关说之人一会见曹参,曹参辄不停敬酒,至灌醉对方为止,使对方根本无从开口。但此风为下属模仿,下属均好宴乐,有人深深以此为患,希望曹相国纠正之,但曹相国目睹时,却呼叫下属一同饮酒作乐。

 

超越汉初三杰,汉初的真英雄:  曹参的最后的境界超越了萧何,超越了韩信,他退隐无迹黄老之术堪比张良,关于武勇,史记载曰:身被七十创,攻城掠地,功最多,宜第一。关于治术,百姓歌颂曰:萧何为法,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太史公司马迁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后人也当上老板:曹操至少在名分上自称先祖曹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