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三千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个人资料
正文

电影 2. “别看今日笑得欢,小心明日拉青丹”

(2005-03-11 18:06:46) 下一个

念小学的时候看了太多有关战争的电影。《南征北战》、《三进山城》、《战上海》、《上甘岭》、《董存瑞》、《英雄儿女》等等,等等。我喜欢的电影除了《霓虹灯下的哨兵》,《保密局的枪声》,其余竟然都是和抗日战争有关。

 

看了此文的小标题,应该能猜出《小兵张嘎》是我的最爱。《平原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紧随其后。

 

白洋淀鬼不灵的嘎子和他的好伙伴胖墩直到今日依旧能带给我快乐。我都忘了自己看过几遍这部片子,反正只要放,我肯定会看,都能倒背如流。做梦都想要把枪的嘎子,与胖墩打赌摔跤耍赖的嘎子,上树掏鸟窝的嘎子,堵烟囱的嘎子,端了鬼子炮楼的嘎子,就象是老朋友一样熟悉。

 

前阵子,正好看了崔永元策划的“电影传奇”的第一集,《小兵张嘎》赫然被列在第一隆重推出。老崔的岁数大我们不少,可喜欢嘎子的心却是一样的。他重演了当时电影里的几个经典镜头,并安排了好些演员采访,其中几位老演员在节目播出的时候已经过世。三位小孩的扮演者在那儿侃侃而谈,岁月几乎抹去了所有的痕迹,如果不是特别指出,谁又会想到这个就是当年的嘎子,胖墩和小燕儿。我看得恍惚,看得心有戚戚。节目生生地将记忆里的小兵张嘎和现实拉在一起,写实却伤感。那集做得很好,其实他的这套节目我只看了这一集。冲他喜欢嘎子这点,表扬一下,为他做个广告。

 

年纪小的时候看战争片,都是属于被动型。或是学校组织,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形式;或是当时只有这种片子,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要看电影就只有看国军共军打打杀杀的。女孩儿其实怕看这种好人会死,坏人面目狰狞的电影,可没办法敌不过喜欢看电影的这颗心。常常看到哭得淅沥哗啦的,眼睛红红的出影院,还被同班的小男孩笑话。

 

小时候自己喜欢的战争片都不属于那种很惨烈、很悲壮的类型,所以经典如《狼牙山五壮士》、《烈火中永生》、《江姐》、《红日》等,只能排在李向阳、地道战和地雷战的后面。完全是我个人喜好的关系。微山湖畔的《铁道游击队》也是喜欢的电影之一,“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很好听呢。就因为喜欢看电影,还收集了很多电影连环画。最初为了看连环画,才89岁就办妥了好几个图书馆的阅读卡及借书证。

 

华北平原的青纱帐里游击队杀鬼子的戏让我看到如痴如醉,而由赫赫有名“南京路上好八连”改编的《霓虹灯下的哨兵》也让我喜欢得不得了。“黑不溜秋靠边站站”的赵大大、受不住上海滩香风侵袭的陈喜、纯朴美丽的春妮,握紧拳头指挥“向前,向前,向前”的排长,当然也少不了在漂亮女友和部队之间摇摆的童阿男,似乎都在眼前。还有如前篇写过的,我仍旧是抵挡不住电影里花花世界的诱惑,看到解放初期的上海的繁荣,游园会的热闹,以及那种说不出来的时髦气息,不可救药地好生向往,甚至偷偷学起里面年轻女性挎着时装包的模样。那时我才多大呀,顶多9岁吧。

 

《保密局的枪声》算是新片子,喜欢它,还是与老上海有关,我很顽固。向梅在里面是个很漂亮的地下工作者,在当时挺夺目的。

 

《闪闪的红星》、《红孩子》是我更小的时候看的电影。潘冬子手刃胡汉三的镜头当时竟然觉得挺过瘾,现在想想这也算是暴力片;)了。我挺喜欢“小小竹排”这首歌,放这首歌时电影里的镜头也挺美,很有诗意。《红孩子》其实也挺好看,可惜后来重放的次数太少。不象《小兵张嘎》,每逢假期都会放一次。印象很深的是其中的一句台词:“我黄静波又回来啦。”和插曲“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嘀嘀达嘀哒嘀嘀达嘀达”。这首歌后来成了少先队的队歌之一。带过红领巾的人可别说不知道,忘本啦。

 

我们可以说是看着战争片长大,不过我们这一代人心底依旧温和纯良,因为我们曾经带着最朴实的动机——接受革命教育,去看那些打打杀杀,我们曾经用最单纯的心拥抱理想,用最清澈的眼睛展望世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