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盛友文集

创业,阅读,思考,写作
个人资料
谢盛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骆家辉有多少中国人血统

(2011-09-22 13:36:54) 下一个



谢盛友:骆家辉有多少中国人血统

我首先反传统,把“血统”这两个字拆开,即“血液”加“传统”。拆开来的目的是说明,骆家辉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但骨子里是美国人的传统。

中国人的血液

骆家辉(Gary Faye Locke,1950年1月21日- ),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是来自台山市水步镇长塘村移民家庭的第三代。骆家辉的祖父早年从中国来到美国时不会说英语,他找到了一份帮人料理家务的工作,以换取学英语的机会。根据媒体报道,骆家辉是在美国廉租房里长大的,父亲是中餐馆老板。

骆家辉于1997年至2005年间担任华盛顿州第21任州长,是全美首位华裔州长。

骆家辉当选州长,美国媒体的一个评论就是其姓氏帮了个忙,相当多的投票者不知道Gary Faye Locke“并非白人”。这个姓氏的“美化”据说是其父辈刻意的,骆家辉自己不评论、不直接否认。

一个中国化的姓氏,在西方生活多少有些“不方便”。对谁不方便,为什么不方便,不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

骆家辉曾经两次回到家乡广东台山祭祖。第一次是1997年,他刚刚当选华盛顿州州长,带着父母和妻子回到故乡,当时闻讯赶来的同乡有好几万人,人们从村口的公路一直排到了水步镇。第二次是2006年,据在场人回忆,骆家辉在祖屋里进厅入房、爬上爬下,用数码相机对祖屋里里外外拍个不停,并不时向在美国长大的夫人李蒙做手势进行耐心讲解。临行前,骆家辉专门前往祖父工作过的店铺参观,还掏钱购买了两个国产单车铃带回去留念。

美国人的传统

在央视《对话》栏目里骆家辉说:“作为华裔美国人,我很自豪能够成为驻华大使,回到祖先的家园。我最希望的是我的父亲还在世,他一定会感到很自豪。”忆起刚刚去世不到一年的父亲,流露出一股难以掩饰的遗憾。

然而,除了对“祖先的家园”依稀尚存的眷恋以外,提起此次来到中国,骆家辉更多的是站在“一个100%的美国人”的立场上。“我要向中国人民展示美国的价值观。”骆家辉直言不讳。

骆家辉一家人风尘仆仆飞到中国,既没有随从,也没有警卫,亲自拎着大包小包抵达北京,此平民作风被《光明日报》通过文章《警惕骆家辉带来的美国“新殖民主义”》来批判,指他是表演给中国人民看,“暴露了美国以华治华,煽动中国政治动乱的卑鄙用心”。

央视主持芮成钢竟然在达沃斯论坛上这样提问骆家辉:“听说您是坐经济舱来的,这是否在提醒大家,美国欠中国的钱?”

骆家辉回应:“作为政府官员,不管是我们领事馆官员还是大使馆的,也包括总统的内阁成员,一般的规则就是坐经济舱。”

由于美国价值体系的介入,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骆家辉被赋予了另一种形象和新的内涵。流淌着中国人血液的骆家辉,其实使用美国人的符号来传达西方价值,那就是独立人格和契约精神。

如果说俭朴是中国人尊崇的美德,清廉是中华文化里的为官之道,那么,骆家辉有中国人的血统,相反,芮成钢等骨子里却没有中国人的传统;如果中国人都像芮成钢一样“当官就该摆阔,就该享受”,那么现在的中国人反而丢失了中国人的传统。

从背包喝咖啡到坐旅行车,坐经济舱,这些“规则”突出的不仅是骆家辉强烈的个人意识,恐怕更多地体现了美国人“官民”的一种契约。“官民”有约:我信任你能比别人做得更好,我才选举你;经过实践考验,若你没有能力或丧失了原先的能力,我就把你选下去。怎么样才算做得好,没有统一标准,最低底线是,你总不能一上台,权柄在握就挥霍我的现有资源。所以, “官” 在“民” 面前只好谦卑,不敢随意贪污“民”财,因为“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弄不好被新闻监督,甚至被独立司法判刑坐牢。

若“当官就该摆阔”是中国人的血统,那么骆家辉在中国人面前抓住一切场合和机会,不遗馀力地展示自我,痛痛快快地丢掉这个“中国人的血统”。

(文章来源:2011-09-22 刊登于台湾《旺报》,同日《中国时报》(电子版) 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5)
评论
人在异乡为异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谢盛友的评论:

