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ZT) 也谈圆明园为何一再成舆论焦点

(2009-01-08 11:14:48) 下一个
也谈圆明园为何一再成舆论焦点
2008年12月20日 00:00:51  来源:新华网
【字号  留言 打印 关闭 

    哲  源

    日前,看了新华网理论频道转发的一篇《圆明园为何屡屡成为媒体焦点》的文章,笔者深有同感。圆明园为啥一再成为公众和媒体

关注的焦点?因为民众对她的感情实在太深,害怕有人践踏她、蹂躏她、毁坏她,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圆明园对于中华民族的情感影响,远远超出了一座园林本身。站在这块废墟上,望着那断壁残垣,我们现在依然能够强烈感受到一百多年前西方列强所带给我们的屈辱和伤痛,自然就会想起中国那段丧权辱国、任人宰割的历史,想起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火烧圆明园的情形,想起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情景。今天,当中华民族再次走向复兴之路之时,圆明园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苦难历史的一种象征,是激励我们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重要动力。

    然而,一直以来,一些人却想方设法破坏她。他们打着文化复兴和文物保护的幌子, 一再拿圆明园说事,把圆明园当成摇钱树,在开发圆明园的商业价值上大做文章,倡导所谓“整修”、“复建”、“重建”,导演“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闹剧,还美其名曰“重铸辉煌”、“还我锦绣河山”。不久前,因为要搞什么网上虚拟圆明园、在废墟上修建电影院,便有所谓的有识之士公然声称:“我们不能守着废墟过一辈子。”按此观点,圆明园废墟遗址将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也意味着一个绝无仅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此不复存在,这是所有有远见的国人所绝不愿意见到的。

    对待历史遗迹,意大利人认为,在遗迹之上制作任何一种复制品,都将破坏遗迹的历史真实性。建于公元前80年左右的椭圆形古罗马大角斗场,到现在依然残存不堪;被无数现代建筑大师尊奉为最高建筑典范的希腊帕提农神庙,1687年在战争中被摧毁,只剩下30多根石柱和一片废墟,但至今面貌未改,仍屹立在雅典卫城的山巅上。像这样残破的古建筑,在欧洲数不胜数,是这些国家的文保意识不到位,还是没有财力去修复它?显然都不是。因为复原的建筑必然失去震撼人心的历史文化底蕴。正是因为荒残,帕提农神庙、古罗马角斗场等古建筑才显得非常悲壮、厚重、气势磅礴。圆明园也一样,因为苍凉,才令人悲怆;因为荒残,才让人震撼。正是鉴于某些重要的历史遗存或废墟的这种不可替代的价值,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 然而,对此有人却置若罔闻,还公然鼓噪“不能守着废墟过一辈子”,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圆明园:苍凉的遗址,警世的洪钟;荒残的废墟,无价的文物。这是客观事实,也是公众的共识。在一定程度上说,圆明园遗址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心头肉”,只要有人对她的觊觎一天不停止,公众和媒体对她的关注就一天不会放松。最后,笔者强烈呼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刻骨铭心,不忘国耻,请留住圆明园的荒残美、苍凉美、悲壮美!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