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巴:不成体统,却可方圆。。。

“泥巴”,涵摸爬滚打,有形时刚,无形时水软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妇人之见:对珍珠港的感受

(2011-05-14 20:48:08) 下一个
其实我真就没想去珍珠港,在去夏威夷之前看了不少有关夏威夷的资料,唯独没看有关珍珠港的。

现在的生活基本就像鸵鸟一样,不让我感到HAPPY的地方我尽量地不去想也不去看,珍珠港就是这样的地方之一。

可是嫁人有几个不好的地方就在此了,你不想看,那位却特感兴趣,所以就只好去了。

可是很消极的,消极到什么程度呢?我都不知道其实去看珍珠港并不是真正的去看珍珠港本身,而是要去U。S。S。ARIZONA纪念馆的。所以在图上看到PEARLHARBOR这字样,就告诉老公如此如此DROVE(老公向来都特信任我,他从来都不管DIRECTIONS的),我们就进了珍珠港。可是左转右转的也找不到有游人的迹象,只是一律的公寓房子,让我想起那电影“珍珠港”,其中一个情节就有那美丽的护士扭着手绢羞涩地站在这样一个房子前。

那里好像也挺严的,路上都有士兵在那里把着,指示着车流可以向哪里走,开到一个看着人很多的地方,下了车来,跟着人流进了一个大房子。。。刚进去就吓了一跳,那是人招兵的地方啊!尽管现在不是当兵的好时候(妇人之见:真打起仗了,就千万不要当兵,是不是?),好像想当兵的人还是不少,里边的叫号声此起彼伏,难见在美国有这样人声鼎沸的场面。正有些忐忑,人也看出我们肯定不是什么好兵坯子,冲我们笑:旅游来的罢?遂递给我们一图,上边标着去USSArizona Memorial的路线,很和蔼地给我们解释怎样怎样走,嗳,雷锋叔叔在美国的兵里也多!

等到了ARIZONA纪念馆,先是看电影,那电影很好。那天看的时候,真的有很多感触(也感到痛心,这也是我早先不愿去那里的原因),不得不承认去那里真的很值得。先声明,我写这个并不是很严肃,没有去查资料,只是凭我记忆的一些感受,若有感兴趣的人,可以去看看这方面的资料。

觉得珍珠港事件挺惨的,两千多人的死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仅仅因了一个人或几个人的错失!本来美方是知道日方迟早要偷袭的,可是就为了防日本,反把战舰都绑联在一起(有些象三国那赤壁大战的意思),飞机也是整齐的排在一起。本来雷达都SPOTTED到日本的飞机群,可惜报告给上司,上司却认为是己方的飞机群,而失去了关键的反应时机。我甚至想那天若不是星期天,若不是头天晚上大多数人PARTY很晚,。。。

反观日本方面,本来那个策划珍珠港事件的总指挥是反对对美开战的,但一旦接了任务,便很周密地计划。。。觉得珍珠港事件很反映这两个民族的特性,偶然的错误恰也体现了必然似的。

可是,这两千多人的死,也让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他们死得其实挺值的,至少在大的尺度来看。若没有珍珠港事件,恐怕美国还不会这样痛快地对日宣战,那么二战是不是就不会这样快就结束?是不是世界上死的人就会远不止多于这两千多人?

所以,尽管显得无情,那总统福兰克林至少是私下里有些高兴这样的契机罢?(每当这种事情发生时,可恶的政治家们总会捞到很多好处的)。

觉得世事难料,每件事都有TRADE OFF,只是对死者的家人来讲是很痛的事情,我在想,若先问我:以我父母兄丈夫等的生命去换世界的早日和平,我会么?。。。惭愧,我不会的。

另外令我深有感受的事情是美国人的宽容(我绝不认为是虚伪,他们真的是很宽容---如在战后帮助日本的重建,等等)。在电影里贯穿着的不光是对美国本身死的两千人的悲哀,而且对日本方面死的士兵也表现了哀悼,主线是对战争本身的反感,而非对日本人的反感。

从ARIZONA战舰的残骸处访问归来的BOAT上最后的TAKE HOME MESSAGE是老布什的一段话,大意是我们并不恨日本人,他们也是战争的牺牲品,我们应该面对未来,怎样使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我觉得这个不要对战争敌对国怀恨的信息很重要、也是很应该的。说老实话,我对日本是很恨的,而我觉得这是我从小受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关。我觉得中国的民众对日本的恨是不是跟我们的不愿原谅或宽恕有些关系呢?

上边说了,真的是妇人之见,别骂我呀,下边的照片也是我瞎想的:

在ARIZONA纪念馆的墙上刻满了遇难士兵的名字,边上的墙则镂空与天相连,我想是不是让那些惨死于舰中的士兵们还会呼吸到空气?



这是我喜欢的角度,很明朗,但愿安息在残骸左近的士兵们也体会到这明朗:



USS Arizona Memoria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