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大号蚂蚁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人生而不平等地爬(下)

(2024-06-02 04:41:58) 下一个

前面是从哲学宗教的角度来讲,其实从统计博弈的角度来看,也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人生而不平等是常态的现实。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方向上,总体的平均的成功率,和个体的成功率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假定总体美国人群的前百分之十,可以达到大康水平,或者上中产水平。学习热门专业的前百分之二十就能达到大康水平,而学习冷门专业的前百分之五的才能达到大康水平。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爱追热门。但是其实也因此实际上更多全体人群中前百分之十的人投入竞争,也就是说热门专业的入门者本身可能就已经是全面而言前百分之十二的人了。换句话来说,有相应级别素质的人才,其实学什么也都差不多。因为可能全体而言前百分之八的人,在冷门专业领域就已经是有前百分之五基础的人了。因为很多优秀人才已经去追热门了。更何况,具体到个人而言,也许总体上是前百分之十的人才,可是在热门方面其实只是前百分之三十的人才,而在冷门方面却是前百分之三的人才。各方面概率乘下来,冷门人才在冷门的潜力,也许比不上热门人才在热门的潜力,但是绝对比冷门人才在热门的潜力高很多。而且很多时候,热门可能只是入门级的阶段热,却在顶峰级的阶段反而是冷。

 

就比如,为什么要爬藤,T3,T5,T11,等等的市场分析或者商业模式的原理,其实就是赢者通吃原理。商品价格有两大定价因素,一个是成本推动价值推动,一个是需求拉动。而对精英领导层的人才需求,总是超过供应的。因为真正的竞争,不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而是人和人之间的。国家组织社团家庭之间的竞争,永远不是绝对更好的人才,而是相对更好的人才。所以赢者通吃是社会的基本常态。爬藤只是其中的争斗之一。粗略描述就是,成绩高一分,回报高三分五分十分。这也是为什么爬大藤级T11,远比爬小藤级T3,40,合算的基本原则。到旗舰州大T100级别,就逐步进入了个体贡献者,而不是组织领导者的成本推动范畴。

 

这也是为什么大藤级的人文学科,比自然学科普遍要强,而旗舰州大的自然学科普遍不差,而人文学科就更加弱势。根本原因就是人文学科是与人斗,赢者通吃团体代表性更明显。自然学科与天斗,成本推动个体贡献更明显。坦白说,去大藤学医学理工这种个体奋斗的专业,是有点浪费了上天安排的天赋机会了的。从角色而言是成功的,从表演而言是失败的。反过来去小藤级强州大学些电脑什么的打工热门,也就不要在薪水上跟上大藤比了,两者本来上天安排的条件和任务就是不一样的,不具备可比性。或者说,人人平等的本意就是人人不具备可比性的平等,而不是人人在可比性条件下衡量出来的平等。

 

如果必须要比一下的话,或许可以这么计算一下。假定以社会前百分之十的人,T100,的人生价值为基准。人生价值包括给自己和亲人带来的收益,以及对社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越是往上爬的人,虽然前者的数量很可能是大幅度增加,但是实际上后者的比例才是真正不断提高。换句话说,前者的提高是建立在后者提高的基础上的,而且还是分成比例在不断下降的。这也是人类社会鸡贼之处。用小小的皇冠去压榨开拓者的运气。所以说,爬藤看似风光,实际风险,犹如角斗场中的角斗士。一切都是上苍的安排。无喜无悲。众生平等。

 

明白了这个原则,再看热门和喜好的矛盾,就容易通透了。比较最赢者通吃的娱乐业体育业,和最旱涝保收的医生,就不难发现。最顶尖的医生不论个人收入还是社会影响,都是远不如最顶尖的明星的。同时最普通的医生的个人收入和社会影响,又是碾压最普通的文体从业人员的。简单来说,就是随大流学热门,起点保底是比较高的,终点登顶是比较低的,尤其是不那么喜欢和擅长的情况下。也就是求一个衣食无忧,安安稳稳。反过来讲,去做一个自己喜欢擅长的冷门,竞争压力也小,概率上也就更容易达到更高的山峰,欣赏更灿烂的风景,当然也更容易跌倒在无人走过的悬崖峭壁之中。这个就如ED不ED一样,没法说对错。ED成了,总会后悔没有冲T3。冲到沟里去了,总会后悔没有ED。一切荣誉归于上天。一切苦难都是安排和考验。切记切记。众生平等,演好自己。

 

承认和接受,人生而不平等的事实,才能和自己和解,和这个人世间和解。这个不平等其实还涵盖机会不平等。那些以为贫寒子弟翻身的故事就能代表社会还是平等的,只能说是想多了,TYTS。就像上面提到的,绝大部分人从来就没有任何爬藤的机会。极少数下层的爬藤几率,比起中上层差得太远。就算这个极少数,也基本上并非绝对的下层,比如天赋极其聪慧的,比如家境因为动荡或者移民一时跌落,但是依然有家教底蕴的等等。其实也都是上天安排的抽奖。而且即便某些社会环境下,阶级流动概率稍大一点,也不可能改变整个社会根本性结构性不平等的状况。就如科举,算是以最公平的方式选拔最不公平待遇的典型。不平等的社会更加不平等了。差别只在具体谁在天平的那一边。对于侥幸中奖的,大赞机会平等。而绝大部分人没中奖的,自然大骂机会不平等,中奖的为什么不是我,一定有猫腻。所以一个真正良好的社会心态,就不应该是去追求公平,而是尽量限制不公平的程度。就好比下层的首要问题不是多爬几个藤的问题,而是普遍上大学找工作,工薪高且稳定的问题。而不是一两个翻身当老板,或者把老板都打倒的问题。孔子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得其所的思想,才是天下大同的本意。

 

也只有建立这样的心态,不同水平,不同擅长的人才能够更好地合作。因为合作就是建立在不相同不平等的基础上的。东亚裔的科举式个体竞争,搞得爬上藤的和爬不上的好像天差地别,而且冤家路窄,有你没我,交往也要门当户对,反倒是没朋友。反倒是南亚裔种性思维,一个好汉三个帮。有当箭头的,也有当箭尾的,才射的出去,射的远,射得准。能当干部的就去当干部,该打工的就打工。东亚裔也不要再比什么州大工科比藤校文科挣得多之类。或者藤校生如何聪慧努力的屁话。而是要明白这都是天意,然后多看看州大工科和藤校文科怎么做好自己合作共赢,开拓自己的团体,帮派,集团,产业。参与政治也不要就追求多几个T11录取之类的个体利益。而是如何让绝大部分老钟小钟所处的中产上中产阶级,如何能有医生那样的行会式垄断,如何能够少交税,等等。减少整体阶级差距的更加平等的不平等。而不是削尖脑袋,撞大运的个别进入上层的更加不平等的平等。所谓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立场,不过如此。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心的日志 回复 悄悄话 在文学城芸芸众生的吃喝玩乐之间,难得一见的原创有思想的好文。收藏了。能清醒的认识个体,社会的关系,和指出一条出路。华人如果多花点时间,思考人生,改变自己和世界,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内耗,浪费时间,浪费造物主所赐予的天赋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