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爪莲

人生在世,以诚相待足矣。 我对人生充满希望,但随遇而安
个人资料
绿珊瑚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六十年经营终谢幕 —《读者文摘》中文版停刋

(2025-08-30 07:34:28) 下一个

2025年7月21日,《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通过“中友图书”线上订阅系统发布了中文版停刋通知。称由于成本上涨使得印刷和出版模式难以为继,不得不做出停刋决定,而2025年6/7月双月刋为最后一期。这意味着,在走过了六十年之后,《讀者文摘》再无中文版。这份曾伴随无数人成长的杂志,终将走入记忆,留下一段温暖的阅读印记。

《讀者文摘》是由德威特-华莱士和妻子于1922年在美国创办,定位于杂志精彩文章摘录,因此大收欢迎。鼎盛时期,《讀者文摘》以19种语言印成48种版本,在全球各地发行。英文部分便有美国版、英国版、澳州版、加拿大版等不同版本,而中文部分则分为繁体字版与简体字版。

《读者文摘》中文版则于1965年由知名翻译家林语堂的女儿林太乙筹划,并出任首位总编辑,在港台两地正式发行,造成轰动,这本杂志在当时被誉为“为读者打开通往世界的一扇窗”。《读者文摘》于2008年在中国大陆上市。当时它与上海普知杂志进行版权合作,以“普知”之名在大陆发行。

不过在网路时代,“文摘”式的杂志只能黯然退场。《读者文摘》于2012退出中国大陆市场。但正体中文版仍持续在台湾和香港发行,并从2023年改为双月刊。今年5月举办六十周年创刊活动,立法院长韩国瑜还出席致词,没想到不到两个月就传出停刊消息。

《读者文摘》的英国版已于2024年停刊。(泰晤士报)2024年4月30日文章:Reader’sDigest UK faces up to anhappy ending. 它于1938年推出,一直是候诊室打发时间的常备,走过了86年,也无法承受“当今严酷出版环境下的财务压力”

《讀者文摘》是百科全书式的存在,它是一本知识性、趣味性兼具的月刊杂志。它从美国各著名报刊中精选文章並加以缩编,使文章通俗流畅,内容则包含万象,涵盖大众娱乐、运动保健、美食旅游、国际政治、艺术科学、家居事务等多个方面,简直就像是一本迷你百科全书。

这本杂志还有许多幽默的小故事、笑话、谜语和测试。在阅读的同时,不仅能学到知识,还会被逗得哈哈大笑,让人更加轻松和愉快。

我记得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二战纪实名作“最长的一日”的作者考李留斯雷恩(Cornelius Ryan)在写作时陷入财政危机,为了找到亲历诺曼第登陆的各国人物,他不断往返大西洋两岸,却债台高筑,几乎放弃。就在这时,《读者文摘》创办人华莱士伸出了援手。他不仅资助了雷恩的计划,还动员欧美分社的资源,发起全球“寻找参战者”行动,收到了数千封回函,有些甚至来自原来敌军的将领。这场浩大的资料搜集与採访行动,最后收收录了383人的记叙,完成了这部不朽的作品。

我收藏了一本 《讀者文摘》中文版的精装本“世界名川大河漫游”。它是1990年我在旧金山的garage sale中买到的。那天同屋分住的小唐告诉我他刚刚在garage sale中买到了一本好书,我一看爱不释手,小唐就带着我走了几条街找到了那个地方,惊喜地看到他的摊位上还有几本“世界名川大河漫游”,是1986年香港出版的。我赶紧买了一本,一直珍藏至今。中间几次搬家,从美西到美东,又从美东回到美西。多次搬家也捐了不少书到图书馆,但这本我最喜爱的书之一却一直珍藏。也三十多年了。

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都诞生在大河流域。大河就是生命之源,这本读者文摘的精装本“世界名川大河漫游”也是一本介绍文明历史和自然地理的相爱相杀史。地理环境就像是幕后推手,悄悄地决定了这些文明的命运走向。这本精装书,我仍会时不时地阅读。此书现在已经成绝版了吧。

