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感慨没让孩子去中国上学是对的。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家长其实也是把中国考试文化带来美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哈佛之类“歧视”亚洲学生也是有根源的。
几个常见的理由,比如参加新东方式的培训班啊,从小侧重于可以考试的项目啊,性格“兴趣”过于集中于理工医啊等等就不多说了。最近又省悟了一个新的窍门,不禁感慨自己真笨,比精明的推妈真是慢太多。
现在爬藤由十来年前几门AP的门槛,迅速被亚裔拔高到了十几门,恨不得几十门直接从初中生大学才好。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下,不仅AP要多上早上还得巧上。AP课的原始设计本来是给高中生一点品尝,一点测试。并不指望很多学生几乎把所有AP课都上到。提供很多AP课就是想像大学一样提供更多的选择。没必要也实际上没可能把这么多专业都感兴趣都搞好的。但是现在考试文化的来袭,已经完全扭曲了AP课的作用,就和奥数在中国完全扭曲了一样。学生上这么多AP课怎么可能都那么感兴趣都那么擅长。很多时候就是为了拼学分而已。上大学以后就和当年的政治课之类的一样立刻抛到九霄云外。完全是有目的的浪费人生。但是潮流一但形成,劣币驱逐良币。因为非考试项目的衡量很难有客观标准,各个学校各个招生老师各个时期的评判会有很大起伏。作为个体学生家长来说,以爬藤为目的的话,花时间精力去搞那些项目的风险要远大于拼AP的可确定性。虽然前者在长远方面可能利好得多得多。换句话说,如果哈佛政治正确屈从于考试文化的“公平”,那么哈佛离死也就不远了,美国离死也就不远了。因为父母把中国带到了美国,把美国改造成了中国。于是孩子们也不必感慨中国高考的残酷了,因为大家都一样了。
那么在难以继续增加AP科目数量的情况下,如何投机取巧提高GPA呢?报高不报低,报喜不报忧。原本的AP课基本上是要求乃至提倡学生先上前即课,然后有能力有兴趣了再上AP。个别天才可以跳跃压缩一下。以美国本来的应试文化,天才当然好,不是也无所谓,上帝的安排吗。天才考试就是个考试,发现一下而已。但是以中国的应试文化,考试不是发现事实,而是过关。考与被考不是互助性的,而是斗争性的。是不是天才不重要,是不是利用考试发现自我,因材施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人生,都不重要。能不能过关,能不能被当作天才才重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常规的测试变成了谍报工作,准确性的难度大增。大家知道美国情报工作是很差劲的,九一一啊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啊都搞不定,如何能对付得了和东厂锦衣卫血滴子斗争多年的基因。所以现在右派叫嚣不要接受难民,不得不说是个简单有效的办法,否则FBI根本搞不定,现在索马里的二代还纷纷参加圣战呢。话不撤远了。绝大多数假天才其实也还是要上好前即课才能上好AP的。但是如果在学校按部就班的上的话,一来时间不够,二来平均GPA也最多是4.5。如果先在暑假班上了前即课,但是又不报到学校,然后直接去上AP,成绩就是5.0喽。这其实早在小学就耍的招数,跳两年数学多天才啊,可实际是老美学生基本没什么数学作业,而老中自学自教苦闷之类的时间多花了不知多少。
所以把亚裔的成绩平方一下更具有真实性。但是这样一来,亚裔学生中本来比较灵活的学生就更吃亏了。于是就不得不转向拼分。于是乎立方四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