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流氓燕: 写给七零年代女人的大字报

(2008-04-12 20:33:57) 下一个




前言:

写在这篇文字的墓碑上:

 

虽然网络上的文字,不能像纸张一样,被烈火焚化成灰,可它们也会在时间的消磨中,被人们淡忘成灰。

 

没有人愿意否定自我。因为大多数人是脆弱的,生命与自信都需要肯定来支撑。我们看起来很坚定,其实都只是在很不自信地相信自己是对的。

 

探索与实践的过程是永无止尽的,其实,我们根本没有机会改过,生命只有一次,时间从来不会重复。过去的那一秒永远过去了,我们面对的每一秒都与从前不同。我希望在下一秒我的悔恨会少一些,坚定多一些。

 

一个思想成熟而顽强的人,应该是勇于作自我批评的。大多数人更愿意享受批判的快感,宁愿在批判中遗忘自我的肤浅、卑微与虚伪。我的批评,也是自我批评。

 

我认为,七零年代女人必须经历一次思想的革命。

有一些问题,我常常在思考:

“七零女人的人生追求是什么?”——物质,家庭,婚姻,爱情?这些答案在我眼中,都过于平淡,思路或许应该再宽广一些。

“七零女人留给八零与九零的是什么?——大概什么也没有留下,只顾忙于与青春的她们抢同一个男人,也或者留下了一大堆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求证出来的矛盾。

“七零女人的人生,已过了近一半,回首清点一下,我们的成就有哪些?”——只是一堆男人和一堆男人的臭袜子吗?或者还有一两张发黄的尿布。

“七零女人站在哪个位置?”——我看不见。

 

“女人”是一个有思想的词汇。

我一直很不自信地坚信,“女人”是一个有思想的词汇。

不是一个生育的机器,也不是人肉榨汁机。(人肉榨汁机这个词,很黄很暴力。就是把人的一截肉放进这个机器里,震动几下,搅拌几下,就会冒出奶白色的粘液。)

可“女人”真的有思想吗?

说实在的,在七零年代女人身上,我只看到了性别的特征,看不到思想。她们都会哭,会笑,都需要男人和漂亮的衣服,需要家庭的温暖,都会生孩子,都在担心老公在外面找女人。说得更现实一点,七零年代女人,大概也就是一个多功能的家用品,且,不耗油,也不耗电。这个现实,甚至让我有些看不起女人。尽管我也是一个女人,可我理想中的女人,应该更为强大,复杂一些。

虽然女性世界也有了不起的人物,可被舆论广为称颂的,也寥寥无几。我们身边太多家庭妇女了,太多“多功能家用品”。她们正在代表着,中国女性的全部。

我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整个社会里,“女人”变得如此卑微。

不要不承认这一现实,那些辉煌的过去与虚假的口号无法搪塞我。“女人”确实算不了什么。没有话语权,也没有决策权。“女人”从来不是举足轻重的一份子,更像是累赘。

并非是我看小女人,可确实不知道该如何将女人放大。

为什么,一个女人的一生中,与男人的爱情会这么重要?一个家庭中,男人的存在对女人来说如此重要?可男人却从来没有因为女人的离去而恐慌过。他们从来都很清楚,失去了一个女人,意味着将要争取更多的女人。为什么一个失去了男人的女人,就会惊慌得像天蹋下来一样呢?

我真怀疑,女人是否真的独立存在。或者真如圣经所说,只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吗?

都说女人半边天,可我为什么看不到女人的影子?女强人在哪里?女英雄在哪里?能够顶天立地的女人在哪里?

按说,七零女人,是时下女人中最美丽,最具智慧与资本的,可她们,也不过是将女人一辈子的光阴,扔进了爱情和男人的漩涡里,悄身隐退在家庭里作着苦苦挣扎,自身都难保,又如何给八零与九零的女人一条阳光大道?

