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大号蚂蚁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万恶的科举

(2023-06-30 10:00:00) 下一个

美国高院正确正义地否定了高校反向种族歧视。使得一些老钟士大夫们又想起了科举的美好时光。只能说,想多了。过犹不及。

 

东亚士大夫读书人,出于他们的阶级属性和惯性,总有一些推崇科举的潜意识。甚至认为科举是一项公平的制度发明,是东亚少有的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创新性贡献。其实不然。科举只是一个扬汤止沸的轻描淡写,甚至只是一贴贴在脓疮上的创口贴。

 

为什么东亚也只有东亚有科举制度呢?恰恰是因为东亚是欧亚大陆文明最落后的地方。科举即是文明落后的结果,也是加速文明堕落的推手。这一切都起自于周秦之变。

 

人类文明在大部分时间大部分地区,其实都是实行某种形式的封建制度。哪怕是如今的所谓民主制度,骨子里还是封建制度。大规模实现大一统制度的就是东亚,还有就是俄罗斯苏联。后者不如前者历史悠久,但是在现代化方面反倒是开宗立派的。

 

秦统一六国可谓是统一首次击败了分离,从而也打开了魔盒,开创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先例。秦汉对匈奴之战,楚汉争霸,都其实是统一和封建的斗争的延续。匈奴在春秋战国时代并不那么显眼,为什么秦统一了,匈奴突然也强大了呢?这是因为匈奴其实才是诸夏(封建)的正宗传人,是孔子的真正信徒。孔子的中兴周礼,就是中兴封建。君臣父子原本就是讲的封建关系本位论。

 

东亚人种基本上就是两大类。一个是万年前沿着印度洋海岸线,划着独木舟(赛龙舟)一代一代扩散过来的马来百越人种。一个是三四千年前在马匹驯服以后,由大草原走廊(所谓丝绸之路不过是官方命名了早已存在的路)东来的草原人种(雅利安人,突厥蒙古人之类)。以及这两种人之间的各种混血。

 

商周秦晋(赵)燕等都是西来客家人。和草原人(匈奴部落之类)都是套环的亲戚。封建时代互通有无,多脚平衡。秦统一导致了和草原诸侯的决裂,加上燕赵残部的加入。匈奴才坐大。以前草原和内地的征战,和春秋一样都是地方诸侯之间的乱战。后来秦汉对匈奴之战,实际上是统一六国的延续。只不过草原诸侯先天上难以统一。最终到满清,长城内外也是一国两制。草原是封建制,中原才是大一统编户齐民奴隶制。最终毛统一满蒙疆藏还是靠的是引进大航海文明的技术装备。

 

最终匈奴还是领头把秦汉人杀了个光光。便宜了鲜卑,另一支草原人建立了魏隋唐。这期间统一和封建的斗争一直存在。比如七国之乱就是南方人百越人的反击,和匈奴人北方人的反击其实是类似的。所谓九品中正制和世家大族都是斗争的妥协结果。但是东亚人的自立能力的确也是差。大一统的优势在不断加强中。于是隋唐开始有了科举。科举就是巩固统一的产物。完全没有什么照顾底层的初衷。恰恰相反,是为了最顶层服务的。只不过在唐代依然有很强的推荐性,远不是今天的考试第一。而且唐代真正大一统的时间也不长。

 

所以科举大兴是宋明和半个清代。民国也算半个。共和国其实也是恢复高考以后才算是又完全恢复了科举。元是大草原人的殖民者,根本不待见科举。清也是大草原的殖民者,科举一直也是被八旗压着。宋明算是编户齐民的费拉政权。科举的兴盛或者光环主要就是来自这两个国家。

 

有人说科举是底层上升流动的渠道,对社会有益。这个纯属虚构。宋明对底层的压榨程度是明显超过唐元清以及租界这些外来殖民统治者的。道理很简单。封建就有多方平衡。市场条件下,傻子都不容易受骗。而大一统下,绝对权力,当然不必客气了。科举就是大一统带来的官僚体系的需求。就是以公社书记取代乡绅的手法。是底层人民的灾难而不是希望。是选拔皇帝打手的公平。

 

为什么要拼命考科举,因为不然就没活路。盘剥的太厉害。范进中举为什么那么兴奋。因为发大了。彩头从哪来?考上科举又不是发明新技术,提高生产力,创造新财富。当然是挖了东墙补西墙了。比如所谓的投献。其实就是当皇帝的奴隶不如当举人的奴隶待遇好。不难想象当编户齐民的下场多么惨。

 

所谓科举的上下流通,其实是这么回事。一个人可以生产十个财富,基本生活消耗五个。在封建社会联产承包,上交两个。多出三个可以慢慢积累发展。大一统统购统销,上交五个甚至更多。然后举行科举考试,每一千人里面考上一个。从收上来五千个里面拿出五十个给这位举人。条件是举人要去把这五千收上来。然而举人也不傻,过程中又火耗贪污了五百个甚至更多。

 

结果就是上上下下没有人愿意也没有人能够去发展生产。大家都是想尽办法在分配中多往自己兜里划拉。而抢夺科举位置就是一个重要的战场。是以比较公平的方式去做最不公平的事情。这就是千年来东亚停滞不前,人心龌蹉的根本原因。大一统是虎,科举是伥。

 

解决阶级矛盾的根本办法是缩小阶级差距。而不是一边猛烧高压锅,一边指望高压阀。给非法移民开一个门缝,依然解决不了走线狂奔。而美国国内州界大开,也没有几人投奔加州纽约,反而是加州纽约出走的屡见不鲜。就是因为美国之内的落差很小,美国之外的落差很大。

 

而科举不仅是阶级固化阶级落差的结果,更是推波助澜的。科举制度严重伤害了教育的普及。一方面稀缺的科举位置,使得读书成本极高,教育的垄断性极高。士大夫读书人盛赞科举公平,是因为他们自己是实际上把持了科举传承的人。另一方面科举的所谓公平是建立在考试极其狭窄无用的知识上的。教育资源和精英的注意力都消耗在这些无用功上面,严重伤害了精英对社会的领导力和贡献。代表着一个社会文明水平的决定性落后。罪孽深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大号蚂蚁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ananaeEggs' 的评论 :
欧洲教会在普及教育方面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是封建制,商会工会也有自己的技校模式。元国大规模引进西亚人治国。明代一个西方本科就当院士。恰恰是抛弃了拉丁文/汉字这种高大上的阳春白雪的进步。教育,是家庭为主的地方事务。切记切记。大一统科技的又一罪行就在这里。
BananaeEggs 回复 悄悄话 古代社會,根本就沒有「公共教育」的概念。中西方皆然,「讀書認字」是宮庭權貴們的特權。父親是木匠,兒子將來也是木匠。這種社會,一旦被外敵入侵,權貴階級瞬間被消失,其文字就滅亡中斷了。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希臘,古羅馬,以及樓蘭,西夏,滿族文字等等,全走上滅亡。華夏文字沒中斷,是拜科舉制度之賜,「讀書識字」成了市井小民們「望子成龍」的敲門磚,普及社會各角落,元清異族入侵,但漢字不被消失。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