今天的读者,或许有更多的资讯管道与选择,但那个等一本杂志的愉悦,翻一页页的回忆和读者文摘中文版一起落幕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5)
评论
碼農學寫字 回复 悄悄话 啊,停刊了。读者文摘里的笑话是我每次都会先看的,第一次在美国看见英文版,还有碰见老朋友的欢喜。
绿珊瑚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林向田' 的评论 :
八十年代,大陆刚开放不久,对版权还不重视。我曾替台湾作家反映版权问题,都不知道找谁。
绿珊瑚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是的。这本香港读者文摘编辑的“世界名川大河漫游”是真好,翻译的也真好。堪称精品。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很多人把《讀者文摘》和《讀者》搞混了。
《讀者》原名《讀者文摘》,1981年4月於蘭州創刊,當年為雙月刊,共出5期。因與美國《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發生商標權糾紛,於1993年7月改稱《讀者》。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读者文摘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林太乙开创主持中文版那些年是所谓的legacy media的黄金年代,也是美国文化在东亚的高光时刻,香港编辑部员工收入待遇也是远好过当地同行及其他行业。
绿珊瑚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goodmum' 的评论 :
“ 虽然现在信息在手机都能看到,但读者文摘的质量更好”
希望它能继续延续下去。
绿珊瑚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 完全不知道美国的《读者文摘》还有中文版,互联网时代,纸媒不好生存,其实我更喜欢看纸媒,书也是,更喜欢纸质书。”
我也是。更喜欢纸质书。
绿珊瑚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随着时代的发展,纸媒生存艰难呀。
绿珊瑚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现在一机在手,什么都有了。
绿珊瑚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我也是从名川大河这本书才知道中文版的。
绿珊瑚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世事沧桑' 的评论 :
祝贺你。我还以为它发的都是翻译文章呢。
goodmum 回复 悄悄话 虽然现在信息在手机都能看到,但读者文摘的质量更好
麦姐 回复 悄悄话 完全不知道美国的《读者文摘》还有中文版,互联网时代,纸媒不好生存,其实我更喜欢看纸媒,书也是,更喜欢纸质书。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网络发达,纸媒难过,怀念《读者文摘》,二十几年前我还投稿给他们的“童言无忌”呢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谁都干不过手机:-)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学习了,不知有中文版,不过订了许多年的英文版,非常喜欢。
世事沧桑 回复 悄悄话 20几年前林太乙主编的《读者文摘》中文版刊发过我写的一则小故事,从香港寄来了银行美金支票稿费。那张繁体竖排的用稿通知我现在都保留着。
绿珊瑚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墨农' 的评论 :
不好意思,没理解你说的是读者文摘中文版还是中国大陆出的读者?
绿珊瑚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我这本“世界名川大海漫游”就体现了“读者文摘”的特点,我特别喜欢看,其英文版的这些年看的不多。水星的旅游文也显示出了你的渊博知识和品味,应与读者文摘的阅读有关联。
也好想中一次大奖呀,可惜无福呀。
绿珊瑚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ongshankou' 的评论 :
确实,读者文摘对我们的英文学习帮助极大。
绿珊瑚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zhige' 的评论 :
谢谢介绍。“读者”应是模仿“读者文摘”办的。
墨农 回复 悄悄话 喜欢《读者》, 停刊好可惜.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珊瑚姐的文章引起我沉睡的记忆。出国前我长期订阅中国版的读者文摘,后来改成了读者。出国以后我订阅了十几年的英文版读者文摘,特别喜欢看。记得1997年的时候,杂志社还随行寄来百万美元的中奖支票。结果我拿到银行去,人家说是假的。
hongshankou 回复 悄悄话 俺都不知道有中文版。刚到美国时,房东订,俺也看,学到不少知识:)。
zhige 回复 悄悄话 中文版没注意过,倒是曾经订有英文版的,十多年前不再续订,因为广告太多,搞不清是读杂志还是看广告集。中国本土杂志《读者》(总部在甘肃兰州),曾因原名《读者文摘》与其重名,两杂志打官司,中国本土改为《读者》。据说两家不打不成交,成了朋友。我曾订阅或散购了好多年《读者》,直到两年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