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色情扫荡男人的自信

(2008-04-05 16:26:49) 下一个




“有人说色情影片很刺激,可我不这样认为。我看过一次色情影片,感到挺恶心的。尤其是那些变态的性交,看了只想吐。”

   “我在国外旅游时,宾馆里的电视听不懂,就花钱点播了一次色情片。觉得太淫乱了,太猥亵了,心理并不觉得舒服,我再也没有去看过。”

   “色情杂志上往往刊登色情女郎的裸照,对她们的生殖器进行特写,这令我厌恶。我不喜欢她们故意展示生殖器。”

    “女性的生殖器本来比较引人遐想,但在色情杂志上或其它色情出版物上直裸裸地展示出来,我觉得非常下流。”

    “我不喜欢那些色情书刊,它们太露骨了,太低俗,缺乏美感,我对它们没有兴趣,相反觉得很不舒服。” 

    “那些色情材料没有什么艺术可言,可以说是粗制滥造,千篇一律,开始还觉得新鲜、刺激,但看不了几分钟就让我感到厌恶,以后在看就觉得素然无味,不想看了。”

    这是笔者在接听健康咨询电话时部分咨询者对色情材料的认识。这表明色情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对其使用者来说可能会产生不良性心理。尤其是对男人来说,男人的自信被色情扫荡得一干二净。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首先,色情材料的泛滥会使青少年难以获得科学的性知识,久之会产生“心理问题”及“不良行为”等后遗症。所谓“心理问题”包括:(1)误信自己的生殖器发育不好,产生不必要的自卑感;(2)误信自己手淫过度,产生学业成绩低落;(3)误信自己已患不治的性病;(4)误信自己已患漏精、早泄、阳萎等毛病。所谓“不良行为”包括:(1)到特殊营业场所买春;(2)参加不良帮派,群体性行为等等。这在现实生活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其次,色情材料可能引起身心不愉快。如同本文开头所说,在电话咨询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其实,国外对此有过一些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丹麦经历了一个色情书籍持续增长的阶段,60年代中期一股色情画报的浪潮冲击着丹麦,于是,丹麦分两步放开淫秽色情文学和视觉产品的市场,即在1967年色情小说合法化和1969年色情画报出售给16岁以上的人也合法化。([美]Z·拉里亚、M·D·罗斯著:《人类性心理》,张丛元等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版,第167页。)

    当时,他们进行了这样一项实验:色情文化市场合法化以后,淫秽色情产品的制售经过一个短暂的高潮之后急剧下降,大多数公民对淫秽色情材料产生了厌恶感。一项对大量观看淫秽色情材料的后果的研究表明,被试者的性行为并未发生变化,虽然最初他们对性想得多些,但不久他们的性幻想又降到了观看前的水平。试验表明,观看淫秽色情品产生了一种稳定地降低对淫秽色情品的兴趣的效果,不断接触此类材料的结果使人感到餍足和无聊。他们的欲望完全满足了,发腻了,有的心情不愉快产生厌恶情绪。这是著名的“丹麦实验”的两个主要结论之一。

    第三,色情材料对男性的自信和自尊产生影响。一种观点认为,色情材料对满足男性的自尊起到了一定的补偿作用。由于男性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被灌输、教导有关男性气概方面的价值,包括主动、进取、积极、强壮、具有控制力、不轻易流露感情等特质,然而在现实状况下,这些特质并非随时随地都得以被实践,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使得男性充满挫折感,色情材料以夸大的方式呈现巨大挺立的阳具,其貌不扬的男人沉溺其中,想象自己也是同样的俊拔挺秀,女人在他的淫威之下呻吟乞饶,从中获得了满足感,产生了一种补偿性的作用。

    但是,更多的人认为,色情材料打击了男性的自尊性。有民意调查及学术研究显示,男性观赏色情片后,对自尊与自信的打击,远大过男性因观赏色情片所产生的满足感和补偿作用,特别是西洋色情片,对东方男性打击的程度尤其严重,一些男性在性器官的长度和大小、性交持续时间、性交方式方法等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自卑心理。为此,国外有人建议拍摄东方标准版的色情片,以此来恢复男性的自尊和自信。笔者以为,这无异于饮鸠止渴。只有用科学的性教育才能真正消除色情文化所带给人们的负面性心理认知,从而引导人们培养和形成健康的性心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