《林叶非无根》
《林叶非无根》
林叶无木何招风,
青天自有大道共。
狡兔一窝无不同,
空嗟毛堂未藏弓。



林叶无木何招风, : 叶因夫林彪而富贵,林因共产党之木而隆,因果互证。
青天自有大道共。 : 党内的权力斗争的无规则,已非一两日,起始于创党之后,无道也!
狡兔一窝无不同, : 杀人者,人杀之,被林叶所整死的人又向谁诉冤 ?
空嗟毛堂未藏弓。 : 毛的绝对威信,成也威信,败也威信,林的悲剧只是大时代的一个而已。
谢盛友 回复 悄悄话 四十年前的“九一三事件”依然留下了太多的问号没有得到解答,而林彪的女婿张清林在苦难沉浮四十载后终于完成了一个心愿:前往林彪坠机地点祭拜。他的下一个愿望是:把林彪等人的遗骨带回中国安葬。


这是一块广阔而又平坦的盆地中央,草深一米,扎进土地一尺的繁茂根须抓牢了厚土,使地面变得非常坚硬,应该是飞机迫降的理想地带。环盆地四周皆山丘,只有东北面有一道缺口,四十年前的9.13之夜,中国副统帅林彪的座机从北掉头往南飞时,恰恰穿过了这个山口,飞机夜行看到的只是一片黑,着陆灯照不到山丘,没有撞山就是个奇迹。

因为发动机空中起火,三叉戟只能迫降。原空军副参谋长兼34师党委书记胡萍长子胡耀萍说,以他对驾驶员潘景寅的了解,如果是白天,技术不会有问题。但是晚上,姿势差一点都不行,迫降的成功率几乎没有,尤其三叉戟,油箱就在机翼上。林彪的座机正是一个机翼插进土里,碎成9大块。

今年9月12日正值中秋节,一行7个中国男人来到这里凭吊,他们中的5人都已经年过花甲,他们之间也简称"黄吴叶李邱",其中"叶",是林豆豆的丈夫张清林。

四十年,天天都想来

林豆豆至今未能取得护照。她对张清林说:"你自己定。"张清林就决定了。他说:"四十年,天天都想来。"

中蒙之间至今还没有旅游签证,为了万无一失,几个在蒙古做生意的空军子弟,竟然能够找到蒙古总统的顾问帮忙。这位蒙古高官非常理解和支持,认为是人之常情,他以私人身份向驻华使馆打了招呼,商务签证就顺利拿到了。9日,张清林四人先行飞到到乌兰巴托,10日第二批也赶到,在当地经商的中国军人后代负责全程安排。蒙古人并不知道来者身份,但是都愿意帮忙,原外交部部长的儿子自愿充当司机,另一位私人电视台的总编辑也充当他们的录像师。11日三辆车的车队,驱车东南行,3个多小时,行程300公里,到了令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小城温都尔汗,这是肯特省的首府。

第二天,前外交部长的儿子送他们去256三叉戟失事地点,蒙古的公路都不太好走,到了才知道这里不属于温都尔汗,也没有黄沙,与中国人听了四十年的情况并不一样。此地名叫贝尔赫,在温都尔汗东北80公里,至今荒芜人烟,地下埋藏着萤石矿。因为地域辽阔,一般人若没有经纬度定位,很难找到。没想到至今草棵里还能找到中国瓷器的小碎片,证明此地曾经是三叉戟食品柜的散落地,失事地点准确无误,由此可见一斑。

外交部长的儿子对此地地形熟悉,因为多次带中国人来过。他又带领"黄吴叶李邱"等去了两公里之外的墓地。墓地地处向阳坡面,是当年中国使馆人员选择的,是一座九人合葬的椭圆形坟包,宽三米,长五米,用拳头大的石块垒成,贝尔赫盆地只有土壤,找不到石块,取这些石头要驱车一个小时才能找到石山,据悉当年是用汽车专门拉来的。

面南还立着一块高一米,宽半米的青色石碑,上刻"九一三遇难者之墓--二00八年九月十三日缅怀者敬立"。

张清林原来准备也要立一块石碑,但是听说这里要开矿,陵墓要迁移,就暂时放弃。

蒙古天高风劲,墓地周围到处可见刮倒的祭瓶,和干枯的花篮。张清林还捡到一条被风刮断的挽带,上写"林彪元帅"。

"人不见,草连空。"随同林彪一起遇难者的孤坟掩映在黄草碧天之间,寄托着多少四野老战士和后代们的哀思。

私人领主想见林豆豆

苏联解体之后,蒙古也迅速实现私有化。12日上午,张清林还会见了贝尔赫的私人领主。张清林十分关心迁坟和坟墓的保护问题。而领主表示想修一座《林彪元帅纪念馆》或博物馆,还想修一座全景式的电影院,放映林彪的生平电影。他恳切地提出,想见林豆豆,希望她提供林彪元帅的文物资料。

