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2)
小说: 巧姑
巧姑出生在梅州的一个陈姓大家庭里。巧姑爷爷陈大老爷早年和他兄弟一起下南洋做生意,发了大财。两兄弟一起回到家乡,不但买下大片的田产茶园,还盖起了深宅大院,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豪。陈老爷光是太太姨太太就娶了五个,还不算没名分的丫鬟。孩子生了一大堆,孩子大了又生孙子,到后来陈老爷自己都记不得自己到底有多少个孩子了。
巧姑的父亲其实是五姨太的丫头生的,因为五姨太自己只有三个女儿,没儿子,所以强收了巧姑的父亲来做自己的儿子,以便多分些田产。而田产拿到后,五姨太就对这个抱养的儿子失去了兴趣,对他可有可无的样子。而陈老爷因为儿女太多,哪里知道谁是谁或者谁过得好过得不好。
巧姑的父亲变成爹不亲娘不爱,虽说是大户人家的儿子,实际上没有什么地位,尝尽了各种世态炎凉。不过这倒也促使他发奋图强,早早地就跟着远亲出了洋。
巧姑的母亲是乡下一个佃农的女儿,因为长得漂亮,父亲出钱托媒人给找个好人家。可是门当户对的没钱父亲看不上,有钱的又看不上佃农的女儿。媒人跑了好多人家,最后找到五姨太,知道有这么个海外的儿子,于是就不由分说地定下了亲。五姨太其实是想多个人照顾自己,儿子在海外,正经人家的女儿都不愿意嫁过来守活寡。巧姑的母亲出身低微,能嫁进来就是福气了,哪里还会挑剔什么。
定亲之后两三年,巧姑的父亲才回国和母亲成亲圆了房,巧姑还没出生,父亲就又离开了。
巧姑从小跟着母亲长大的,直到七岁,都没有关于父亲的任何印象。家中姑舅叔姨,堂兄表妹的各种亲戚一大堆,可是巧姑却和他们隔阂得很,宁愿和叔婆养的那只小狗待在一起,也不去凑堂兄表妹们的热闹。
七岁那年,家里突然多了个陌生男人,妈妈要巧姑叫他阿爸。巧姑这才知道自己也是有父亲的。之前家族中的孩子们都欺负巧姑,笑她是拖鞋妹,意思是没有父亲。从懂事起,巧姑就为自己没有父亲伤心难过,如今父亲突然出现了,巧姑却不觉得这个男人和自己有任何的联系。
而这个她很少有机会在一起说话,称呼他“阿爸”的人,也没有在家住多久。巧姑刚刚感到自己可以记住父亲的相貌的时候,有一天,她和母亲一起,乘着黄包车,去给父亲送行。
前所未有地,在那天巧姑有机会像其他小孩子一样,有父母围绕,有一家人的感觉。阿爸对她说了许多话,使她感觉到自己是个重要的人,是个被关注的小孩子。那天阿爸到底说了什么,巧姑基本都忘了。唯一清晰记得的,是阿爸那低沉的呼唤声,他叫她“巧女”,家里其他人都叫她巧姑,只有父亲叫她巧女。父亲还给了巧姑一个礼物,那是一把梳子。巧姑一直珍藏着这把梳子。巧姑还不懂得离别,她不知道父亲要去哪里和要离开多久,以为他又会突然在家中出现,她只觉得特别高兴,因为可以毫无顾忌地和父亲说她从没机会和别人说的话。
父亲走后不久,妈妈送巧姑去了堂表兄妹们都去的那间小学堂。之前她很羡慕家族里其他的孩子能去,她却不能。如今她也能去了,巧姑自然高兴不已。
巧姑上学比别的孩子玩,读起书来不免比别人慢。她在学堂里,没少被其他孩子欺负。像是被拉扯辫子,衣服背后被划道道,笔墨被偷走,更甚的是,有一次她被锁在厕所里。每当这些事情发生,巧姑心里难过时,她都会幻想父亲突然出现,呼唤她“巧女”,然后她就像那天送行时那样,把这一切都告诉阿爸。没有人的时候,巧姑经常会不期然地陷入白日梦中,她在心里默默地向父亲倾诉。这种方式挺有效,因为每次倾诉完后,巧姑都会感觉好受很多。
学堂的日子虽然难过,可巧姑很聪明,也很努力,她在读书中发现了很多乐趣。她还可以帮妈妈看父亲的来信了。从信中,巧姑才得知,父亲是在一个叫旧金山的地方。父亲在那里的一个杂货店里当伙计,他期望着自己存了钱,也可以开一间自己的杂货店,这样就可以挣过多的钱,可以让巧姑和妈妈过好日子了。
巧姑很聪明,读书识字要比其他的孩子快很多。在学堂里,巧姑很少挨教书先生的戒尺打,让巧姑心中暗自得意。读书的日子让巧姑很快乐,每天下学回来,她都不用妈妈催,自己就会用心地习字。她甚至试着写信给父亲。
日子过得很快,一年的学堂生活很快过去了。一天,五姨太----巧姑叫她阿嫲,把巧姑和妈妈叫了去。原来巧姑父亲很久没有寄钱回来,五姨太吩咐说要巧姑不要去上学了。
巧姑听了,仿佛被击了一记闷棍,当场就沉了脸,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妈妈知道巧姑喜欢上学,但她在这个家里没有半点说话权,只好谢了阿嫲出来。
回到自己房里之后,巧姑才敢哭出声来,她求妈妈想办法,接着让她去学堂里读书。当她意识到妈妈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让自己回到学堂里去时,巧姑感到绝望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