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故事(下)
\r\n\r\n“这个小镇用不着一个专职法官,大一点的案子是在县里的法庭审理的,我的法庭只审理交通罚单,家庭,邻里纠纷,几乎不涉及刑事案件。”
\r\n“那么你的工资谁出?”
\r\n“我的法庭每个月只开庭一到二次,小镇给我一点补助,不多,我认为自己还是一个学校老师,今天晚了就是我有课。你是从中国来的吧?”
\r\n“你怎么知道的?”
\r\n“我们学校开了中文课,上课老师的口音就像你。中国有没有像我这样的法官?”
\r\n“我想是没有,不过我从来没有去过中国的法庭。”
\r\n“那怎么可能,难道你从来没有吃过罚单?”
\r\n“在中国,法院不管罚单,警察局处理。”
\r\n“那是不是有些不对头?一个执法机构从头到尾,如果当事人觉得不公正,申辩会不会很困难?”
\r\n“我觉得在哪里和执法机构申辩都不容易。比如说,我说那个警察没有检查我的眼镜,给我罚单不合程序;如果他说检查了,你相信哪一个?”
\r\n“在一般情况下,我会相信警察。出于一个非常简单的理由,那个警察并不认识你,为什么要为难你。当然,如果你们有某种联系(陈实想大概就是指情敌),说出理由,我一般就会倾向你,因为对执法人员要求要更高一些。”
\r\n“我听别人说,这个警察喜欢给陌生人开罚单。”
\r\n“这个很简单,你可以到警察局查阅他所开罚单的历史,如果你说的情况偏高,我将取消你的罚单。”
\r\n“那么,什么是偏高?”
\r\n“这个由我决定,我认为经过这个小镇的外人不多,超过百分之15就是高了。”
\r\n“我想你应该知道这一点。”
\r\n“这与我知不知道没有关系,我不能取消他开的每一张罚单,只要你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证据,我当然会支持你。但是,证据必须由你拿出来,这是法律程序。我是法官,立场必须中立,得依赖于证据,不能由自己的感觉来判决。
\r\n不过我可以告诉你,这个警察不怎么喜欢出庭,只要他不到,你就无条件的赢了。”
\r\n“我实在不愿意再请一天假,工作太忙了,而交钱,就是觉得不公平。”
\r\n“这样好不好,你交一百块算了。我没有在法庭上询问警察,就不能取消你的罚单,那不合法律程序。如果他真的没有检查你的眼镜,我认为他不会说谎,他曾经是我的学生,我是了解他的。”
\r\n陈实心想,你知道他不会撒谎,但我是不知道的,弄不好你还以为我在说谎,还是交钱为好。就笑着对法官说:
\r\n“在我的印象里,法律应该是绝对威严的,说一不二,怎么还能讲价钱?”
\r\n“那要看什么情况,在我的法庭里,就没有罪犯,不过是一些小小的民事案子。我要做的事是教育人,不是处罚人。你们犯了错,交钱花时间,就得到了一个教训,起码会管一段时间,我就认为目的达到了。”
\r\n“但我其实没有过错。”
\r\n“你如果认为我和那个警察认识,可能不公正,就可以要求由陪审团来判决。”
\r\n“那是怎么一回事?”
\r\n“陪审团由四个人组成,如果达成了一致,一般就不可以推翻的。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是mistrial,检察官如果找到了新的证据,法官同意,就可以再来审理一次。对你这样的情况,可以说只要达不成一致,你就赢了,检察官基本上不会再要你上法庭的。”
\r\n“那么上诉是怎么一回事?”
