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北京的家
文章来源: memeyin2010-02-19 20:22:17
朋友到访,我无意中问起几年前她买的房子装修进展如何。朋友说自己的房子装修后还上了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还有时尚家居等媒体。忍不住好奇,马上要来连接,一睹为快。经朋友同意,现把链接公布,与大家一块共赏。 http://bbs.sh.libaclub.com/t_447_4533295_1.htm

朋友到访,我无意中问起几年前她买的房子装修进展如何。朋友说自己的房子装修后还上了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还有时尚家居等媒体。忍不住好奇,马上要来连接,一睹为快。经朋友同意,现把链接公布,与大家一块共赏。 http://bbs.sh.libaclub.com/t_447_4533295_1.htm
-------------------------------------------------------- 空间之美 材质之魅

1881年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马拉加。

2008年10月25日,张蕾康立军在我家的设计合同上签下他们的名字。

这绝非巧合的有意攀附,是因为当时北京的塞万提斯学院,在举办一个名为《毕加索:材质的诗句》的展览,简介上说:“雕刻、陶瓷、书籍插图……毕加索用这些方式来表达他对艺术的激情、灵动、不安分和着迷。毕加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对话的个人世界。就这样,他把身边的一切都化成了艺术元素。”

那时,我们正努力想把身边的水泥、石材、木料、玻璃、皮革、织物都化成装修中的元素,于是我相中了“材质的诗句”这几个字,进而共享之。

每一种材质,都独具美感,如何在一个空间里,展示他们各自的纯粹之美?好吧,就让我们试一下。最坏的结果,就是写成歪诗呗。

在读这首诗之前,有几句话相当重要,敬请凝眸:

感谢篱笆。

感谢张蕾康立军。

感谢张启惠工长和他的工人们。

感谢我家户主,他总是纵容我的胡思乱想和胡作非为。



--------------附件--------------


兴趣小组成立

2008年4月13日19时

北京理工大学南门外雕刻时光咖啡馆

普洱爸妈+俺

装修是个挺愁人的事儿,既然吃苦受累跑不了,索性找点乐子吧。冒险,可以算一项。

于是,俺借鉴古印度的哲学家们对婆罗门教最高存在“梵”的阐释,用否定法,对装修大方向进行了具体而朦胧的描述。比如,不乡村不田园,不繁复不简陋,不浪费但也要舍得糟蹋空间,要高贵的单纯,要有距离感,不怕家不像家,等等。

张蕾同学和小康同学对俺的胡思乱想、胡言乱语表示理解,双方相谈甚欢,遂宣告兴趣小组正式成立。

是日,距俺第一次用篱笆站内短信呼叫张蕾,375天。



--------------附件--------------


撒马尔罕or苏州园林

设计师的难题之一,是为一个素昧平生的人,营建她的梦境——或许她自己都不太确定到底想要什么,但设计师必须精准地表达它。

更难的是,这个梦境是超物质的。

对于张蕾小康来说,桌子对面的人带给他们的信息非常有限:一些我住过的酒店的照片,一些零星搜集的画作的印刷品。他们对我的绝大部分认知,必须来自与我在一起的一两个小时。再次约见的时候,他们拿出两个设计动机,我们当即将之命名为撒马尔罕和苏州园林。令我惊奇的是,我所提供的资料,看上去与古代东方毫无关联,不知他们是如何认定我会喜欢这个路数。事实上,这两个出乎意料的想法的确深得我心。

撒马尔罕,当第一个设计动机拿出来的时候,这个中亚古城的名字破空而来。我用它概括那些一时涌起却又无从捉住的思绪,比如小亚细亚、比如阿拉伯、比如拜占庭、比如波斯,比如伊斯兰,比如拜火教。美国历史学家谢弗曾著有《撒马尔罕的金桃》,历数穿越西亚、中亚抵达东土大唐的物质文明,从动物,到植物,到食物,到香料,到宝石,到器皿,到书籍,林林总总,时人目眩神迷。崇外,任何时代的人都不能免俗并常常沉溺其间,连亚历山大大帝都曾为之惊叹的撒马尔罕,千年之前唐人的梦幻之城。