张清林对蒙古领主的个人愿望表示尊重,但是对领主的要求却难以回答。因为9.13之后,林豆豆和他实际是穿着一身军装从毛家湾一号被扫地出门,不要说林家诸多的私人物品,就是张清林留在广州军区124师罗浮山野战医院的私人物品和存折,至今也没有归还。林豆豆至今连父亲和全家人的一张私人照片都拿不出来,遑论文物!

林豆豆和张清林1971年10月4日被8341部队从北戴河押到玉泉山,接受毛泽东机要秘书谢静宜单人独线审查,到72年8月。8月26日晚上,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第一次与他们谈话,态度极为严厉,宣布林豆豆回空军报,张清林回总后卫生部接触群众,并交给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管理,李推脱要出国,周恩来说:"那我来管。"林豆豆实际是回到空军报接受批斗。张清林在总后情况略好。因为豆豆到战士食堂吃饭经常被围观,当时还允许张清林花5元钱买了个旧煤油炉,用自行车轴承改装一下,给豆豆做饭。这个期间林豆豆对空军报的批斗有文必录。涉及到大量毛家湾的内情,有关毛泽东、林彪、江青、叶群的政治关系,私人恩怨,一五一十,驳斥污蔑,不做任何回避,记录了六七大本。张清林也写了20多万字。

1974年元旦前,专案组请他俩吃饭,席间灌酒,他们没醉,专案组到醉了,透露要将他们分开,批判要升级了。他们回到空军报驻地,立刻将所有文字、笔记付之一炬。元月2日,他们就被分开了。批林批孔运动就要开始了。此后林豆豆九死一生,自杀过,煤气中毒过,敌敌畏、农药多次引发全身和内脏过敏,若不是有张清林这个高明的军医苦难相随,几次都要追父母、弟弟而去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记忆的衰退,豆豆、清林记录的诸多史料也随风而扬,难以再找回来了,不能不说是文革史料的重大损失。

9月12日,中秋之夜,因为贝尔赫没有住宿之地,张清林一行又回到温都尔汗,在市内饭馆,要了煮面条,配着带来的饮料、面包就餐。同一家饭馆里,还有一行从北京开车来的人。其中有人认出李冰天,李不承认,对方称:"我们还一起吃过饭嘛。"他们原来是四野军人的后代,也是来祭奠林彪元帅的。他们因为不认识路,提出明天同行 。

温都尔汗的私人旅店,晚上八点才来电,无法洗澡,为了不影响同屋休息,张清林躲在卫生间为明天的正式祭奠仪式写下祭文。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9月13日,是祭奠之日。上午,他们在坟茔前安放好从乌鲁木齐买的两个鲜花圈。右边一个用红、黄两圈盛开的玫瑰,环绕一大丛洁白的百合,挽联是"亲爱的爸爸妈妈永垂不朽!""女儿豆豆女婿清林敬挽!"左边一个是两圈白玫瑰围绕着一丛黄玫瑰,中心点缀着小红心的水仙花。挽联是"我们永远怀念林彪元帅夫妇!""黄春光、邱路光、吴新潮、李冰天、李xx、李xx敬挽!"后者是一对双胞胎空军子弟。花圈中间摆放着从北京带来的月饼、苹果、点心和花生四个供盘。张清林跪在坟前,泣泪而语:"爸爸,妈妈,我们来看你们了!"大家都明白,"我们"包括正北望关山的林豆豆。张清林连磕三个头,打开一瓶茅台,撒到坟前埋葬林彪的贝尔赫草原的土地上,余下半瓶祭在果品盘的中央。林彪女婿张清林在林彪等人墓地前林彪女婿张清林在林彪等人墓地前

张清林起身,开始读他的祭文:"林叶无技向北风,青天垂云吊英灵。狡兔余孽换面在,空嗟毛堂自藏弓。"他以四句诗开头,饱和着亲情,一吐淤积胸中四十年的块垒:

敬爱的爸爸、妈妈:今天,是你们蒙受震惊世界、惊醒人们顿悟的千古奇冤,而魂栖异国他乡的四十周年忌日,我们和因'文革'迫害摧残所致一身伤病而不能亲自前来祀孝的豆豆以及老一代军人的子弟,在你们墓前祭拜,以倾诉9.13 后生死两茫茫,无处话凄凉的思念与遗恨。

