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呢,中途停留这地方,风景也是不错的,如果时间充沛,也不妨一游。
但是呢,流水别墅太受欢迎,只有周五下午的一场还能预约,而我们还有二个多小时的路要赶,只能放弃了。
当然,美国地大物博,但是大部分地方,历史不过二三百年,更多的优势在自然景观,而不是人文,独特到非看不可的东西不多,所以放弃也就放弃了,也谈不上多么可惜。
何况,不过二小时距离,以后如果一时兴起,还可以再来。
所以,起床以后,也没胃口吃午饭,就直接杀奔流水别墅而去。
一路上忍不住感叹,这么偏远的地方,一座房子,就可以吸引全世界的人,不远千里万里跑来朝圣,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啊。
想想中国现在有没有哪个单体建筑有这么大吸引力呢?
似乎没有。
有名的当然不少,但是多半与历史有关,问题是名闻遐迩之余,名不副实居多。言过其实是一方面,后代伪造是另外一方面,多半令人失望。
仅仅靠艺术实力和魅力,令人折服的,似乎确实没有,至少我没有想起来。
倒是想起来王维的辋川别墅,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以他的艺术造诣和品味,想来不会太差,但那个更多是他的个人名声大,建筑水平未必多高了。
还是那句话,创造力根植于自由的灵魂。
到了地方,入口是一条窄窄的路,一个小小的木屋,不得不承认,老外对环境的破坏,对人为干预自然的克制,确实是我们要学习的。
我们膨胀的欲望,对大自然肆无忌惮的破坏,已经结出无数恶果,如果说优点,那就是近年似乎已经有所收敛和改进,这当然是好事。但是,亡羊补牢,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空气比以前好多了,土壤和地下水,就没那么容易了。
本来前面有西方世界那么多的经验教训可以吸取,却为了个人和小团体私利,毫不顾忌,造成恶果再来补救,然后前后都可以吹嘘,真不知道怎么评价了。一叹。
停车场也修的不错,藏在树林里,最大限度的不破坏环境。
到了游客中心,问清楚我们这一批集合的时间,然后问清楚自由活动的空间和路径。
嗯,流水别墅,我来了。
按照地图的提示,直接告诉你最佳拍照地点,就是那个最著名的视角,随便一拍就是大片。
颇有桃花源的感觉。
想起来贝聿铭在日本设计的美秀美术馆,就是以桃花源为灵感的。
纵贯两千年的灵感碰撞,结出那么美的果子。
我实在是想四季各去一次。
可惜的是至今只去过一次。
还有一个可惜的,桃花源的现实版居然不是实现在中国,而是在日本。
不过呢,有太多中国文化的理想,都不是实现在中国,而是在日本了。
而且,如果没有天灾,应该不会有人祸去破坏那里。
如果在中国,我没有信心设计建造的同时,也没有信心它能存在多久,就会被各种不可抗的外力破坏。
一叹。
?
多年以来,一直只能在图片里观赏的景物,忽然活灵活现出现在面前,那种感觉还是很奇妙的。
但还是没想到,它与环境的契合,有如此之妙。
直接坐落在巨石之上,水穿过房子,从石头上流出来,形成一个小小的瀑布。
这样的奇思妙想,是怎么想出来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我想到这两句话的时候,是没想到与房子主人与设计者有时空交流的。
主人原来的想法,就是造一座房子,能看着瀑布。
他的想法原来已经很好了。
做一个大自然的旁观者,能看到美,欣赏美,不打扰,不破坏。
没想到赖特告诉他:我不希望你只是做一个旁观者,还希望你能做一个参与者。
原来只是旁观者,是自然之外的欣赏者,也许无我,但是有境。
现在改换了视角与主体,房子与自然融为一体,成为了自然的一部分,能看到瀑布,变成了住在瀑布之上。
一个小小的转换。
你看自然,到你是自然。
击节赞叹!
我常说,禅宗或许中国还有,但是,禅文化并没有多少。
禅文化在日本比比皆是,成果无数,在中国却寥寥无几。
流水别墅不是禅意吗?
中国总喜欢说这是我的,那是我原创的,禅岂能独占?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如何独占?
狭隘才想占有,占有是欲望,而非欣赏。
房子的主人是懂的,所以他才把自己的私人别墅贡献出来,使世人都可以欣赏这样的作品。
这世上有太多建筑,但是,值得你专程拜访的,细细品味的,回味悠长的,赞叹不已的,寥寥无几。
流水别墅定居其一。
建筑界这个大花园里,如果少了流水别墅,就少了极美丽的一朵。
这里放一个怪模怪样的塑像,搞不懂。
但是好玩儿。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也可以坐在这里,看流水潺潺,逝者如斯夫。
多么妙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