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美而行

人生的这段旅途,我愿为美而行。
个人资料
正文

水--丽江之灵

(2007-10-28 13:42:21) 下一个
      一个被称为东方威尼斯的水城--丽江大研古镇,坐落在云南西北的玉龙雪山下。       

      水城之水来自一公里外的玉泉, 也称黑龙潭, 龙潭之水又从雪山和潭周山上的岩石古树丛中喷涌而出,这玉泉之水进入古城后一分为三,三分为九,九分为二十七,奔流着穿过沿镇中四方街幅射状分布开来的街巷,流进每户纳西人家三坊一照壁的小院,这是纳西人的生命之泉。

          水--丽江之灵,是大研古城生机勃发的秘密所在,古城因水而风情万种,街头巷尾,流水叮咚声不绝于耳,清一色红木板结构的店铺客栈酒吧餐馆沿水林立,豁达地敞开着古道热肠的大门,一双双探寻的脚,踏着烙满茶马古道印迹的五花石板路,流连忘返于街铺之间。最迷人的是那夜色泉边,水中倒映着红灯笼醉人的朦胧,水面低垂着撫媚的翠柳,彩色的吉祥鱼群在水中奋力逆流而上,点燃的莲花灯则顺流飘然而下,带走一个个神秘的梦想。 此时,一双双疲惫的脚在泉边坦然地舒展着,红灯笼的柔光里荡漾着张张愉快的笑脸,空气中缓缓流动着轻歌细语,弥漫着纳西风味美食诱人的香味,鲜美的沙锅鱼,酥软的丽江粑粑,爽口的凉鸡碗豆粉。。。,那古老祥和,温馨浪漫的醉人气氛,像一个若仙若俗的梦幻。如果赶上有人敢和纳西妹子对歌,那就有得精彩好看了,这些个妹子新歌老歌,土歌洋歌样样精唱,敢去和她们对歌的人大多只能是败下阵来。

          古城之水奔忙,是纳西女人披星戴月, 终日劳作的写照;古城之水闲适,是纳西男人琴棋书画烟酒茶的源泉。千余年前,纳西民族的智者—东巴,用一种奇特的象形文字书写经文,一千三百个东巴文字,一千多种拼写方法,完整地记录下这个民族从荒蛮走向文明,广收博采, 从不自封的历程。誉为音乐活化石的纳西古乐,似冥冥天寂之音,依然震撼着现代人的心灵,这灵性之水赋予文人墨客超凡脱俗的领悟,滋养出玉色泉边那一朵朵五彩缤纷的艺术奇芭。
        
          纳西民族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古城之水长清是这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从上游开始,玉泉水分三道口,第一道食用,第二道洗食物,第三道才清洗衣物。夜间则放闸堵水,水漫街巷,五花石板路因玉泉清流的涤荡而熠熠生辉,古城也因此而久远地焕发着迷人的清新。

          古城之水从远古奔来,唐朝的音乐壁画,元宋的历史遗风,明清的建筑风范,经历了漫漫的历史,奇迹般地保留至今;古城之水向未来奔去,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神韵,卷裹着日新夜异的激情。

          浪浪游子,在这丽水金沙的妙境中寻找,寻找那迷失久远的心灵。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边走边摄 回复 悄悄话 回复Shaomuhe的评论:
形容的太形象了,我以前没去过,可惜没见过它纯朴的模样。
Shaomuhe 回复 悄悄话 我是1971年去丽江的。那时的丽江象一个穿补丁衣服,见了生人就脸红的村姑,印象中最深的就是那清澈的溪水。现在的她已经进城当小姐,搽口红涂胭脂了。
边走边摄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一片竹叶的评论:
大诗人前来捧场,荣幸啊!
DUMARTINI 回复 悄悄话 哇,竹叶也兴致勃勃了...太好啦
都汇在这儿,开爬梯啊!
素月-2006- 回复 悄悄话 呵呵,我们可以凑一个丽江集了
一片竹叶 回复 悄悄话 哈哈,是大摄影家!美文美景!赞!
我也去国漓江,拙文献丑!