爸爸,您奉献一生,清正一生,一生无所欲。从50年代起,三翻五次地叩头求免任职,都未被允。早在1970年庐山会议前,您面谏毛泽东结束'文革',发展经济,抵制张春桥作为下一代接班人掌权,并提出先解放副总理、军级以上一批党和国家领导干部。为此,您不顾个人名利权位与安危,庐山会议后,坚持原则,不仅自已拒不作屡被要求的任何检讨,而且说反'文革'派者都不要检讨,叫大家都推到您身上;还说垮台就垮台!省得再辞职!由此招来阴谋陷害以至杀身之祸。

爸爸妈妈:我们一定铭记爸爸关于'要宽容,要和为贵,不要冤冤相报'语重心长的教诲。我们坚信,在祖国全面改革开放、民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形势下,一定会使你们沉冤昭雪,魂归故里。

爸爸妈妈,你们安息吧,网上多清酒,杯杯祭到明;你们安息吧,网上多鲜花,从春夏祭到秋冬;你们安息吧,网上多诗词,从南北祭到西东。

你们安息吧!"

张清林边读边泣。心同此情,情同此理,一行七尺男儿,同声悲泣。李冰天竟然哭得蹲在地上嚎啕不已。

明年夏天我要奉护九具遗骨回家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贝尔赫距万里长城又何止千里之遥。一到温都尔汗,张清林一行就换上棉衣。临别的那天,听说天要下雪,但是没有等到。

四十年前的9.12之夜,张清林一脚踹倒一个8341的人,夺下手枪,向96号(林彪驻地)奔驰下山的红旗轿车连续开枪,阻止不成,就提着这把手枪,一直守在林豆豆身边,保护她的安全。他们在北戴河56号楼前亲眼看着三叉戟向南飞去,不到半个小时又折回,在山海关上空盘旋,因为机场关闭,不得不向北飞走。航迹线就像在北戴河上空划了一个大问号。

当时豆豆问清林:"你每次猜的都准,你这次猜会怎样飞?"清林:"没有明确目的。"豆豆:"飞机会怎样?"清林:"会掉下来。"豆豆:"要掉下来,就好了。他就解脱了,再也不痛苦了。"

后来听到飞机坠毁了,林豆豆立刻提出要黑匣子,她坚信:"只要林彪是清醒的,黑匣子哪怕只录下他的一句话,也会证明他不是叛逃。"

四十年后,接受我采访的张清林对我说:"明天夏天,我要把遗骨接回家,九具都接回来。"张清林现在还担任北京明正司法鉴定中心副主任,他有把握,根据DNA鉴定出每具遗骨。

"那头骨呢?"我问。

"我要给中央写信,要求俄罗斯归还林彪、叶群的头骨,这是我们家的私事。"

勇哉!张清林。

今年9月17日,张清林回到北京只有两天,给他们此行凭吊帮过忙的蒙古总统顾问,突发脑溢血去世,不过四十几岁,这是令张清林这个勇敢的男人又一感到颇为遗憾的事情。





作者:高瑜



作者简介:高瑜,中国独立记者,专栏作家。原在中新社工作,后担任《经济学周报》副总编。因参加八九民主运动,两次系狱。作品广有影响。

谢盛友 回复 悄悄话 傅高义:搞经济特区并非邓小平决策

进入专题: 经济特区 邓小平
● 傅高义

傅高义没有称邓小平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认为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经理”,因为在他看来粉碎“四人帮”,邓小平没有直接参与,搞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特区也非他的决策。他的角色始终处于幕后,冲在前面的是他任命的一批年轻官员,比如胡耀邦和赵紫阳。但傅高义认为,邓小平是一位谋略家。他说,毛泽东在1970年代让中国开始面向西方以对抗苏联,而邓小平敏锐地感觉到美国和日本的科学技术、资本和知识对未来中国的重要性,这一觉察在当时极具前瞻性,而这也是改革开放伊始中国迅速拥抱西方技术和资本的重要原因。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汉学家傅高义(Ezra F. Vogel)用10年时间写出《邓小平与中国的变革》,日前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的中文版将于明年4月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以《邓小平传》之名出版。

美国汉学家10年写就“邓小平传”

