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小组成立
2008年4月13日19时
北京理工大学南门外雕刻时光咖啡馆
普洱爸妈+俺
装修是个挺愁人的事儿,既然吃苦受累跑不了,索性找点乐子吧。冒险,可以算一项。
于是,俺借鉴古印度的哲学家们对婆罗门教最高存在“梵”的阐释,用否定法,对装修大方向进行了具体而朦胧的描述。比如,不乡村不田园,不繁复不简陋,不浪费但也要舍得糟蹋空间,要高贵的单纯,要有距离感,不怕家不像家,等等。
张蕾同学和小康同学对俺的胡思乱想、胡言乱语表示理解,双方相谈甚欢,遂宣告兴趣小组正式成立。
是日,距俺第一次用篱笆站内短信呼叫张蕾,375天。
--------------附件--------------
撒马尔罕or苏州园林
设计师的难题之一,是为一个素昧平生的人,营建她的梦境——或许她自己都不太确定到底想要什么,但设计师必须精准地表达它。
更难的是,这个梦境是超物质的。
对于张蕾小康来说,桌子对面的人带给他们的信息非常有限:一些我住过的酒店的照片,一些零星搜集的画作的印刷品。他们对我的绝大部分认知,必须来自与我在一起的一两个小时。再次约见的时候,他们拿出两个设计动机,我们当即将之命名为撒马尔罕和苏州园林。令我惊奇的是,我所提供的资料,看上去与古代东方毫无关联,不知他们是如何认定我会喜欢这个路数。事实上,这两个出乎意料的想法的确深得我心。
撒马尔罕,当第一个设计动机拿出来的时候,这个中亚古城的名字破空而来。我用它概括那些一时涌起却又无从捉住的思绪,比如小亚细亚、比如阿拉伯、比如拜占庭、比如波斯,比如伊斯兰,比如拜火教。美国历史学家谢弗曾著有《撒马尔罕的金桃》,历数穿越西亚、中亚抵达东土大唐的物质文明,从动物,到植物,到食物,到香料,到宝石,到器皿,到书籍,林林总总,时人目眩神迷。崇外,任何时代的人都不能免俗并常常沉溺其间,连亚历山大大帝都曾为之惊叹的撒马尔罕,千年之前唐人的梦幻之城。
苏州园林,中国文化的通俗符号之一,人人知其名而难道其详。实际上我对苏州的印象只停留在多年前的匆匆一过,几大名园都不曾拜会。在这个设计动机里,“苏州园林”当是兰亭雅集的曲水流觞,昆腔婉转的烟柳画桥,竹杖芒鞋的冷月波心,古道离人的梢头陌色。看似江南风物,实则千年一脉文人幽梦。社会安定富庶之时,这个梦极尽精雅缠绵。故国不堪回首之际,这个梦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最终我说,我更愿意生活在自己的文化里。
--------------附件--------------
寻工长记
装修的成败,一半在设计师,一半在工长。当然这并不是说俺就能逃脱责任——在约好张蕾小康之后,俺就踏上了寻找工长的漫漫征程。其间打过电话、询过价、看过成品图片的不知凡几,以下四位颇具特色。
工长A,我家邻居就是他的作品,在我们小区据说已经做过七、八家,贴砖、铺地、刷墙应该没啥问题。有问题的是,我家不贴砖、不铺地,很多施工工艺上的事情是常规装修不会遇到的,设计师的想法要靠工长的技术和经验来落实。工长A的好处是,你说什么,他都说能做;相伴而来的,是他说不出怎么做,反正就是能做。先后接触过两轮,仍然下不了决心用他。
工长B,篱笆论坛里的当时著名工长之一,口碑甚好,去看过他的现场,很不错。提供联络方式的篱笆同学曾经站短“价格小贵哦”,报价一出来,果然。电改的一个暗盒要20元,俺说水电公司才要*元,明线、暗线还有折扣,他说“我们就靠水电赚钱,别的都不赚钱,我要是光改水电,可以给你打5折”——这5折之后的暗盒也不能算便宜吧。刷墙更是个大工程,工长B坚持一定要铲墙铲到水泥层,这样铲墙、贴布、找平、粉刷,不算墙漆,每平米已经超过60元,且价格绝不打折。俺说墙能不能不铲,工长曰:“那你得给我写个保证书,说明墙要是裂了不是我的责任。”当然不能说他的做法没有道理。暗自思量,跟工长B合作,要么由着他捏扁搓圆,要么比他更强硬,这两项优秀品质俺都不具备且短时间内也培养不出来,遂恭送之。
工长C,也是篱笆的小明星,见了,谈了,合同也差不多了:所有的价格都是按他的报价作的,包括报价后他说做不下来的项目,也都按照他的意思上调了价格。于是一个午后,他跟俺坐在会所里最后捋一遍合同,他带来的一个小工在俺家拆墙。单价、总价、施工工艺,合同从第一项到最后一项,基本可以签了,工长C说:“我赚不到钱,钱都被工人赚了,要不我不做了吧。”俺说:“我能为你做的都做了,如果你还是赚不到钱,我也不能勉强你。”回到现场,他的小工刚刚拆完一面墙。
至今俺也没想明白他是为什么,从价格上说,俺最终用的施工队跟他差不多。或许是俺拿出的《电路改造施工工艺标准》、《水路改造施工工艺标准》、《抹灰工艺施工标准》、《轻体墙施工工艺标准》吓到了他?抑或是他们从西边跑来东边的交通不便难住了他?