漓江老城之夜

奇山秀水的漓江深藏于滇西北的崇山峡谷之中,这里有一座流淌着千年古韵的漓江老城(大研古镇),它始建于南宋末年。老城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面和南面与开阔平坝自然连接。发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后,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街道自由分布,主街傍河小巷临渠,三百多座古石桥与河水绿树古巷古屋相依相映。而以四方街为中心的六条五彩花石街道依山随势,辐射开去街巷相连,既四通八达又有着八卦阵的奇异。
自大理出发经过爬山越岭七个多小时(当天下雨路滑车速较慢,如果好天气五个小时左右即可到达。)的山中行,傍晚时分才到达漓江老城,入住老城城郊的仿古式酒店。酒店式样或许是老漓江的,但充盈着的残余油漆味道却是现代的。酒店外边是一片片菜畦,雨后的菜田里,于翠绿一片处蛙鸣虫叫声此伏彼起,或许它们还是延续着千古未变的韵律。
饭后洗漱毕,极想去看看老城的夜景,苦于孤身一人害怕坠入八卦阵中回不来,游人中又没有动静,也不好意思挨家逐户地询问。灵机一动,给值班小姐一个交待:凡我队游人中有外出观夜景又愿意带上我这个老太太者,请叩我门。终于我等到了一对心地善良的年轻夫妇。
走出了酒店红砖铺路的院子不远,便踏上了传说中的彩石铺路的街道。黑夜中看不清石头的确切颜色,但感觉得出那的的确确是由形状大小不同的石块相连铺成的不很平坦的石头道路,虽说是路面并不平坦,但几乎脚下的每块石头都早已被踏磨的极其光滑,如果稍有不小心便会摔上一跤,这便是由四方街辐射出来的六条石街之一了。石头路并不很宽敞,路的两旁各是一排店铺,由一小间一小间相连而成,许多店铺都会挂上一大串并不点亮的大红灯笼。店铺内有游人在挑选自己的所爱,几点黄晕射到路上便充作路灯了。店铺中属卖当地服装和各种装饰用品的最多;卖银质品和木版画的店中有工艺匠当场制作表演,技巧纯熟令人赞叹;卖竹制乐器者兼有吹奏表演,虽无天籁之音却也曲调悠扬,让人有一种的确该是走在大研古镇上应有的感觉。
行于深巷之中边走边看犹如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在距离四方街不远时石街加宽,小桥流水的景象出现了。石街的下方是一排有着遮荫顶棚的餐座,类似于这里街旁的露天酒吧。餐座一个连一个,家家座无虚席。餐座旁边是石头砌成的小渠,小渠内流水潺潺,一座座窄短的小石桥连接着渠对面的一个个小餐馆。这是一片幽雅深沉的所在,暗淡的灯光闪烁如荧,轻渺的歌声在四处荡着,饭菜的香气在四处飘着,像是一坛陈酿中流动着的诱惑,不吃不喝都会让你醉。
离四方街更近了,惊天动地的群歌声群舞声(集体的脚踏石头声)随着我们的脚步由远而近。诺大的四方街广场上人头攒动,在最外围堆堆簇簇地站着的是观看者,看样子多是外来的游客。场子中间一圈绕一圈的是歌者兼舞者,看样子他们中有外来游客也有在当地打工者,有许多人甚至是一身汗臭气都未来得及清洗的苦力工人,不管是男是女,也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一个接一个地伸展着双臂搭在左右舞者的肩上连成一线再绕成圈,先到者已是满身大汗声音嘶哑,后来者又一个接一个地再接着往下连接。像是被施了魔咒,反反复复唱的都是同一首歌,反反复复踏的都是同一种舞步,不停不歇,简单粗狂却又整齐豪放。四方街的大地在颤抖,四方街的上空在颤抖,四方街上所有的人即使是没有开口唱的没有抬足舞的,大家的心大家的神经也都随着这震撼的节奏在颤抖,那是一种奔腾咆哮着的兴奋。四方街,这个茶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在这狂欢之夜里鼎沸了。这便是四方街的街舞,据说每个周末都会在这里轰动着如此的老城的新韵。