傅高义着《邓小平与中国的变革》英文版出版 中文版明年4月在港上市
1930年7月出生于美国,知名社会学家,精通中文和日文。对中国问题的主要代表作是《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广州 (1949 - 1968)》和《领先一步:改革开放的广东》。
傅高义认为邓小平留给中国的最大遗产是他提升了中国的世界地位,使中国成为一个强大国家,这是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无法想象的。
过去一段时间内,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义(Ezra F. Vogel)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正在创作一部邓小平传记。经过10年的创作,“中国通”傅高义的《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邓小平与中国的变革》)日前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这本书中,傅高义坚持认为,邓小平的历史地位被低估了,他试图纠正这个错误,“在提高如此众多的民众的生活水平这一点上,20世纪有任何其他领导人比邓小平做得更多吗?”
《邓小平与中国的变革》的第一个中文版将于明年4月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以《邓小平传》之名出版,译者是著名学者冯克利。

采访多位国际政要

《邓小平与中国的变革》是80岁高龄的傅高义倾10年之力完成的一部权威邓小平传记,本书共876页。
创作期间,傅高义曾多次到中国进行采访,其中有5次逗留时间较长,如2006年就在中国住了5个月。傅高义还在中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访问了无数和邓小平接触过的政要,其中包括江泽民、李光耀、卡特总统、蒙代尔副总统、基辛格、美国历任驻华大使以及多位国务卿和白宫国安顾问。他还亲自与邓小平女儿邓榕(毛毛)长谈多次,也访问了胡启立、钱其琛、李锐等,以及陈云、胡耀邦、任仲夷、陈毅等人的子女。
除了尚未公开的档案,傅高义也参看了浩如烟海的中、英、日文资料。在采访和阅读文献之外,傅高义甚至跑到邓小平打过游击的太行山区及其故乡四川广安、重庆和成都等地,亲自体验邓小平当年的生活。
创作缘于2000年夏天,傅高义前往韩国济州岛度假。其间,他对随同一起度假的朋友、《华盛顿邮报》资深外交记者奥柏多弗说,他现在已经从哈佛大学退休,想写一本书,通过这本书让美国人懂得亚洲。奥柏多弗曾在《华盛顿邮报》供职25年,在亚洲工作17年,他当时毫不犹豫地建议傅高义:“写一本邓小平传记!”几周后,傅高义接受了这一建议,并确定主题为邓小平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在他看来,过去30年亚洲的巨变就在中国,中国巨变的主角是邓小平。
1973年5月,傅高义随美国国家科学院代表团第一次来到中国,他与周恩来见了面,但没有见到邓小平。在之后的30年里,傅高义也没有获得与邓小平会面的机会。
傅高义曾以学者身份供职于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这些经验使得他对这本书的写作既有社会学学者的专精,又能超越学院的限制,而从政治经验、政治智慧的角度理解邓小平的政治实践。作为中国通,傅高义对邓小平的把握既能入乎其中,又能站在中立、客观的学术立场上出其外,让读者全面深入地把握邓小平及其整个改革开放时代。
对于此书,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评价说:“邓小平在经济、政治及社会上对中国进行改革,其中一项伟大成就,就是在中国与美国之间建立了外交关系。本书对此历史事件有着极其精彩的描写。”

对邓一生持正面看法

这本书从不同的层次研究了变革与适应的问题,其核心是邓小平个人面对一场复杂且危机重重的革命所做出的回应。他的核心事业围绕着历史上最大的政治实体的巨大变革——中国从一个混乱的农业社会转变成今天的工业及制造业巨人。在本书中,傅高义出色的工作是让邓小平的视角变得可信,让中国的迷局变得可解,让那些小角色都栩栩如生。此书不仅是一部领袖传记,它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史和中国改革开放史,是一本涵盖面极大的史书兼传记。
而傅高义本人对邓小平的一生与贡献,也大都采取了肯定与正面的看法。所以有美国评论家批评傅高义对待邓小平有“同情的态度”,也有意回避了某些敏感问题和事件。傅高义认为邓小平留给中国的最大遗产是他提升了中国的世界地位,使中国成为一个强大国家,这是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无法想象的。
在傅高义看来,邓小平是20世纪所有政治领袖中最重要的几位之一,他不仅带领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改革,而且实现了200年来很多中国知识分子和政治人物的梦想:让古老中国成为一个现代国家。“在提高如此众多的民众的生活水平这一点上,20世纪有任何其他领导人比邓小平做得更多吗?”“在20 世纪,还有其他领导人能像邓小平那样,如此深刻、持续地影响世界历史吗?”
傅高义没有称邓小平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认为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经理”,因为在他看来粉碎“四人帮”,邓小平没有直接参与,搞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特区也非他的决策。他的角色始终处于幕后,冲在前面的是他任命的一批年轻官员,比如胡耀邦和赵紫阳。但傅高义认为,邓小平是一位谋略家。他说,毛泽东在1970年代让中国开始面向西方以对抗苏联,而邓小平敏锐地感觉到美国和日本的科学技术、资本和知识对未来中国的重要性,这一觉察在当时极具前瞻性,而这也是改革开放伊始中国迅速拥抱西方技术和资本的重要原因。
不过有人认为,此书缺点也很明显,比如傅高义在书中过于明显地流露其个人对邓小平的崇敬,对中国取得的成就着墨过多,而对存在的问题涉及太少。来源: 文新传媒网-东方早报