苏州园林,中国文化的通俗符号之一,人人知其名而难道其详。实际上我对苏州的印象只停留在多年前的匆匆一过,几大名园都不曾拜会。在这个设计动机里,“苏州园林”当是兰亭雅集的曲水流觞,昆腔婉转的烟柳画桥,竹杖芒鞋的冷月波心,古道离人的梢头陌色。看似江南风物,实则千年一脉文人幽梦。社会安定富庶之时,这个梦极尽精雅缠绵。故国不堪回首之际,这个梦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最终我说,我更愿意生活在自己的文化里。



--------------附件--------------

寻工长记

装修的成败,一半在设计师,一半在工长。当然这并不是说俺就能逃脱责任——在约好张蕾小康之后,俺就踏上了寻找工长的漫漫征程。其间打过电话、询过价、看过成品图片的不知凡几,以下四位颇具特色。

工长A,我家邻居就是他的作品,在我们小区据说已经做过七、八家,贴砖、铺地、刷墙应该没啥问题。有问题的是,我家不贴砖、不铺地,很多施工工艺上的事情是常规装修不会遇到的,设计师的想法要靠工长的技术和经验来落实。工长A的好处是,你说什么,他都说能做;相伴而来的,是他说不出怎么做,反正就是能做。先后接触过两轮,仍然下不了决心用他。

工长B,篱笆论坛里的当时著名工长之一,口碑甚好,去看过他的现场,很不错。提供联络方式的篱笆同学曾经站短“价格小贵哦”,报价一出来,果然。电改的一个暗盒要20元,俺说水电公司才要*元,明线、暗线还有折扣,他说“我们就靠水电赚钱,别的都不赚钱,我要是光改水电,可以给你打5折”——这5折之后的暗盒也不能算便宜吧。刷墙更是个大工程,工长B坚持一定要铲墙铲到水泥层,这样铲墙、贴布、找平、粉刷,不算墙漆,每平米已经超过60元,且价格绝不打折。俺说墙能不能不铲,工长曰:“那你得给我写个保证书,说明墙要是裂了不是我的责任。”当然不能说他的做法没有道理。暗自思量,跟工长B合作,要么由着他捏扁搓圆,要么比他更强硬,这两项优秀品质俺都不具备且短时间内也培养不出来,遂恭送之。

工长C,也是篱笆的小明星,见了,谈了,合同也差不多了:所有的价格都是按他的报价作的,包括报价后他说做不下来的项目,也都按照他的意思上调了价格。于是一个午后,他跟俺坐在会所里最后捋一遍合同,他带来的一个小工在俺家拆墙。单价、总价、施工工艺,合同从第一项到最后一项,基本可以签了,工长C说:“我赚不到钱,钱都被工人赚了,要不我不做了吧。”俺说:“我能为你做的都做了,如果你还是赚不到钱,我也不能勉强你。”回到现场,他的小工刚刚拆完一面墙。
至今俺也没想明白他是为什么,从价格上说,俺最终用的施工队跟他差不多。或许是俺拿出的《电路改造施工工艺标准》、《水路改造施工工艺标准》、《抹灰工艺施工标准》、《轻体墙施工工艺标准》吓到了他?抑或是他们从西边跑来东边的交通不便难住了他?

工长D,也来自篱笆上同学的推介。别了工长C,回家继续翻存货。俺是一个一个工长谈的,没有采用招标的方式,总想着有合适的就此打住。拨打工长D的手机,说“没有这个电话号码”,又找出同学的站短,工长的手机号居然少一位数字!求人不如求己,俺看着现有的10个数字,琢磨着加上一位,拨过去,就是俺现在的工长。

红军终于到达陕北。



--------------附件--------------

玄关处


--------------附件--------------

抬望眼


--------------附件--------------

左边


--------------附件--------------

右边


--------------附件--------------

左右之间


--------------附件--------------

镜中世界


--------------附件--------------

惟二有门的房间之一


--------------附件--------------

惟二有门的房间之二


--------------附件--------------

之二门内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