那些流连在酒吧,夜总会的八零与九零女生,就更是彷徨,迷惘。我相信,她们中的大多数,没有考虑过,应该如何去设计自己作为女人的一生。一生中,最高的追求,也不过是一个好的男人,一份完美的爱情。

一个不好的男人,和一段破碎的爱情,就可以摧毁她们的一生。

在这样肤浅而狭隘的人生观面前,七零的女人是有责任的。这些人生印象,全是七零女人潜移默化之中,遗传给她们的。那些历史所给的错误,从来没有得到很好的纠正,七零错误地倒下去,八零,九零前匐后继。

难道除了男人与爱情,还有一个稳固的家庭,我们就真的没有别的追求了吗?

如果这简单的三样,生活都无法满足时,人生,又该怎么继续?

我们怎么可以将我们的人生定位得如此简单而狭隘,我们怎么能允许中国的女人,如此卑微地活着?

 

 

                          错误的历史与历史的错误

 

我不知道东方文化与中国的教育到底有没有问题,对于我来说,成熟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推翻自己曾经深信不疑的一切。我甚至有些后悔曾经年轻过。

我相信许多人是深受其害的。要不然,我们的生命中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悔恨与无奈?

特别是在爱情与婚姻的问题上。

我们这些七零年代的女人,都恪守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忠贞、勤劳、朴素、善良、孝顺。十分认真地做着好女人,好妻子。尽管生活中有许多磨难,仍然能坚忍不拔地向着正确的方向迈进。不怕苦,不怕累的为家庭牺牲自己的一切,可得到的结局却无比悲惨。

离婚群里的所有女人,都是传统打造出来的好女人,可都很不幸福。文艺里说,人生就是一出戏。我认为,这样的定义太过隐诲,对于中国的女人来说,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欺骗。

中国的传统与教育,把所有的女人都打造得勇于牺牲并温和善良。可我却发现,勇于牺牲的人,最终成为他人的牺牲品,温和善良的女人更容易被男人抛弃。社会道德告诉年轻人,不可以貌取人,要注重心灵美。可实际上,长得漂亮的女人才受宠幸,心灵美的女人,更容易被欺骗,被伤害。我想,这一系列的欺骗都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来推翻它。否则,照着这条看似正确的错误路线走下去,女人们的命运,永远是阴暗,被动的。

如果你对于这些,毫无体会,那么,让我来提醒你。

错误之一:为什么我们不培养处男情结?

现在,已经没有多少男人会愚蠢到用处女膜来界定一个女人是否能成为他的妻子。可这并不表示男人的大度与开明。虽然男人不会因为女人不是处女就毁婚,可是,大多数男人会在婚后追问女人婚前的性伴是谁,有多少个?性能力强不强?生殖器如何?

大多数女人,会默默承受这种枕畔的极度羞辱。

还有一部份男人,会因为妻子不是处女,在婚后嚣张拔扈,性生活不检点,也无所顾忌。

有多少女人会追究丈夫不是是不是处子之身?既然是男女平等,这种平等的宽容,能彻底执行吗?为什么我们不培养处男情结?

 

错误之二:性伴与纯洁

尽管男子三妻四妾的时代已经随着封建制度的消亡而瓦解。可历史观念仍然没有消除。一个女人拥有两个男朋友,被视为淫乱。一个男人拥有两个女人,就被称做是有本事。

一个男人拥有两个女人,可以洋洋得意。一个女人拥有两个男人,却要擅擅惊惊。

一个女人甚至暗地会跟同性比较。“我只交了两个男朋友,她交了三个男朋友,”因此,心理上会有种优越感,认为,自己比对方纯洁。

难道女人的纯洁度,是根据性伴的数量来决定的吗?

无知的女人,为什么总惦记着那块贞洁牌坊?你就是全世界最正经的女人又怎么样?你一辈子只跟一个男人性交又怎么样?你一辈子处女,又怎么样?难道你就不能为了你自己的快乐,把这些沉旧的,看不见的荣誉丢掉吗?