谢盛友 回复 悄悄话 海南特区开发方案曾被政协委员指责卖国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9日 - 10:10 | 598 次阅读 | 已有 0 条评论

海南特区开发初期的“卖国风波”

资料图:1960年1月,邓小平腿伤康复期间到海南岛视察工作,在兴隆农场采摘咖啡豆。

作者:梁文森

选自:南方周末

1980年代下半期,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海南20年赶上台湾经济发展水平的目标,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取得成功后又一重大战略部署。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同外宾谈话时第一次公开说,“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经济特区。”其实,邓小平对海南开发早已胸有成竹,他说,“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出于对海南的特殊地位、南大门国防与和平统一台湾的战略考虑,邓小平指出:“如果用20年的时间把海南岛的经济发展到台湾的水平,那就是伟大的胜利。”显然,1987年中央决定委派许士杰等筹办海南经济特区,就是为实现这一宏伟战略目标而跨出的重要第一步。但是,这个战略目标的部署却遭到干扰而未果,海南20年赶上台湾的战略目标没实现。

海南建省

海南省正式成立于1988年,已年逾古稀的梁湘当选为海南第一任省长。1986年5月梁湘从深圳市委书记兼市长岗位离任不久,受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王震委托,奔赴海南对该岛的开发进行调研,经过认真考察,梁湘把在深圳主政五年多的开放改革经验与海南实际结合起来,并征求粤港深知名人士的意见,写了一份调查报告送给王震,建议海南建省,采取更加开放改革的方针政策,把海南办成自由港,调整产业结构。王震同意梁湘的构思,将报告转送邓小平和赵紫阳,获得赞同。1987年中央决定派梁湘赴海南筹备建省工作。

根据邓小平的指导思想,筹划实施赶追台湾的发展战略部署,梁湘主张:规划洋浦港建立为重化工基地,以及改造岛内农业为现代化农业;采取引进外资承租土地进行开发。1988年6月,海南省政府与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达成协议,确定在洋浦划出30平方公里土地作为开发区,以每亩200元人民币,期限为 70年,租让其土地使用权给熊谷组,由熊谷组负责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及招商开发,即采取土地“成片开发,综合补偿”的模式。洋浦开发作为自由港试点,成为 “特区中的特区”,以期重点突破,带动全岛经济起飞。

不料,洋浦的开发很快就遭遇了挫折。

“洋浦协议”被指“卖国”

1988年4月23日,五位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抛出所谓“洋浦调查报告”,指责海南与外商签订的协议,涉“主权”问题:协议中外商日本熊谷组对洋浦港区的土地开发权,地价太低,每亩只200元;面积太大,达30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内外城三分之一;土地使用权限太长,达70年。若成事,这等于是外国人租界,将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新国耻,形同“引狼入室”、“开门揖盗”。

正在北京出席全国第七届人代会的许士杰、梁湘闻讯,感到难以置信。他们马上打电话给分管洋浦开发工作的邹尔康副省长,决定以海南省委的名义给邓小平同志并中央写报告,驳斥回应五位政协委员的指责。为此,邹拟就稿件飞京,经许、梁同意并签署的省委报告,火速上报中央,希望早日化解危机。

上海学生要求“严惩卖国贼”

在此期间,上海有报纸也责难“洋浦协议”乃“开门揖盗”;少数青年学生上街游行,打出“还我海南”的标语,高呼“收回洋浦港,严惩卖国贼”的口号。这样一来,洋浦港开发所签订的协议,问题闹大了。

洋浦开发的海南决策者受到京沪舆情夹击,压力越来越大。

4月中旬,海南省副省长邹尔康在国务院遇到田纪云副总理和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便趋前就上海报纸发表“还我洋浦,还我主权”之类的新闻报道请教朱市长。朱镕基回答:这不代表上海市委的意见。
海南特区开发方案曾被政协委员指责卖国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9日 - 10:10 | 598 次阅读 | 已有 0 条评论

