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41)
2010 (40)
2011 (28)
2012 (32)
2013 (30)
2014 (33)
2015 (25)
2016 (24)
2021 (1)
2023 (1)
Sorry 和 apology
在南海撞机事件中,这两个词成为了外交热点。我们先查查字典,在新英汉词典:
sorry: 难过的,惋惜的,懊悔的,遗憾的,对不起的,抱歉的…….;
apology:道歉,认错,谢罪。
当然,没有例句,上下文,还是不能弄清楚的,现在就我的理解来解释一下。
这两个词的关键区别在于sorry 的那个事情不见得与我有关,起码不是故意的;而aplolgy则是我要负直接责任,而且恐怕是有意而为,还是得讲故事容易明白一些。
当朋友的太太跟人跑掉了,你只能说sorry,如果说apology意思就是你是那个人,说之前,你最好有挨几个重拳的准备。
如果你挨了几记重拳被打得头昏脑胀,然后终于向那个朋友讲清楚了你并不认识他的太太,不过因为不是外交官,说话没有咬文嚼字。当然,朋友不能为女人伤了义气,于是那个朋友要对你说:apology。说sorry,你就要坚持原则不干,脱掉外套而准备进行一场拳击比赛,因为你脸上的伤痕绝不是无意而为,像他不小心撞了你一下,人应该把事情弄清楚以后再动手的。
最好的例子是车祸,律师会告诉你,当责任还没有弄清楚之前,你不要轻易说sorry。因为对方车一塌糊涂,你的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大家一样倒霉,你sorry了对方,就会处在一种不利的地位,法律是不能理解你的好心的。有点像你的朋友拐走了你的太太,你对朋友的太太说了sorry,而她没有sorry回来。其实你们的损失是一样的,那么就是她正在怨恨你,怎么这么大的一个人管不住太太(太太一般是不会反省自己的)。当然,如果她也sorry回来,那就有戏,说不准会弄个皆大欢喜。
说apology在车祸中是绝对不行的,因为那你有故意撞对方的嫌疑,也要有挨拳头的准备。当然,如果对方是一个美丽的女孩,你动心了,那不但是apology,什么都可以说,不过那是另一个故事了。第二种情况下就复杂了,说apology的意思有点你是故意要太太去勾引对方的先生的,我估计会有二种结果,一是那个太太大怒…….,我想男人都知道女人这样会有什么后果,总之是很危险,况且美国枪支是合法的。第二个结果就会有些戏剧性,因为她正有此意,说不定也有apology的理由,结果就是……
总而言之,相当复杂的,可以说有些时候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点到为止。
中美双方南海撞机事件中,就是利用这种语言的不确定性,各自找到了台阶,和平收场,所以说语言的这种性质并非都是坏事。
不要认为这种问题只是在翻译中才存在,只能说在翻译中这个问题被放大了,显得更为突出,因为在母语中,你已经训练成一种无意识的娴熟。比如说,我想可以说美国政府说sorry,意思只是表达一种类似于同情的歉意,并没有承认自己有什么过错。因为中国飞机没有了,还死了人,显然损失要大得多,说sorry也没有什么不妥。因为美国人的sorry是漫天飞,这不算什么。关键是美国人和飞机还在海南岛,得赶紧弄回来,如果不是这样,我琢磨美国政府是连sorry都不会说。
但是,中国政府可以说,这个歉意就代表了美国承认了自己要付责任,不然就不应该有什么歉意。
这里的歉意,恐怕说到底有一种文化传统的区别在里面,各有各的理由,仍然是说不清楚。其实认真说来,人对词语的理解都是有点各取所需的,不仅在那些政治家对哲学,宗教的拴解上,而是大家都有这种倾向。
我在这里并不想讨论此事的是非曲直,对政治家的语言把戏我缺乏兴趣,见得太多,没有多大的意思。我想说的是维特根斯坦后期的哲学,在其中他认为,语言的意义不能脱离背景,而那种背景却是无论如何无法用语言来明确界定的,也就是无法界定的。所以说,语言要是能够有意义,能够彼此沟通,实际上相当于一种游戏。
所谓游戏就是有一定的大家都认可,遵守的规则,才能够玩得下去。围棋又被称为手谈,同一个规则,双方尽量平等,因此就能有:你这一步的意思是说对方贪心,所以我要打入;你下一步的意思是对方太保守,所以我要欺负一下,如果水平相当,当然能相互理解。
但是这只是一个比方,人的日常语言比游戏就不知道复杂多少,围棋最后是可以数空而算出输赢,语言则没有这种办法,所以,说话就要声音大,发帖就要数量多,才能把对方压住。最好是有专政机构作为后盾,那就是赢定了。
