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17 (419)
2018 (384)
2019 (336)
2021 (127)
2022 (166)
2023 (109)
2024 (91)
2025 (9)
居住是生活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元素,决定了其它一切生活元素的走向。居住也基本上是生活中最大的消费,乃至最大的投资。
推崇中国体制的一大理由就是高房价所代表的甚至所带来的中国这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和财富革命。中国城市的平均房价水平是美国的三倍以上。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水平又在美国一线城市的三倍以上。但是同时,中国的房租却又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中国的房地产是金融业,美国的房地产是制造业。
房租更接近真实地反映了房地产的实际消费或者实际生活水平。绝大部分中国城市居民,包括绝大多数一线城市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水平,基本上在美国一九二十年代的水平。当然具体一些技术产品比如所谓智能化不是那个时代所能拥有的。但是那些归根结底都是锦上添花,基本城市结构,生活频率是一个档次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五十年也赶不上欧日台的生活水平,一百年也赶不上美加澳的生活水平。
现在的中国城市基本上是千篇一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一线到四线,很难判断是在哪个城市,甚至哪个城区。无非就是板楼,板楼,又见板楼,还是板楼。光亮一点的板楼就是商务楼,毛糙一点的板楼是居民楼。走到哪都一样。从市中心到市郊,就没有低于二十层的。完全没有什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更没有分区分工,参差层次。整个一个码箱子存杂物。固然,建造能力令人叹为观止。但是这份能力应用对了地方了吗?城市发展基本就是行政规划,没有市场导向。
如果有选择,很少有人会真得喜欢这种鸽子窝的生活的。只不过鸽子的主人觉得给个漂亮的笼子就很对得起鸽子了。当然,考虑到一九八十年代中国的生活水平相当于一九二十年代的中国或者一八二十年代的美国,采取一些多快好省或者急功近利的方式也是事出有因。但是这个和计划生育政策是一样的,决策的犀利也往往伴随着必须矫枉过正的结局。现在就到了买单的时候。
大规模的高楼大厦对于农业文明来说是进步,是现代化,是初级工业化,是从贫穷国家发展到中等国家。而从中等社会到发达社会,从初级工业化到高级工业化,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消灭高楼的过程。中国人口虽多,但是人口密度并没有到非三十层楼住不下的地步。虽然也许永远无法达到美加澳三层独栋的水平,但是达到欧日台三层公寓的水平还是没问题的。目前的遍地三十层楼,完全是人为政策规划造成的。
然而既然中国能够有政策有能力在过去四十年把这些楼盖起来,那么在以后的四十年或者更长时间也还是有可能把这些高楼大部分都拆了。重新盖成一些中低层建筑。这样也可以延续铁公基的经济发展路数。但是却也必须打破旗舰经济或者政治中心经济的结构。要做到五万人的社区城镇就可以达到最低的自我分工合作,五十万人的社区城市就达到全面的分工合作,超过五百万人的社区城市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总之就是公共服务资源的平均分布而不是集中在少数点上做门面,服务于少数人。
然而这种乡里资源自制的三代之治,恐怕一时半会在号称儒家国学的中国是实现不了的。所以说五十年后能否赶上欧日台的水平都存疑。而赶上美加澳,更是想都别想了。
==============================================
香港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