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17 (419)
2018 (381)
2019 (336)
2021 (127)
2022 (166)
2023 (109)
2024 (91)
假定一个小商品的美国零售价是80美金。40美金是美国销售的加价。40美金是入关的关税基点。其中又有10美金是从出厂到入关的各种消耗。也就是说出厂价是30美元。中国工人薪资成本10美元。
假定美国工人的生产率和中国工人相同(实际不同),但是工薪却是60美元。那么同样生产条件下的出厂价是80美元。零售价是120美元。翻了一番。
假定关税是100%。那么进口的零售价也将是40美元基点,加40美元关税,加40美元销售,总计120美元。两者持平。但是且慢,美国工人的收入从0变为60美元。消费从80变为120美元。净挣20美元。中国工人工资由10美元变0。
实际上,美国工人的生产率是高于中国工人的。一方面是基本素质。这方面还别不服。老板欠薪,中国工人只能下跪跳楼。美国工人可敢罢工掏枪。这个反应在工作上就是有没有主观能动性和自组织度。另一方面是技术装备的先进性。制造业的生产率差额比较小,约两倍半。差距小也是制造业外流的原因之一。在六倍工薪差距的时候依然不足以让资本动心。但是加上关税就不一样了。其实如果中国工人也加上劳保环保医保教育养老等应有成本。工薪应该是20甚至30美金。也就是和美国工薪的60美金差两三倍。就是实际生产率差别。但是那样中国就没啥人力优势了。
换句话说,美国工人拿60美金是可以生产两个小商品的。或者说美国生产同样小商品的工薪成本是30美金,出厂50美金,零售90美金。当然还是比现在人矿的零售80美金贵。但是如果加上25%的关税,40基点加10关税加40销售,就足够了。
再退一步说,美国就是短期内无法生产,还得进口。但是这些小商品基本上都不是刚需产品。从80美金提到90美元,纯刚需则必须还买那么多。但实际上可能因此销售就下降二成。订单就下降二成。就得有二成中国工人失业。而美国这个小商品通胀12%。但是这类小商品占美国人消费的3%。总体通胀0.3%。但是关税收入增加25%。而且这是在美国人完全负担涨价的情况下。中国如果不想承受20%的裁员,就得分摊乃至全部承担关税。否则售价上升先不说打击到多少美国消费者,中国的外销市场实际上就是先萎缩了。价格乘以销量。不降价就降销量。
再进一步说,这时候越南或者谁以0关税出现了,中国就一分钱也赚不到了。当然美国也得不到一点小商品制造业的回归。但是,越南怎么拿到零关税的呢?因为越南不要百度要谷歌,不要工行要高盛,不要J16要F16等等。美国得到了科技,金融,高端制造的工作。
所以,关税阳谋无敌。
强国生产的东东,有些貌似非常漂亮且价格亲民,但用过后就知道可靠性甚忧,吃过亏的。。。
1. 制造业工作回流一些到美国,不等于美国人都去干制造业了。更多的是失业的,在家摸鱼白拿福利的,或者在政府部门摸鱼的人的正确去向。
2. 制造业工作不是低贱的工作。这是中国人矿的思维。尤其如果是工薪是美国水平的话。当年美国一个高中生就可以好好过日子,为啥不好呢?非得卷?或者是马工就多么高级吗?就算马工高级,也不是人人都能都愿意当。为啥不给人更多的选择和出路呢?
3. 制造业工作回归,更主要的是制造业回归。而不是简单的搬运。在人矿环境下,自动化定制化创新化的步伐是受到严重束缚的。回归美国的工作肯定会是更先进的,最起码工作环境条件,薪资水平是人不是奴。工作效率肯定也是大幅度提高的。就如美国的农民,那是中国农民能比的吗?普通马工都不行。
4. 制造业也不一定也不可能全面回流美国,更主要的是在美国的控制指导下,流到允许美国高新产业进入的地方。这样才是全球化产业分工的本来意愿。美国拿住高新产业,其他国家居于中下游。关键的关键是,贸易平衡。美国可以用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交换低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现在的状况是没有前者,只有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