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17 (419)
2018 (384)
2019 (336)
2021 (127)
2022 (166)
2023 (109)
2024 (91)
2025 (1)
知识改变命运是一个非常错误起码也是非常过时的概念。
人类文明的本质就是三六九等。因为不如此不能有团队,就不能产生文明。文明的高低就是团队构建水平的高低。个人的高低,就是在一定团队构架下能够达到的高度。但是无论如何,总会有高有低。而比较高的永远都是极少数。这是一个相对高度问题。不论人类如何发展,技术如何进步,知识如何积累,都改变不了三六九等的基本原则。
在知识稀缺的时代,知识可以用来做为划分三六九等的工具。尽管所谓的知识未必有什么直接的用途,比如八股。在这个信息爆炸,教育泛滥的时代,知识改变不了命运。或者至少拥有知识改变不了命运,放弃知识倒是可能。实际上,即便在古代,知识改变命运也只是从贫寒到小康而言,从来也做不到从小康到富贵的跃迁。
因为人类文明的另外一块基石就是私有制。私有制的基石是血缘继承。过去,政权是私有继承的,现在至少财富依然是私有继承的。也就是说高位,其实大部分都是私有继承的。
所以,投胎才是改变命运的第一要义。而婚姻是第一要义的附带款项,提高投胎场所。
改变命运的第二要义其实也还是大体上是投胎。也就是要有天赋。只不过比第一要义相比,这个不确定性更强。所谓龙生九子子各不同。有天赋的父母也只能增大概率,更不能保证具体的天赋会组合成什么样。基因改造有预见的未来也是只看得到冰山上的雪花,更不靠谱。但是大体上,一出生也就大体定下了。
改变命运的第三要义其实很大程度上也还是投胎。如果说第一要义是投家族,第二要义是投家庭,那么第三要义是投社区,投时代,投命运。个人稍微有一点选择权,顺应环境但改变不了什么。
最后最后才是个人努力。也还是得看自己有没有相应专业的天赋,周边学习的条件,自我约束力的天赋等等。
总而言之,个人改变命运的选择和能做的非常非常少。
在工业化以前,社会普遍贫穷,生活艰难,寿命很短。只有顶尖的极少数人,才可能有比较像样的生活。所以哪怕希望渺茫,也是要拼命向上,因为反正人生也是残酷的。早死早解脱。
科举爬藤的心态就是在生活普遍艰难下养成的传承。但是在全球化经济大发展之下,尤其在发达国家,爬藤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的飞跃性,早已不存在。甚至是,没有点苦行僧的天赋还爬不了藤。更多的是未来相对社会地位和个人成就感的一种实现途径。并不具有太大的翻身跃层功能。
可能爬藤的成就感成分更高一些。相对于社会成就,更依赖于个人天赋尤其是一些和爬藤考核指标相关的天赋。比如学习课本知识的天赋,自我刻苦的天赋,某种较大文体项目的天赋,等等。
但是天赋毕竟也还是极少数人才有的。人人都有也就不算是天赋了。爬藤成功的人其实九成九是与生俱来的,包括天赋,背景,机缘。努力只不过是没有丢弃,而不是靠努力就能弥补这些先天上的差别的。甚至可以说是,如果没有这个命,非要强行逆天,反而十有八九要走火入魔,偷鸡不成蚀把米或者更多。比如错过了非爬藤的机会,和更可能的平平淡淡总是福的生活。
这就好比平平淡淡地种地,也许会长出一颗藤来,也许会撞死一只兔子来,全看上天安排。如果非要去守株待兔,拔苗助长,反而会把自己饿死。
什么去不去图书馆啊,什么怎么写报告啊,什么考满分啊,等等种种攻略,总结都是胡扯。就好比,这么挥锄头,或者那一天是黑五,或者挨着那一棵树,所以兔子就撞上来了。所以下一回,这么挥锄头,或者是黑五,或者挨着那一棵树,兔子就会又撞上来了。
爬藤就是白捡的兔子。只有它来找你。而且早已注定。你所做的只有默默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来了是额外收获,不来也没失去什么。
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是经济活动,经济活动追求效率,而知识就是提高效率的途径,这是人类重视教育的原因之一。
教育仅仅是人类获得知识的一部分,但给你一个起点。上名校的意义在于你获得第一份工作的机会和含金量,其中含金量是社会地位的一个象征。
而名校与教育的关系不需要太多解释。在一个正常运转的社会里,教育是提升社会地位的有效途径,因为所谓“知识就是力量(法国就是培根)”,表现价值,而知识是自己的。
现在的教育制度还是前工业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