海南省委驳斥谬论

面对大是大非,海南省委以负责任的态度,向中央汇报,指出协议规定土地使用转让的每亩200元、面积30平方公里、使用权限70年,乍一看,地价较低,面积较大,年限较长;但是细想洋浦位于琼西,乃一大片不毛之地,当地人称此区“三多”、“三少”,即:石头多、荒地多、仙人掌多;树少、水少、人少。农耕不宜,却有一个深水良港,可发展工业;如不开放开发,再过50年、100年还会是这个样子。

以海南当年财政收入,根本无法投入大量资金去开发洋浦,较好的选择是采取以土地使用权换资金、技术的模式。协议规定熊谷组投资31亿港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洋浦建立重化工,包括消化天然气而建立45万吨乙烯联合企业、52万吨尿素厂、300万吨炼油厂、300万吨标箱玻璃、钛白粉厂等……占地较多,30平方公里才能满足。讲地价,无论就国内国际言在当时都是合理的,如当年深圳一亩地才300至600元,最高800元。泰国1500元,美国还免费提供土地给外资建厂。至于70年使用年限,同国际接轨,是霍英东的提议。

省委认为,洋浦土地开发并无损国家权益,合宪合法,国家宪法已明确土地使用权可以有偿转让,中央、国务院24、25号文件都提到可以让外资成片开发,也可以搞基础设施。海南省委的决策,采取“成片开发,综合补偿”模式,完全符合中央、国务院有关土地开发法律、法规的精神,也符合海南实际。

而且,洋浦协议中转让的是土地使用权,而非土地所有权。使用权限期满需续约或重议,这是国家主权的体现。外商必须按协议规划发展其产业和依法经营管理,海南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将代表国家行使其职权,包括向外商征税、治安管理,以及依法保障该土地上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重要的是,一旦外商有违法乱纪行为,还要受到我国法律的制裁,根本不存在所谓治外法权。还有,涉及这块土地的国际、外交、军事及治安均由中国管制,外人是不容干预的,行政、边防、边检、海关均在我国掌握之中,不会产生所谓殖民统治的一类丧失主权的局面。

但是,成见很深的人根本听不进去。

监察、国土等部门会议,邹尔康被召进京

这年4月18日,邹尔康被召到北京,出席国务院委托国家土地管理局主持召开的洋浦开发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国务院监察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局、国务院特区办、经贸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会上,地价、面积和使用期限,开发协议是否涉及“主权”问题,是否卖国勾当,成为焦点。有人还质疑熊谷组有日资背景,说“中国人民对日本存有戒心,过去战争侵略,现在是经济侵略”。

邹一一作了解答,明确洋浦土地开发协议转让土地使用权合宪合法合岛情,不涉及国家主权问题;海南省委已向中央汇报,也写报告,送国务院审批。并指出熊谷组总部在日本,香港这个股份公司,不单纯是日本资本,即使日本人也要遵守中国的法律和协议。邹还介绍香港和日本传媒的报道,说这怎么会侵犯中国主权?原来日本政府打算支持这个项目,还有三菱、三井等财团也想来,现在怕了。熊谷组董事局主席于元平压力很大;港澳工委很重视事态发展,形势严峻。如果洋浦这事情办不了,对香港影响也很大。

由于是新鲜事物,其中不免有误解或不了解。出席会议的其他三位海南干部也作了有力的解释。会上也有北京多位干部肯定洋浦开发不涉及主权问题,表示支持。

最后,会议主持人、国家土地管理局局长王先进作了肯定性的发言,他说:“从以上几个方面看,海南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是符合中央精神、符合法律、符合海南实际,我们表示拥护、支持,做好服务,促使成功。”

洋浦开放从一开始就是按中央精神依法办事的

“洋浦风波”愈演愈烈,许、梁也疑惑不解。因为洋浦的土地开发,一开始就是按中央精神、依法行事的。

1988年11月邹尔康在北京向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汇报洋浦开发的规划,获得同意,还把于元平从香港请到北京面商。

1988年12月国家副主席王震视察海南,也接见了当时在海南的于元平,鼓励他投资开发洋浦;还兴致勃勃挥毫题词:“洋浦开发,前景广阔。”

1989年1月,田纪云带了国务院外贸部长李岚清、国家计委甘子玉、海关总署戴杰等人到海南视察,由邹尔康汇报了洋浦开发采取“成片开发,综合补偿”的模式。

1989年春节,总书记赵紫阳视察深圳、珠海,梁湘又专程赶到,当面做了汇报。赵表示同意,允许熊谷组承包开发洋浦开发区。临别时赵还对梁说,开放改革不变、政策不变,你们要扎扎实实地工作。