工长D,也来自篱笆上同学的推介。别了工长C,回家继续翻存货。俺是一个一个工长谈的,没有采用招标的方式,总想着有合适的就此打住。拨打工长D的手机,说“没有这个电话号码”,又找出同学的站短,工长的手机号居然少一位数字!求人不如求己,俺看着现有的10个数字,琢磨着加上一位,拨过去,就是俺现在的工长。
红军终于到达陕北。
--------------附件--------------
玄关处
--------------附件--------------
抬望眼
--------------附件--------------
左边
--------------附件--------------
右边
--------------附件--------------
左右之间
--------------附件--------------
镜中世界
--------------附件--------------
惟二有门的房间之一
--------------附件--------------
惟二有门的房间之二
--------------附件--------------
之二门内
--------------附件--------------
我觉得装修的还是不错的。肯定是花了很多心思,材质很好,可能也很昂贵。
主要的感觉还是色彩有点冷,不太有住家的温馨。另外就是那两尊塑像不太好,给人的感觉有点象在博物馆。如果换两个和住家相衬的摆设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
咳,没错,本来就是鸡同鸭讲,偶就此打住好了。
看来大部分人不喜欢这个房子,这不就结了吗!不知道楼下的二位还在争论什么?
你使用不使用地铁什么的公共交通和我没关系。既然你臆测这是我在北京的住房,我自然可以怀疑你是住在乡下。
还是回到对话的正题。你认为国外装修简洁,所以你觉得这是过度的装修。我的反论是国外是国外,北京是北京,装修和环境(是否住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以及价值观(是否有固定的工作、以及是否长期住在一处等)有完全关系。不能你认为国外强调简洁,所以这个北京住房就是过度装修。
补充一点,我所指的公共交通是指地铁和公交车,不包括飞机、火车、邮船之类。
我个人的情况跟您说的正好相反。而且,我在国内和国外都没用过任何公共交通。呵呵~~ 和您对话真有趣。
这不是我在北京的住房。是你太敏感了。也许你就是没有固定工作,住在不通地铁的乡下吧?
我没觉得那些圆洞和台阶是障碍物,也没觉得小,倒觉得挺有新意。
有固定工作,不必老是搬家,自然会在一处有长期打算。通地铁、交通方便的地方,房价贵,同样的价钱当然不可能买在乡下同样面积的住房,装修时就要考虑如何使房间显得宽敞些。这些都和装修完全有关系。
也许这就是您在北京的住房吧?所以才这么敏感。我不是说家具的问题,家具当然可以移动。主要是那些固定的隔墙、台阶、圆门和墙上的圆洞。正因为空间小,就更不应当人为地在各处制造障碍物。这跟找工作啦、交通方便啦、是否乡下人啦什么的完全没有关系。
我如果是为了生活四处找工作,自然不会买这些固定家具;我如果住在连地铁都不通的乡下,也会觉得这个房间狭小。
此外,如以下朋友所说,这种装修没有家的感觉,冷而阴森,有些摆设应该放在展览馆而不是家里。国人普遍不明白一个道理:一味追求“品位”,忽视了作为一个“家”的日常功能,就会弄巧成拙。
当然人家有他她表达“家”的自由。
中国大陆从南到北,由东到西一片装修热潮。
感觉其精度,奢华度超英赶美。
由一全国性运动也。
不象是住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