\r\n“上诉不是把案子再审理一次,其实是针对我们法官的。比如程序上的问题,最常见的就是某些证据被告律师认为不应该进入法庭,或者应该进入而法官不同意而没有采纳的,这样就可以认为法官误导了陪审团。如果上诉法庭认为法官处理不当,就得在改变程序的条件下重审。
\r\n任何判决从理论上都得由陪审团做出,上诉法庭没有陪审团,根本不能审判具体案件的。陪审团的判决具有最高的权威性,重审不是说陪审团错了,而是程序出了问题。只有一种情况能说陪审团不正确,那就是有证据指出陪审员受到了不正当的影响,最典型的就是威胁和利诱。”
\r\n陈实说:“那么当然这个问题就是最重要:我们怎么能保证陪审团做出正确的判决呢?他们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误。”
\r\n“你这个观念不正确,人世间没有办法保证所谓的正确判决,只有上帝的裁决才能是准确无误的。由于上帝并不在世间建立法庭,我们的法律就实际上是一个程序,通过这个程序得到一个结果,这就是法律。
\r\n这个问题认真讨论得从柏拉图开始,在他的《理想国》里,是说我们能够有一种方法培养或者找到理想的统治者,说穿了就是一种精英政治。美国的法律制度并不认可这一点,那么我们就用普通人来做陪审团,决定有罪无罪。
\r\n不用陪审团,要法官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那我就得承认自己干不了这一行,我不能保证自己不出错,那个责任太大了。
\r\n法官并不制定法律,那是议会的工作,法院只是解释法律。比如言论自由是一句非常空洞的话,就必须依赖于法官用具体的案例来规定这个自由是什么意思,怎么在实际中进行判断。”
\r\n陈实说:
\r\n“既然法律不过是一些空洞的条文,又凭什么说法官的解释是正确的呢?”
\r\n“你不觉得把话又说回去了吗,法官也是人,解释只是自己的理解,当然,不考虑现实情况是行不通的。所谓正确只能有一个办法来判断,既:如果你认为美国的法律体系还不错,那么法官解释就过得去;否则就是不正确的。”
\r\n\r\n
那天晚上,他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梦,刚刚开车出门,背后警笛响了,那个满脸横肉的警察和以前一样给了他一张罚单,他拿来一看,不由地傻了眼,109哩,他只有吃惊地说;
\r\n“我不可能开这个速度。”
\r\n“嗯,嗯,”他树起食指对他摇了摇,好像在笑,“你应该去对法官说,不然就去监狱。”
\r\n然后他就站在了被告席,就听见第一个陪审员说:
\r\n“你从来不去教堂,这样的人往往不遵守规则。”
\r\n第二个说:
\r\n“你多半超速了,警察并不认识你,不然为什么冤枉你。”
\r\n第三个说:
\r\n“你也许超了速,但不可能超这么多。”
\r\n最后一个说:
\r\n“可能你是开快了,但是不能怪你,是你的车出了毛病。”
\r\n他才认出来是房东老太太。
\r\n那个法官非常同情地看着他,说:“我知道你有些冤枉,不应该进监狱,但是,只要是人总是要出错的,而上帝是不在人间当法官的,所以,我没有权利决定,所以,你只好进监狱。
\r\n\r\n
然后陈实就被扔进了监狱,同房间的人满脸都是胡子,不知道有多长。他问:
\r\n“你也是因为超速?”
\r\n“不是,我根本不开车,是因为我的胡子。”
\r\n“什么?!他们不能因为胡子就把你扔进监狱!”
\r\n“当然不是,但那时表象,本质就是因为胡子。他们不让我进教堂,因为我的胡子。于是我告诉他们,我去教堂,只是因为那里人多,我有时候非常软弱,就想找一个人多的地方。
\r\n你不是这个小镇上的人,所以不知道我是一个先知,先知就应该在监狱里或者被处死,你看来是不知道历史的,苏格拉底,耶稣都是这样。因为先知只能说实话,而没有人真正喜欢听实话。”
\r\n陈实读历史,但是从来没有进过监狱,所以并不认识先知。于是说:
\r\n“但你总不可能是因为胡子而在这里的吧?”
\r\n“我根本不在乎在哪里,只要能想问题就行。我告诉他们,去教堂并不能证明你们信神,神是要在人们心中才能够永存,这个教堂总有一天会垮掉,烧掉,难道神就不存在了吗?他们不高兴了,说我危害公共安全,于是我就到了这里。”
\r\n“你应该上诉的,县里的法院应该不会这样的。”
\r\n“我为什么要那样,这里挺好,管吃管住,我不能软弱,安静地想自己的问题。”
\r\n“你是一个先知?那给我预测一下,我能不能从这个监狱出去。”
\r\n“这个,当然;监狱,不可能,人是永远都在牢笼之中的,不过是这一个和那一个的区别。”
\r\n“这是什么话,我要是不在监狱里,我就会在家里或者公司上班,那里怎么是监狱?”
