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舌尖小时候

(2012-06-25 10:27:14) 下一个



在电脑上看<舌尖上的中国>, 刚开始主动跳过中间的那集<时间的味道>, 因为是讲熏肉啊泡菜什么的, 吃得最不新鲜了. 平时在家, 也就是我才偶尔碰一碰那些东东. 每次偷偷开一罐韩国泡菜, 或者多放几片肥腊肉炒菜, 甚至早餐夹一件油腻腻的培根肉, 都会引来批评: 吃那些不好的啦, 不要偷懒不弄新鲜的啦......当然我下回还是照吃照做不误. 只是那点小内疚小负罪还是让我直接跳开了那集: 不看就不看了吧.

都看完了, 没过瘾, 还是回头看了. 没想到啊, 那一集才是我认为最好看词写得最贴心的. 美食之外, 更透着深深的怀乡思家之情, 很真实, 很感人.

珠三角河网纵横, 面朝大海, 很自然地靠水吃水. 小时候没多少肉食, 咸鱼和活鱼却总是不缺. 制作咸鱼是个技术活, 吃起来却很容易, 有干的, 有油泡的, 在没有冰箱的年代里绝对是最重要的做餸材料之一. 每到晚饭, 婆婆总喜欢切上一小节咸鱼, 梅香的, 或实肉的, 洗净, 有时放几片瘦肉, 更多时就只洒点油几丝姜, 放到饭面上蒸, 饭香伴着鱼香很快就盈屋. 婆婆就这样无病无灾地活到九十三岁.

我妈妈却刚好相反, 是个绝对的新鲜食材拥护者, 对我的批评也多半是从她那儿来的. 属于她的故事是: BABY时代她体弱差点活不下去, 有个姑姐可怜她, 就每天蒸一小块新鲜塘鱼送过来喂她, 直到她缓了过来, 身强体健.

去年, 我和我妈一起去造访一位广东美院来的教授, 在书架上看到一本早期香港的黑白照片册, 外国人拍的, 前面数页就是巨大的一排排晒干咸鱼, 矮小黑实的当地人站在前面憨笑. 我妈妈一看, 爱不释手, 非要人家送给她. 那教授也是个爽快人, 竟然也答应了. 我本来想取笑老妈几句: 不是最反对吃咸鱼的嘛........转头一想还是算了, 因为对我来说是婆婆, 对她来说可是妈妈, 那份咸睲鱼香的回忆, 肯定比我来得更深,更浓吧.

前些年夏天去北京, 我妹妹给小孩子们买从桶里拿出来的冰棍, 左右看看, 忍不住轻咬了一口后激动大叫: 是小时候的那种麻糖味吔! 赶紧又买了一支给我, 老实说我早就忘了"麻糖"是怎样的一种混合甜味, 咬了一口后记忆复活: 嗯, 就是这个味.....于是我和我妹妹就在离家乡几千里的地方, 一人咬着一根冰棒, 在下一代的簇拥下, 坐着三轮车逛后海........

子不嫌母丑, 游子都还有故乡. <时间的味道>最后一句话让我久久无言: 才下舌尖, 却上心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