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17 (419)
2018 (384)
2019 (336)
2021 (127)
2022 (166)
2023 (109)
2024 (91)
2025 (8)
有朋友说每个人应该按自己的喜好天赋去发展。我在选择的三要素的文章里讨论了这种观点。原则上作为人生发展的主线,是应该选择最大效率的方向。但是这不意味着就完全抛弃其它。只是比例侧重不同而已。
而且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谁知道学生的喜好和天赋是什么?老中家长泛泛而谈,总是假定小中是体育不行,数学横行的。但是从领养小中的结果看,可以说是非常不正确。所以小中从小多搞点体育,发现发现喜欢和天赋是应该的。而不是家长把功利心假借天赋之名,搞五千年一遇的套路。
在北美,各种体育的参与程度,人数,条件,几乎都远超中国。哪怕中国的人口是几倍,哪怕是中国的金牌优势项目。而中国集中力量的理工科,除了向欧美输送高级螺丝钉,或者抄袭欧美抄的对以外,其实连日本的零头都干不过。可谓是在读书科研方面也是不具备什么领导力的。
抬杠的说奥运冠军也没成为大领导,那么诺奖获得者不也一样嘛?关键还不是看能不能肩挑一百公斤的体育水平嘛。所以爬藤和搞体育岂非都是无用功?而这就是我比较程序员和运动员的本质思维差异。培养程序员的思维指的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按图索骥的一锤子买卖的心态。而培养运动员更多的是一种寓教于乐,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东边不亮西边亮的艺多不压身的厚积薄发心态。
北美玩体育的人非常多,财力时间的投入非常大。难道不知道绝大部分人是根本不可能拿到奥运奖牌的?连州里的比赛摸不到门的都是大多数。为什么大家还乐此不疲?完全缺心眼嘛。但是这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来,有心眼的就是斗不过缺心眼的。大概就是因为考科举是终身。爬藤可能就管五年。而体育却是终身受益的。
其实关键是都别走极端。搞程序就弃绝体育,其实就合搞体育就弃绝算数一样畸形。所以搞体育搞程序是表面,是否是急功近利的思维才是本质。没有课本学习的体育是呆子,没有体育的课本学习是瘸子。德智体美劳。就算选择以智为先,其它几个方面也只是不应该是零,智的一半哪怕三分之一的投入还是要有的。一周十小时体育,也就是个高中校队水平。搞得好再调整比例。而这个基本时间的体育投入,不就是北美的主流常态嘛?
所以两个结论。一是小中个体而言,每周少于五小时的体育活动是子吃卯粮的挖东补西的得不偿失行为。数学时间比例过高,体育时间比例过低。不能够培养全方位的人生学习体验以应对未来人生的多种变化。二是小中群体而言,程序员的比例过高,运动员的比例过低,不反应实际天赋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