\r\n“你为什么要上班?你上班愉快吗?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r\n“上班当然不愉快,但可以挣钱。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挣到足够的钱,等我老了不能工作的时候能够不为钱发愁。”
\r\n“挣钱就是你的牢笼。在监狱不会愉快,你是没有办法;而上班也不愉快,你却天天自己去,是你实际上为自己建造了一个牢笼自己进去住。你还年轻,却希望老,因为那可以挣到足够的钱,这个牢笼比监狱是要更大更坚固,你是永远走不出去的。至于家庭,我都不好意思说,你可以到任何一个网站的家庭版看看。”
\r\n他想了想,认为先知的话还是有些道理的,于是就说:
\r\n“如果哪一天你想清楚了,能不能来告诉我一声。”
\r\n“当然没有问题。但是,我首先得想清楚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是不是一个牢笼,据我所知,许多先知就在这个问题上给卡住了的,不能再往前进。所以你不能抱有希望,因为希望就是一个牢笼。”
\r\n就在这个时候,他醒了,看到熟悉的环境,身边的太太,于是就想:
\r\n“反正人总是要在一个牢笼里面的,那我们为何不选择一个不错的。也许这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应该去告诉先知一声,免得他在那里冥思苦想了。”
\r\n突然他笑了,想,我可不愿意再回到监狱去的,那个牢笼太差了一点。
\r\n\r\n
星期四晚饭后,房东老太太拿着点吃的东西来敲门,过了一会,又来了两家,最后是牧师大人来了,手上没有食物,但有圣经,陈实就有点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r\n老太太经常跟他们讲话的主要内容就是劝他们去教堂,总是说,某某某不去教堂,最后就进了监狱,有时还会加上一句:
\r\n“不去教堂在我们这里总是有点怪怪的,这样的人总是让人不放心。当然,我不是说你们,你们是外国人。”
\r\n陈实就觉得她的意思就是,因为你是外国人,所以我们会多给你一些时间。实际上他对去教堂并不反感,刚来美国的时候,他去过教堂,那是在一个中国人很多的地方,教堂的牧师都是中国人。于是有的教友戏称我们的教堂是“吃喝教堂”,大家经常在一起聚餐,最多的话题就是怎么做菜,哪里有便宜东西,教堂甚至有烹调课。
\r\n大家在教堂都毫无利害冲突,于是都表现出人好的那一面,相互帮助。没有车会有人载,有事的时候小孩大家帮忙带,还有介绍工作,照顾病人,法律纠纷的时候也有人帮忙。有的中国人聪明,刚到那里人生地不熟,首先就去教堂。到美国这种地方,人难免孤独,去教堂的确挺好的。然而,这里好像不一样,这些人是非常严肃地看待宗教的,他在中国生活了那么久,经历过自己曾经无条件相信的东西被打得粉碎,再来一回感到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其实,人又何尝不想有一个全能而仁慈的主来眷顾自己,减少内心的孤独,痛苦,以及对死亡的恐惧呢。
\r\n不管怎么说,自己到了这里,就要想办法了解这里的人,去教堂恐怕是最好的途径。但是,他现在没有时间,经常晚上还有工作要做,而且还在读书,要听课做作业,如果安排得过来,他是愿意去的。
\r\n但是,去教堂就能不进监狱,他是不信的。二年前,这个小镇曾经有一起轰动案件,一个愤怒的妻子把丈夫用枪干掉了,这一家人就每个礼拜天都去教堂。
\r\n还有一个难办的事情就是这个镇不大,却有两个教堂,他们是新来的,于是就似乎成为了竞争的目标,两边都在拉。比如杂货店的老板非常热情,打一个电话,就把他们要的蔬菜,肉蛋放到冰箱里,还使劲地帮他们找美国人不吃的东西,因为只有他们一家要,估计是赚不到什么钱,他们现在跟其他人一样,把钥匙放到门口的垫子下面。而这人却是另一个教堂的,也总是劝他们去教堂。陈实有时候的确想去,但去哪一个就有些犯难,要是轮流去,他们会怎么想?
\r\n以下当然是这样,他们首先虔诚地祈祷,才开始吃东西,然后就开始踊跃发言,最后就开始问陈实是怎么看上帝的。
\r\n陈实想了一会,问:
\r\n“有一个问题我有些想不清楚,人到底因为是好人,才相信上帝;还是相信了上帝,就能成为好人?”
\r\n“这不是一回事吗,上帝就是唯一而全能的爱,仁慈和宽容,这不过是一个事情的不同方面。”
\r\n太太有些不解地问:
\r\n“那是不是在说,在没有上帝之前,就没有好人?”