这年2月,应国务院特区办主任何春霖要求,海南省委给党中央、国务院呈报了“洋浦开发报告”,只等开发方案获批。

邓小平批示洋浦开发“省委决策正确”

1989年4月29日,邓小平在海南省委关于洋浦开发的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经过再一次了解,海南省委决策是正确的,机会难得,要抓紧,对不同意者要多做说服工作,手续要周全。”至此,“洋浦风波”似乎化解了。

显然,邓小平的批示极具针对性,肯定了海南省委,否定了“卖国”论,而且指示要抓紧这个难得的机会。

表面上阻挠开发洋浦的声音似乎收敛了,然而方案却一直没有批下来,洋浦开发领导小组无法启动工作,光秃秃的洋浦土地依然沉睡着。而本来要投资海南岛农业现代化的泰国正大集团谢国民也不敢来了,其他外商也望而却步。洋浦被抛弃了。

直到1992年2月邓小平南方讲话再次掀起开放改革、发展经济的热潮以后的3月9日,国务院才批准了洋浦开发方案。可惜,已拖延三年多时间!

z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骆家辉当然有中华民族的情节,

称赞他: 用心良苦!

支持! 强力支持骆家辉!
z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引: "...不管是我们领事馆官员还是大使馆的,也包括总统的内阁成员,一般的规则就是坐经济舱。"
--===
不实在,
他们在美国国内不是拥挤在经济舱的.
阿鹏 回复 悄悄话 我不认为骆家辉的英文名帮了他多少。他当选第一任州长时全家三代都在电视上,我当时在奥勒冈州清楚的记得当地电视台一再说他是第一位华裔州长。他那一大家子在电视上看上去真有点象开餐馆的。他第二次当选时,我想没有人不知道他是华裔了。
唵啊吽 回复 悄悄话 我挺欣赏骆家辉坐经济舱,但说是体现美国价值我是有疑问的,这是孤例吧,如果是美国价值,就应该所有美国到各国的大使都坐经济舱。我倒觉得体现毛泽东艰苦朴素的价值。国内媒体质疑骆家辉艰苦朴素更是莫明其妙?两国来使,赞美几句不行吗?如果艰苦朴素是美国价值,希望所有崇拜美国价值的人都艰苦朴素。如果骆家辉真的为中国底层民众着想,就希望他能让中美达成计划移民协议,让中国农民有计划地移民到美国种地。解决中美资源与人口分配不均匀的结构性问题,对中美乃至人类都是好事情。大使吗,就应该做些有利两国人民的事情。中国农民需要土地,美国社保和土地资源需要劳动力。
green 回复 悄悄话 骆是有100%中国美德的100%美国人. 血统不重要.
谢盛友 回复 悄悄话 赵浩生曾撰文介绍二战后日本生活情况。赵为采访日首相请首相夫妇在美军食堂吃饭。首相夫人问赵浩生可不可以把桌上的炸鸡翅带回去给孩子吃。那时的日本从首相到贫民的供给是一样的,大家一起挨饿。所以赵浩生叹曰:“这个民族不可小看。”。该用户表示中立

首先他改掉了华人的姓。(Gary Faye Locke), 以便和华裔划清界线。做一个100%的美国人。也有别于其他没经过选举的华裔部长。因为他是经过选举而当上华盛顿州州长的,和媒体打交道以及作秀的能力远比那两名华裔部长强。

看看其他两位华裔高官的英文名,布什政府时代的劳工部长赵小兰(Elaine Chao)和现任能源部长朱棣文(Steven Chu),似乎他的名字非常的西化了。

另外也没有听说过以前的美国驻中国大使坐过经济舱, 他应该是第一位体现美国价值的美国大使。


谢盛友 回复 悄悄话 回答: 骆家辉有多少中国人血统 由 谢盛友 于 2011-09-22 13:36:54

骆家辉应该算是第二代移民:his grandfather and his father came to this country together, and he was the first generation born in this country.... If his father was also born here, then Mr. locke is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immigration in his family...

As for his last name Locke, lots of Chinese or Asian or any other immigrants try to pick the English the word which sounds mostly close to his/her last name, like Lee:李; law 罗… they all look like Caucasian name… for convenience’s reason…
麻辣搁笔 回复 悄悄话 中国人都有“衣锦还乡”的腐朽美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