 

错语之三:爱情神话

从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到我们开始看第一部爱情小说起,每一段爱情都是从一而终,至死不渝的。因此,我们都认为,完美的爱情,应该是从一而终的。

我们都相信,爱情会天长地久,都相信,爱一个人,就应该是彼此的唯一。并且,在小说与电影的教育下,我们都相信爱情可以超越一切,超越物质,年龄,甚至时空。

所以,七零年代的女人会莫明其妙地爱一些与她差距很大的人,结局当然是自食恶果。

谁曾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错的?

爱情从来不会天长地久。爱情也会被物质,年龄,气质,时空等外在条件所左右。

可在七零女人面前,这是多么难纠正的一个错误。她们硬是相信,她们那样执著的,痛苦的爱,一定是正确的,是值得的。

   

错误之四: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夫唱妇随也是一种传统,大多数女人都很会给男人面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嘛。可成了应声虫的女人,最后往往被忽略。把面子都给了男人,自己当然就没面子了。那些极听男人话的女人,十个有九个的男人必定会出轨。男人要的,不是下蛋的鸡,也不是看家的狗,是一个能共同承担解决问题的伙伴。

可在传统的错误方针下,一些女人,为了给男人面子,在很重要的事情面前,也把自己的聪明才智隐藏起来。哪怕男人是错的,也惟命是从。

结婚第一年,男人会喜欢笨女人,可从第二年开始,就不是了。

 

错误之五:爱就是付出

所有七零年代的人,都会念叨这样一句话,“真正的爱,是不求回报的付出。”

这大概是这个年代最致命的错误。

如果爱情只有付出,没有得到,那不是爱,是做慈善。

我根本查不出这个谎言的来源,可我知道,这句话害了很多女人。她们不求回报地爱着自己的男人,也爱着一些不应该爱的人。

最后,结果也像她们所预料的那样,没有任何回报。

没有人会在乎这种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爱。

一个男人,若没有对一个女人付出,就绝对不会珍惜她,在乎她。男人不愿意舍弃的,必定是自己付出最多的那一个女人。反而是那些对男人最坏的女人,付出最少的女人,还容易得到男人的真情。

 

 错语之六: 女人不是蠢货!

传统对于女人的要求十分苛刻。我们都已经认可了男权社会里,男女的不平等。可却没有多少人来批判它对女人的血腥与残酷。更让人气愤的是,尽管他们认可这种不平等,认识到它的血腥与残酷,却仍然延用这种不平等,血腥与残酷来伤害女人。简单地说,社会承认了男女不平等是一种错误,可并不改正错误,并且,还大摇大摆地延续着这样的错误。女人是蠢货吗?女人应该这样漠然地,眼睁睁地,看着这种不平等的继续吗?

在性和婚姻,这两个女人固守的堡垒上,男女就存在着极大的不平等。我们又如何来认可男女平等这句空话。

我们一定要要求男女平等,男女平等就是我们的权力宣言。我们并不激愤,我们很理性地要求平等。

在作风保守的中国,人们对于男人性生活的评论尺度一直很宽松。

作为,女人,我要求同样的宽容与理解。

当一个女人来要求性的权力时,一定又是被辱骂的。我不怕,我只希望女人不要跟在里面骂,因为很多时候,不是男人贱了女人,是女人贱了女人。不是男人不宽容女人,而是女人不宽容女人。

为什么男人风流可以当作笑料,女人出轨却要被赶出家门?

为什么男人的出轨,可以被原谅?女人的出轨,却要承担巨大的舆论攻击与家庭破裂的责任?

请注意:我不是在替女人争取出轨的权利,也不是在争取性的自由,我只是在争取一种面对女人的性时,与男性平等的,与男性一样平和的心态。

 

                      我们应该怎样活着?

