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35)
2010 (65)
2011 (51)
2012 (42)
2013 (31)
2014 (31)
孙恺钜2019年4月3日
日本要改元了。“平成”正在向人们作最后的告别,“令和”即将登台。
据新闻报道,新的日本天皇将在2019年5月1日登基,年号令和。
令和,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个出自于日本古籍的年号。这本日本古籍,就是具有1200年历史的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其中收录了4500首长歌短赋。《万叶集》第五卷中有一首诗人大伴旅人的《梅花之歌》:“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不得不说,在1200年前,能写出这样美丽的诗句,是非常伟大的。那个时候,也正是中国的唐朝中叶。果然,在1300年前,有一个叫薛元超的人,写过一篇《谏蕃官仗内射生疏》收录在《全唐文》,其中有“时惟令月,景淑风和”的句子。1800年前,著名的张衡老先生还写过一篇《归田赋》:“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中国古人写作时喜欢用典,甚至套用前人的句式。古代的读书人饱读诗书,遇此情形,大家心领神会。用典巧妙,不仅不算抄袭,还有推陈出新别出心裁之誉。有关“令和”更早时期的典故,有《黄帝内经·灵枢》:“知迎知随,气可令和,和气之方,必通阴阳”,由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合作的《礼记·经解》中,有“发号出令而民说,谓之和”之句,《礼记·月令》中还有“命相布德和令”之语。所以,令和的真正出处,还是在中国的经典之中。只不过现在的日本的专家,也变成了“砖家”,学风浮夸,在那里“指鹿为马”。
恺钜认为,年号的取用,是一国之大事。与一朝之政治大计密切相关。年号与国运,属于命运之共同体。我们仍然以日本之年号为例来说明。
明治(1868-1912),年号取典《周易》:“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是故明治期间,国家开明,维新成功。富国强兵,快速发展,终于跻身于列强之一。
大正(1912-1926),典出《周易》:“大亨以正”,故而经济持续发展国力不断壮大。
昭和(1926-1989),语出《尚书》:“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所以,那一时期日本政府野心勃勃,四处扩张侵略。日本国之内,无数百姓在军国主义的“刀口”之下苦苦挣扎,日本国之邻,更有无数百姓丧生于军国主义屠杀之“刀口”之下。二战以后,美军入驻成为“太上皇”,日本百姓还是继续在“刀口”之下讨生活,只不过总算是“和”了。
平成(1989-2019),语出《史记·五帝本纪》:“内平外成”,以及《尚书》:“地平天成”,因此,平成期间,总体来说,还算是平安有成,百姓安居乐业。
如今,很快就要令和了。令和何意?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解释说,令和,“蕴含了在人们的美丽心灵相互靠近之中,文化诞生并成长的含义”。“令”这个字有没有“美丽”的意思?成语有“巧言令色”,其中之令字,就有美善之意。BBC把令和翻译成“Order and Harmony”,即秩序与和谐,可见,由于这个“令”字之多义,其解说已经是五花八门了。要很好地理解一个词组,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令和”之词本身出发,来理解“令和”之意境。因此,我们就应该首先把握好“令”和“和”之意义然后再来分析“令和”组合起来之意义。
令者,律也,法也,告诫也。《说文解字》曰:“令,发号也,从亼、卪”。亼者,音集,集也。甲骨文字形,上为亼,下为一人屈膝而跪,其意聚集众人跪而听命,故而告诫也,发号也。
和者,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发号出令而民说,谓之和”,更重要的,日本民族称之为“和”。
以此观之,“令和”之意,乃“聚集和族众人跪而听命”。难怪有评论指出,“令和”体现了安倍内阁想要扩大日本军事影响之主张。在此,恺钜也只是按字面的意思解读而并不能肯定什么。
有人说,和字代表了和平。那么,令和,就是发布和平之命令。这让我想起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在那天发布了《终战诏书》。这是一次真正的事实上的“令和”。由于这一次的“令和”,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抗战,也终于迎来了胜利。既然历史上已经有过令和之举,这次“令和”之年号还准备令和吗?其实,在战争还没有预兆之前,首先令和,倒不失为一件好事,那样就不会再有战争了,人民也不用再一次生活在“刀口”下的恐怖之中。只是,如果有人“聚集和族众人跪而听命”,刀枪出库,那就十分的危险了,这也是日本人民之大不幸。
所以,恺钜衷心地希望,令和,是真正的“美善和谐”正如安倍之解说。
回复 '红米2015' 的评论 : 这是清代后人加上去的内容。
我没注意,这句确实是“说文解字注”的内容。不过查了一下,好像这也是学界共识。
令字多了一点 总是觉得不和谐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