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经沧海投资感悟生活点滴

吾言吾所思,君闻君所愿。【声明】仅供交流之用,不作投资建议。
个人资料
牛经沧海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我的中学:资源匮乏的一个例子

(2022-07-12 18:28:34) 下一个

我的中学:资源匮乏的一个例子

牛经沧海

 

首先感恩所有老师辛勤栽培。以下内容就事论事,绝无冒犯之意。

 

我的中学,每个年级两个班,大约120学生,来自辖区7个公社(后来改镇、乡、片)的初中毕业生。大致每个公社初中可以录取1015名,校本部初中补齐余下名额。

 

学生基本上都是住校。饭间闲聊争论过诸如博士牛还是教授牛。谁都说服不了对方。

 

1978年开始高二分文班理班。高二我分在理班。那时开6门课。

 

政治课由校长代,他以前是革委会主任,正在准备调离,因为革委会主任在文革十年难免有些用权失当的时候,换个学校会好一点。上课嘛,既有水平局限,也不专心。

 

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人是挺聪明的,也刻苦。不过读书不多,教起来肯定吃力。老师是早年的初等师范毕业,就是小学毕业考取,学习三年,毕业以后教小学。后来改成招收初中毕业,最终改为招收高中毕业生,叫中等师范学校。老师情商不错,没多久就当上小学校长,后来调入中学任教。

 

数学老师据说是师范大学毕业,也有人说是函授。那时老师们工资不高,他搞来一套数学辅导书,上下两册,6元一套,让我带头购买。我看了一下,错误百出。最重要的是我拿不出6元钱。我也不懂其中的利益关系,第二天我就实话实说,书不太好,也买不起。从此我俩是路人。课堂动不动挖苦几句,搞得我高二数学基本空白。后来高考数学果然有一道高二的解析几何题,20分,我只得0.5分。所幸别处全部蒙对。

 

物理老师是南开大学毕业的,人很聪明,课也教得很好。凡遇到黑板未擦,他就改用左手板书。他也善于挖苦学生,但没有伤人的感觉。有次考试一哥们答题在100千米处写得潦草,成了100千米外。他给了0分。哥们不服,他说100千米到省城,100千米以外到月球,两个差太远了。高考有一道大题15分我平时会做,可惜临场发挥不好,审题失误,丢掉不该丢的,愧对好老师了。

 

化学老师那一年忙着调动转口,从教育口转农研所。他有四个孩子随妈妈属农业户口。转农研所以后可以评中级职称,老婆孩子就可以农转非,转为城镇户口。这是当年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但不包括中学老师。户口对他们一家翻身至关重要。不过,调动期间他需要到处活动。挂着学校的岗,却基本没有教课。这位老师是农业大学毕业。可惜哪怕是清华北大,不上课学生也难以获益。所幸那一年化学特别难,成绩反而拉平了不少。

 

最后一门课是英文,1979年仅做10%计分,请了一位本校文革时期毕业的代课老师,她爸是当地一个小学校长,有些门路。她以前也代过我的语文课,识字不多。英文估计更困难。

 

所幸学校不久就把普通高中关闭了。高中部1971年开始招生,1981年改为职业中学,终止普通高中招生。

 

我们班那一届当年考取重点一人(俺),普本一人,大专一人,中专6人。第二年转校复读又考取普本二人。

 

四人先后考取本科的,有三人读完博士学位。其中复读考取普本的一人现在是一所211学校任博导、系主任。

 

读书资源肯定很重要。如果6门考试课程老师正常配齐,最好了解自己的授课内容,也不经常挖苦学生,我们班应该能有不下10人考上本科。要知道他们升高中已经过滤掉了绝大多数(不过那时候也不是按学习成绩来的)。

 

资源匮乏是营养不良。资源太好,有时候也会坏事,会产生营养过剩副作用。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
评论
老daisy 回复 悄悄话 在任何单位,做着做着,我总是能变成技术最好的。其他事情比如跳舞,打牌,打麻将,我从来不做,但是一旦和同事一起学,我总是做得最好。小时候砍柴捉鱼捡谷割猪草我也比小伙伴们做得都好。独独一个英语口语,实在不敏感,当然部分原因可能也和我有遗传性耳聋有关。
老daisy 回复 悄悄话 农村出生的环境也造成了我严重的短板,那就是英语口语不好。小学初中在村里完成,高中英语也没有口语。18岁之前没有接触过其他方言,以至于大学的第一天,我同寝室的女同学和来看她的高年级老乡讲黄冈方言,我一个字也没有听懂,我还以为她们讲的是英语。可把我吓得够呛,心想我这和同学在英语方面的差距太大了,这可怎么办。现在美国,在我工作过的地方,我的supervisor 们都说我技术“superb”,但是我知道我被英语限制了。
牛经沧海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老daisy' 的评论 : 神人!
老daisy 回复 悄悄话 等孩子长大以后,我又走回学校,44岁博士毕业,来到美国,现在是一家公司的”principal scientist”.走到今天不容易,也许部分原因是有毅力。一路艰苦的环境培养了毅力。
老daisy 回复 悄悄话 那时候录取率确实低。说到资源匮乏,那是真的。住校,没油水,吃不饱,学习强度大,天天考试。,每天都是米豆腐煮白菜,米豆腐煮菠菜,真饿呀。高中毕业照看起来就是一群初中生甚至小学生,有些男生进了大学后长高不少。我们初中学校只有我和另外一个男生考上县重点,那个男生有一天早晨倒在路上,然后退学了。
我是我们那个公社49年以后第一个考取大学的女孩子。解放以前的事情不清楚,照我家乡那个封闭程度,估计解放前女孩根本不上学。
dong140 回复 悄悄话 謝謝分享。
笔名老忘06 回复 悄悄话 好歹你们学校每门课还有老师教,我们当时根本没有老师。
BananaeEggs 回复 悄悄话 日本人在臺灣留下的學校,都有專門的音樂教室,但我只有在小學時,才有機會去音樂教室(有座大的演奏鋼琴供老師伴奏)上課。初中是新設的,沒音樂教室,高中是日本人佔領時蓋的,有專門的音樂教室,但只在班級合唱比賽時才開放。初中高中時,每逢音樂課,班上的兩名值日生們,就去擡風琴到課堂上。大家唱歌時,隔壁的幾班都會受到影響,但也習慣了。從這點看來,似乎日本人比較認真地在辦教育。
石假装 回复 悄悄话 很真实。明显的不公平。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