我们知道,下棋实际上是可以用逻辑来计算的,比如计算机已经打败了象棋的世界冠军,围棋还不行,但只是因为技术的限制,从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而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则证明了一个复杂到了一定程度的语言(日常语言是最复杂的语言),是不可能建立在逻辑的基础之上。
但是,这个比方还是有些用的,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语言的最根本的东西。语言就是学习一些规则,你正确运用了这些规则,就能请女孩子去看恐怖电影(据说这时候她靠你比较近),没有,一巴掌算是轻的。孩子就是从类似的成功和失败中一步步来学习语言的。
当然,如果只是这种说法,维特根斯坦是不值得天才哲学家这个称号的。教人怎么哄女孩子,那种恋爱大全(恋爱小说就可以认为都是)很多,但我认为全无用处,出自一个最简单的逻辑推理,如果一个人真正掌握了恋爱语言,是没有时间来写书的。这就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语言是太复杂了(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是人的一部分,我们弄懂了语言,才能理解人,反之亦然),复杂到我们只有失败的教训,而说不出成功的经验。
还是言归正传,说维特根斯坦。他是一个哲学家,所以他关心的问题是:这种规则是怎么来的,其合理性是什么?换一句话可能比较好懂,语言是如何与那种客观实在发生联系的,那种关系到底是什么?
用不严格的话来说,就是主观(思想)和客观(你周围的世界)的关系这个哲学的永恒命题。他是不会说主观,客观的,因为这二个字完全没有明确的含义而无法进行讨论。而语言就是一个能够确定的东西,你写和说的东西,当然,能够讨论这并不意味着能够有一个结果。
在《哲学研究》的前言中,维特根斯坦说出的大意是,他不能够提出一个哲学理论来总结这个世界,虽然这是过去的哲学家最热衷的事情,因为这从语言逻辑的角度来说是根本是做不到的。最后他说:
“我发表这些思想时是怀有疑虑的。这一著作本应以其菲薄的内容在这昏暗的时代给一些人的头脑带来光明,这并非不可能,然而,不言而喻,这多半做不到。
我不愿用我的著作使别人免于思考。然而,假如可能的话,希望它能激发别人的思考。
我本想写一本好书。这个愿望没有实现,而能够用于改进它的时光已经流逝。”
他说疑虑我以为是实话,因为他生前只出版了一本书,《哲学研究》是死后才出的,他恐怕是一个相当谨慎的人,认为自己思想总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撇开他是上个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在这里他的文笔非常好,流畅而悲凉,挺感人的。这番话写于1945年一月,二战正把欧洲弄得一塌糊涂,说昏暗并不是文人在弄骚。
第二句尤为重要,值得品味。他的意思实际上是哲学著作的真正功能是启发人的思考,而不是去总结什么世界。
这里也得说明一点背景,维特根斯坦著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是:他总是企图从语言逻辑的角度来为哲学化一条线,之外是哲学不可说的东西。
比如语言,肯定是与心理和生理有关的一个东西,但是,哲学家是缺乏资格谈有些命题的,因为只有科学才有发言权。在某种程度上,我以为他最大的贡献就在与此,至于那条线划得你能不能同意,那也是另一个故事了。
这好像可以看成是科学和过去哲学的关键不同之处,科学家总是十分谦虚,承认有很多未知的东西(特别在申请课题的时候),而那些哲学家却喜欢大包大揽,从自然规律到人类发展的规律,他们的理论都可以解决,但是,真的有这么好的事情吗?
所以说,我看到有些人对他的解释总是不怎么满意,他们好像在模糊这条线,这恐怕不是维特根斯坦的本意,这是我写这些东西的原因之一。
至于那条线到底是怎么样的,我肯定不能说知道,我想他本人也未必能确定,因为他已经说了自己也有疑虑。从某种角度来说,把那条线弄清楚了,哲学就清楚了。
“然而,不言而喻,这多半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