在四方街绕场一周,看到了街周围欢唱着的小河流水,找到了那由这里辐射开去的六条石街。我还想寻觅那“商贾辅辏,货卖云集,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的市景痕迹。我打听到的是,白天这里是游人不断,货卖云集已成过去。而清水洗街一般情况会在每周星期三的清晨三点左右,清洁工人将位于四方街西北方的河渠下闸堵水,河水便会涌上四方街而后漫过各条石街。多莫与众不同的一种清洁方法,多莫与众不同的清洁工作,那又该是多莫动人的画卷呀。真想亲眼目睹,但今天是周末,在星期三之前我们的旅游团是要离开这里的,真是遗憾。
绕到四方街后面便是这里有名的酒吧一条街,古时是不会有酒吧这个词的,很显然这是个新加上去的时髦的名词。一条渠水在街的正当中穿过,上面跨过几条小巧的石桥连接着两边的石街,紧挨着渠畔两侧的是两排餐桌。我们到达时,餐桌上的丰盛美味已是狼藉一片,餐桌周围坐着的站着的男女老少们却对歌正酣。以小渠为界,取其两侧相对的巧妙而自然分成相对的两组,而同一侧则是不分是吃者(据说吃者中除少部分是游客外,绝大多数是漓江市内的商者他们都是特意到老城来度周末的。)还是观者,也不局于一桌或多桌随意组成一队。所唱之歌有老有新有大陆有台湾有香港,让人吃惊的是文革中的一些歌曲竟在这里十分地畅行。其声调有高有低,其发音有南腔有北调,所相同的是每一个人都是伸直了脖子裂着大嘴在奋力地唱,你歌唱罢我歌起,不留一点间歇。长长的一条街上对唱的队子一个接着一个随着小渠和餐馆的延伸而延伸,中间没有中断。石街的两侧各是一排相对着的餐馆酒吧,一间接着一间一间对着一间,间间座无虚席,客人或在吃或在观或在随着唱。有些餐馆还特地聘用两位衣着华丽嗓音嘹亮的小姐,时不时地抢着拉走对歌的主动权以招揽生意。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中一个桌子上竟在盘碗的空隙中站立着一位身着一袭雪白衣裙的女士,虽足下不可蹈但双臂却随着她那尖亮出众的歌声不停地舞动着。明亮的街灯映在她那或许是激动所至也或许是酒后所至的红晕的脸颊上更显得妩媚,娇好的身材在衣裙的婆娑中摇摆,下凡的仙女也只能是如此了吧。毫无疑问,这里是当晚的焦点。
空中明月高悬,渠旁柳条低垂,渠水柔弱地流淌,歌声直冲霄汉地回荡。人们尽情地在宣泄着自己满腔的激情,竭力地在证实着自己丰沛的活力,肆无忌惮地体现着自己如野马驰骋般的奔放和豪迈。古老的巷子里,灯烁如昼,歌舞满街,这里是忘却一切的疯狂。
在狭窄的人堆与餐馆之间的缝隙中我们与对面的过往行人拥挤着,缓缓地移动着前进。在七月里凉爽的漓江之夜感受着不寻常的热火朝天。
回酒店的路上,不知何时小两口因闹了别扭而相互不理不睬了,小伙子起初距我们十米之遥不离不即地落在后面,后来不知何时便让过往的行人给冲散了。由于忘记了出酒店时第一个路口的名字,虽然是顺着同一条街巷走回去,但就像是老北京的小胡同一样,有许多小的巷子从街巷的两侧延伸。此小巷与彼小巷看上去都有些类似,店铺与店铺也都难以找到区别的标志,真真如同坠入了八卦阵之中。酒店又因其多的不计其数而不是人人都知晓的。我与女孩子便一路猜测一路打听,终于在午夜时分寻到了酒店的大门,并在酒店门口撞到了早已回到酒店又折返出来找我们的小伙子。不用细说,他们俩瞬间便又和好如初了。
夜已深,酒店里已是灯光阑珊寂静无声。那石街的古朴,那店铺的繁华,那渠畔的幽静,那四方街的沸腾,那酒吧一条街的喧嚣却还象放幻灯片似地在我的脑海里循环不断。
以一阕“西江月”再发心中的感慨
秀色升腾穹野,明珠镶嵌山中。小桥流水百回通,洁净石阶横纵。
古铺如林齐雅,奇屯满目皆丰。豪歌劲舞夜从容,开放招龙引凤。



边走边摄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素月-2006-的评论:谢谢导师啊!
边走边摄 回复 悄悄话 回复DUMARTINI的评论:谢谢杜马表扬指点,听了你的讲座兴趣来了,才开始玩,以后要向你学的还很多。
DUMARTINI 回复 悄悄话 好帖呵
略加文字注释就更完满了.
素月-2006- 回复 悄悄话 精彩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