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深山兰红豆,又叫相思豆,豆科植物。其种子像一心形,鲜红色。色彩从边缘往中间逐渐加深。古人取它为爱情的象征。王维的诗是这样写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此诗被称为名诗,又由于此诗使红豆名闻天下。老实说,我总觉得此诗实在算不得好诗,近乎直喊。与古人所谓的“起、承、转、合”的娴熟的意境的起伏跌宕无法相通,淡而无味。当然,大家都说这是好诗,我们也就跟着说好就得了,这样保险,省了得罪了许多人。
所谓象征的手法是指:用可见的视觉形象代指抽象的意旨。红豆鲜红,又像心形,且不易朽坏。其视觉形象确实很美。但若我们用现代的分析方法来观察它,其结果令人吃惊:首先,红豆是有毒的。它的根、叶和种子均有毒,其中种子的毒最强。如果把这个物质特征亦套到红豆的象征意义上,可以这样理解:红豆看起来美艳无比,但它的骨子里是有毒的。你只可以观赏、赞叹,但不可亲自来品尝,尤其是细细地品尝。否则,你会中毒而死。这个特征好像和红豆的象征物——爱情的某些方面是相当“吻合”的。
红豆中含有的成份是相思子碱、相思子毒蛋白、相思子甙、红豆碱、葫芦巴碱、胆碱、相思子凝集素等毒物。如果你对生物化学没下过一番功夫,这些名词会让你发晕,就像爱情或这些毒物本身一样让你发晕。红细胞是从肺部携带氧气给每个细胞的运输工具,而相思子凝集素会使红细胞凝集,使你慢慢窒息。而相思子毒蛋白是能与蓖麻毒蛋白比高低的毒物。若你吃了红豆,特别是细嚼慢咽的吃下去了,上述的毒物联合作用,你就会出现下列不良反应:腹痛、腹泻、呕吐、呼吸困难。出现幻觉。大脑轻度缺氧,就容易导致出现幻觉。这一点恰好和“爱情”对当事人的作用一样。人一陷入爱情中,幻觉的出现是迟早的事。只是这幻觉有的是好的,有的是坏的。二者也许交错出现,忽好忽坏,或好坏相搀和在一起。贾瑞照风月宝鉴,得到的幻觉就是好坏交替。红豆亦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日本的谚语说:“若上恋爱山,孔子亦跌倒。”就是这个意思。古来多少痴男怨女,一陷入其中,幻觉从生,不能自拔,还自认为得道而大悟,自信自己可以避免前人的麻烦,后来的事实自然和前人没什么不同。林黛玉就是中了爱情的毒而死的。“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不管曹雪芹当年是如何设计林黛玉的最后的结局,她夭亡是一定了的。高鄂续的书中让黛玉最后说的是:“宝玉,你好……,……”“好”什么没说,其中的一个可能是“好毒呀!……”红豆本来就是有毒的呀,谁叫你们不知道了?
红豆的中毒症状是随着幻觉出现,呼吸越来越困难,循环系统衰竭,皮肤青紫,出现溶血现象。最后逐渐呈现呼吸性窒息而死亡。死亡的来临是缓慢的。除非你一下吃了太多的红豆,死亡会很突然的降临。红豆种子外壳很硬,若整个吞下,可不致中毒——它穿肠而过。如细细地嚼碎再吞,一粒种子就可使人中毒。相思豆也就是“想死豆”,那也是相差不远的。
这一事实也是很有趣的:对爱情太细腻的林黛玉,一有挫折,其下场通常不妙。而大大咧咧的史湘云,即使经常地“爱哥哥”,还是“二哥哥”,曹公分配给她的最后的命运是“湘江水逝楚云飞”。至少不是直接中毒而死。梁山伯和祝英台就是中毒了,又加上了使毒性更快发作的催化酶,二人都毒性发作而死。牛郎和织女也中毒了,但不太深,只在河边相望。若中毒太深,河可就在旁边呵。
红豆只可远观,欣赏,多感叹“它是如何美好。”“何当共剪西窗烛,且话巴山夜雨时。”在远处观望时,事物是最美好的。
红豆的美好,是因为你和它有一段距离。
写这篇文章的人一定是一位植物学家、生物学家、医学家、哲学家、伦理学家,还是红学家呢。
也是一位美学家,懂得距离美。
红豆豆版主选登这篇文章,一定会吓住不少狂蜂浪蝶,免却许多麻烦。也不愧为战略学家。
这是一篇美文、论文、甚至是警世贤文。
阿尤好,很久不见,新春快乐
那你被抛弃时不会痛苦吗
低等动物没有大脑会有爱情吗
可是,有一天,踏上了南国的土地,漫步街头,脚下尽是红豆,任人践踏,看不到有人吝惜~~
随手检起几颗,细细品赏,感慨万千。
世事大概如此:‘红豆的美好,是因为你和它有一段距离。’
然而,美的东西,是不存在距离的。
我还是把那第一颗见到的红豆,带回了家,放入瓶中~~
低等动物最明显,特别是节肢门昆虫纲.
人也一样,只是带些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