\r\n“你没有读《圣经》,所以不知道,是上帝创造了一切,所以不存在上帝之前。”
\r\n“我们在中国的时候,并不知道上帝,但我想不能就说没有好人。”
\r\n“上帝是真实存在的,不能说你不知道,就没有上帝。当然,中国肯定有好人,或者说人人都有向善的一面,那正是因为我们是上帝创造的,所以上帝就播下了虔诚的种子。”
\r\n陈实听到这话,不由地想笑,物质是存在的,不管是不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加速器不够大,所以还不知道那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怎么那个唯物主义和宗教居然这么相似。于是他又说:
\r\n“其实我说的是,当我们说上帝是好的,仁慈的,实际意思是好有一个标准,上帝合乎这个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又是谁制定的呢?上帝证明一切,那么上帝应该由谁来证明呢?”
\r\n“上帝不需要证明,万物无时无刻都在证明其全能。”
\r\n陈实感到那个唯物主义又回来了,其实他是相信有个冥冥天意的,但却感到和这些人有些不合拍,如果上帝是全能而创造了一切,那么说他是好是坏就没有意思了,所谓好坏不过是人给加上去的。
\r\n他总想,如果没有那一碗蛋炒饭,自己恐怕还在农村种地。有些人一边开着汽车,住在美国式的大房子,却在怀恋过去的中国;现实拿着美国公司给的不错的薪水,却动不动骂人汉奸,不是头脑有问题就是虚伪透顶。他甚至经常认为这些人是不是在说反话。
\r\n要不然就是一些loser,在美国混得不好,却不能毅然回去报效祖国,因为那个国家并不欢迎他们,有谁会喜欢满腹牢骚的人呢。这里还可以在网上胡骂一通,中国可行不通。这些可怜的人恐怕是知道的,留在美国就是不想连这一点乐趣都不能有。
\r\n他有时真正对这些人有一些同情,虽然按照他们自己的逻辑,是不值得同情的。他们所推崇,向往的那个社会现在并不存在,实际上从来就没有存在过,那是一件挺悲惨的事情。
\r\n陈实总认为,在美国只要不是太笨,而且肯努力,是可以混得不错的,就像自己在这个小镇,他们的家庭收入肯定比大多数家庭都要高。而且自己如果书读出来了,收入还会上一个台阶,在美国是可以努力的。其实在中国也是这样,只不过像他这样没有背景的人会困难得多。
\r\n其实他真正是想回国的,但不是现在,如果没有家庭背景,那就得有在国外高管的背景,不然回去就有些难受,就是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将来的孩子负责任。
\r\n他总是以为,Loser就是失败者,到哪里都是loser。
\r\n\r\n
终于太太有一天对他说:
\r\n“你说说怎么办,我现在一到星期四就有些紧张。说实话这里是人都是非常好的,和他们打交道挺轻松,用不着提防。但我就是不习惯在大家面前讲自己的私事或者私人感受,说实话我还不知道用英语怎么说。这个小镇的确各方面都真是好,特别是安全,根本就看不到陌生人,如果有,那会有很多眼睛盯着看。但是,我总觉得好像没有隐私了,我对你说话的声音大了一点,房东就会来对我说,要是我们去教堂,就不会吵架了,还甚至说,女人是要听男人的,因为《圣经》就是这样说的。
\r\n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怎么还会有人这样说。”
\r\n陈实笑了,说:
\r\n“我看你就应该住在这里多上教堂,你说话声音大的时候太多。等一等,让我把话说完,不要声音又大了,别人又要说你。
\r\n我们现在两个人的工作都还稳定,如果一个人出了问题也麻烦不大,干脆我们买新房子算了。”
\r\n结果他们买了以后,房价就开始涨个不停,陈实不由地想,上帝是琢磨不透的,表达他的意愿的方式也是很特别的。
\r\n\r\n
当他离开小镇的时候,一辆旧车冒着黑烟从他旁边飞逝而过,起码有60迈,从背影就知道那是丽莎,就是传说中的四点钟。他笑着摇摇头,感到一阵轻松,但也就在同时,背后的警笛响了,他突然感到了绝望,这个小镇他是逃不脱的。
\r\n他现在的期望真是非常低,只要车不要再出毛病。
\r\n\r\n
\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