 

以上这些林林总总,只让我看到,七零的女人,在错误地坚守着一些并没有多大价值的过去。

她们没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也没有属于自己的更高追求。

她们的存在,只是为了延续一些错误与不平等。

当你们不断地将你们的苦恼告诉我,我才写了这篇博客。

首先我想告诉你们,你们的痛苦,在我看来,丝毫不值得同情。一个沉迷于自我情愫的生命太过自私与卑微,不值得我怜惜。

正如我说姜岩(她是七零的女人,因为男人变心而跳楼)一样。她活着,跟死了,没什么两样。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她的存在毫无价值。

因此,你们如果只是因为个人的爱情,或者与男人的矛盾而痛苦,只会令我看不起你。

我的生活,从来不会因为某一个男人而失去意义。

尽管我也会痛苦,可我还有许多诱人的理想可以继续。一个男人,一千个男人,也不至于是我生活的全部。

今天对一个妹妹说,我们也许可以不必活得太高尚,可至少我们要活得虚荣!

有人很反对女人的虚荣心。可我认为,虚荣心,有时候,就是上进心。这种虚荣不是针对物质的虚荣,是精神上的虚荣。

这种虚荣,是表现自我,渴望赢得更多赞赏。

虽然这一小节是想说,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可我不是圣人,我没有正确的答案。我不能说,哪一种活法是正确的,哪一种活法是错误的,因为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

我认为,只要到死的那一天,我们没有遗憾,不会说,我这一辈子,太不值得了,就行了。

而我现在,活得很充实。我希望自己能成为社会中,举足轻重的一份子,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让人尊敬的女人。更希望自己有丰富的人生经历,能走许多地方,做许多有趣的事情,写许多好的文章,能正面地影响一部份人。这些,都比做一个“多功能家用品”,要有意思得多。

我甚至还想过,要做一个时代的民间女权领袖,因此心中时常装满了民间疾苦,个人的挫折与不幸,与整个民间女性的命运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我欣赏的一些七零女人

 

蛮宝:家在广西柳州的蛮宝,离异,有个儿子。她的博客叫醋香坊。我不知道她离婚的原因,她从来不讲这些。她关心身边所有的人,包括网上的朋友。她经常到贫困山区,助学。在网上组织朋友,替生病的孩子募捐。她爱孩子,也爱父母。空余的时间,就在网上写一些家庭小事。最近,她得到了一笔稿费,这钱,她是不在乎的。她更在乎,那份肯定。

梦雪:山东的梦雪是个漂亮的七零后女人。她是个事业型女人。尽管工作心碌,却还分出精力来为一些弱势的女性呐喊。为了能激励女性奋发,上进,她将自己创业的经历,写成文章。从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到梦雪的善良与拼搏。她也资助过贫困的孩子上大学。

格桑梅朵:也是离异的女人,有一女儿,现在幸福得一塌糊涂。她用她的人格魅力,她的善良温柔征服了一个男人,得到了她理想中的爱情。去年,她在网上组织了为西藏孩子送书的活动,募捐了一大批书籍,亲自送到西藏学校孩子们的手上。她也经常写博客,写自己的爱,还有对社会的爱。

其实,一边充实着自己,展示着自我,一边在关心着社会,关注着民生的女人有很多。只是我们没有机会一一认识。

 

寄语同为七零年代的女人

 

我认为七零年代的女人是有责任的。尤其是女权的责任,在七零女人手上。

不要再让八零与九零的小女生,再延续这样错误的情爱路线与狭隘的情爱人生了。

我们自己,也要从这种晕头晕脑的爱情迷阵里逃脱出来。

我们要肩负整个女性世界的命运。要为新一代的女性拓展更为平等,广阔,自由的天地。

我们要打破传统,纠正一切强加在我们身上的错误,我们不能停滞不前,更不能退步,我们要争取,新的进步。

口号喊得十分响亮,十分痛快!

我没有幻想过一呼百应,只希望我的这些话语,能引发同龄人的某些思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