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白居易的“花非花”新考
杨非羊
下面这首“花非花”是大诗人白居易的佳作,近来有人说这首诗“堪称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朦胧诗的代表”。诗短而简明,诗文如下: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其实这首诗如果将“非”字改成“不”,将“夜半来”改成“半夜来”,另外去掉“如春梦”和“似朝云”,那么就是一个青楼女子俗的没法再俗的怨言,整个是段大白话:
花不花,雾不雾,
半夜来,天明去。
来不多时,
去无觅处。
经过这么“去伪存真”的加工,还有什么“朦胧的味道”?白居易是集禅、道、酒、色于一身,最留念“红藕花中泊妓船”的风流韵事。据笔者最新“考据”,这首诗源自于白居易家妓小蛮的抱怨。一次老白在与小蛮刚刚温存不久便要离去,小蛮极为不满。老白于是左一个“我的花”,右一个“我的花”,小蛮烦了,抱怨道:
“什么花不花,妾乃不过晨雾尔。你半夜来,一大早就走了。 来了不到一个时辰, 还没亲够呢,走了连个人影都没有”。
白老居易先生于是充分发挥其诗才,将“不”改成“非”,将“半夜”改成“夜半”,再加上“如春梦”和“似朝云”,中国第一首“朦胧诗”就这样诞生了。
虽然前面本人的“考据”纯属猜测,但是确有所据。当年风流才子招妓多是半夜来黎明去(大概今日也是如此?),故诗曰“夜半初得处,天明临去时。”( 元稹《梦昔时》)。此是古风,绝不是朦胧。今日中国文人有不少是无事呻吟,不停地去考据诗中的“春梦”和“朝云”,结果将一个大白话诗说成了中国第一“朦胧诗”。
不过话说回来,白居易这首传世佳作妙就妙在将白话的“半夜”改成了“夜半”。这是诗人和诗盲的区别,也是白居易的功夫所在。其他的什么“春梦”“朝云”就是很俗的东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