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戈雅和梵高

(2013-12-19 08:04:40) 下一个

 

                                                  戈雅和梵高

 

 

我这里讲的只是西方绘画史,更严格地说,是西欧绘画史,因为俄国有非常杰出的大家,如列宾列维坦契斯恰科夫,但本文并不涉及他们。也就在同一时期,俄国也产生了世界一流的作家和音乐家,那些名字我想用不着提,人们不会遗忘,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现在仍然是古典音乐会上最经常演奏的作品之一,那是俄国艺术的黄金时代,大概艺术家和鱼一样,是一拨一拨的。

近代绘画大致可以认为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的,最著名的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当然,他们都是意大利人。《蒙娜丽莎》之所以那么有名,就是因为那开创了一个画人的时代,因为在此之前,人们只是画神,而《蒙娜丽莎》则是一个真正的人,从形式到内涵,都是人,而不是神。

就我个人的观点,并不会把“断臂维纳斯”(二千年前古希腊人的作品)看成神,而是看成一个美极了的人,那种曲线可是不容易看到的哦,中国的传统是断然不会画光着身子的女神,那成何体统。在这一点上,我倾向于西方(说我有点色也没有办法),真正的神应该是用不着什么装饰,本身就是美。

反而是那种假神,才是想尽办法用各种冠冕堂皇外衣,弄得人晕乎乎的,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如果你有安徒生童话中的那个孩子的眼光,恐怕就能看穿里面是什么货色。

 

接下来最重要的人物应该是荷兰画家伦勃朗,把他的画和《蒙娜丽莎》拿来对比一下,很容易看出不同。前者是看不到光线的作用的,人物是平板的,手,衣服,脸都是清清楚楚,没有虚实的对比。

伦勃朗的绘画就完全不同了,衣服和手往往是虚的,有很多画采用侧光在脸上来表达人物的立体感,虚实,层次都出来了,其表现能力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的传世之作《夜巡》就能够非常好看出来,光线主要集中在前面二个人身上,光线的感觉非常强烈,背景颜色深而虚,就有了一种非常深远的感觉,不光是人物的表情,而是整个画面都变得非常生动。

从他以后,《蒙娜丽莎》那种平板板的绘画在大家中就再也看不到了,所以说,他的一代宗师的名头可不是虚得的。

与伦勃朗同一时代有另一个荷兰画家弗美尔,我原来根本不知道此人,但在纽约看了几副他的画以后,认为一点不比伦勃朗差,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名头远不及伦勃朗。

 

之后就是浪漫主义,《维基百科》说:“当欧仁·德拉克罗瓦创作这幅作品(《自由引导人民》)时,他已经是法国油画浪漫主义画派的领军人物了。作为生于启蒙时代的法国人,德拉克罗瓦不喜欢以强调精确细致作画为特征的学院派油画艺术,而倾向于使用更为奔放自由的笔触和明丽强烈的色彩。”把这幅画和伦勃朗比较一下,看不出不同就不应该了。我想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这种画的着重点在表达一种情绪。

这幅画很有点意思,因为它说出了浪漫主义和革命的关联。在那个时代,浪漫主义席卷了整个欧洲,首先从文学艺术开始,然后扩展到所有的领域,就像那幅画所表达的,法国大革命与浪漫主义有极其深的关联。

浪漫主义要打破传统对人的种种约束,高举着感情的旗帜,非常成功而有效。这段历史在这里我不能用简单几句话来说清楚,我只希望大家知道一个历史事实,法国大革命是以拿破仑独裁而收场的,因为靠浪漫,靠打破约束不可能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我们大致还可以说,所有的革命都是有浪漫主义的成分的,最后的结果几乎都是一个独裁政权。

所以说,不喜欢独裁的人就不应该喜欢革命。

 

再以后就是印象派,名称来源于莫奈的一副作品《印象·日出》,《维基百科》说:“印象派畫作常見的特色是筆觸未經修飾而顯見,構圖寬廣無邊,尤其著重於光影的改變、對時間的印象,並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做為描繪對象。”如果说浪漫主义重在表现情绪,那么印象派就是在表现印象了。

谁的印象,当然只是世界在作画者眼中的印象。在那些画中,看不到清楚的东西,只有用颜料堆积出的光和影,因为在那些画家的眼中,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就只是一大堆光和影。

虽然任何名画都值得现场看,和画报上完全不同,但印象派我估计在计算机上看是什么都看不到的。当你走近那些绘画的时候,可以看到清楚的笔迹,但只是一些颜料的笔迹,你要慢慢地退,东西就逐渐出来了,天空,船,人物等等等。

我不相信画家作画的时候是经常退的,所以说,他们对色彩,线条这一类东西的把握能力是惊人的,这一类画家都一定得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不然不可能做到。当然,我知道有人喜欢抬杠,说,为什么要我退来退去,我是在博物馆,不是在健身房。这样就涉及到一个比较根本的问题,既:你到画廊想看什么?

如果你要看像不像,那就走错了地方,应该去摄影展;看人物的表情,那就应该去电影院。对我来说,是要去看那些天才的想象力,弄出那些相当虚而又美的东西是要惊人的想象力的。当然,你觉得想象力没有什么用的话,那最好的地方就只能是商店了。

 

总的说来,绘画是越来越抽象,越来越走向自我。《蒙娜丽莎》是很有些类似于照片的,伦勃朗就很有些差别了,《自由引导人民》就离照片很远了,到了印象派,那就是摄影根本无法表达的东西了。

这里大致能看出创新是艺术的灵魂,想要成为大师,就必须得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前人有所不同,得走到时代的前面。我哥哥长期居住在巴黎,那个时代的绘画作品主要都是在欧洲的博物馆,他到美国来,就是想看一看美国画家的东西,那是在欧洲看不到的。据他说,美国有一些非常好的画家(不是现代派),我陪他看了不少,的确很厉害,但是,这些人永远无法和伦勃朗和戈雅相比的,这不光是一个才华的问题,而是时代变了,你画得像戈雅是永远成不了大师的。

有点像后人写律诗,用鲁迅的话来说,唐人已经把好诗写完了,写尽了,再也无法与之相比。

 

那个时代的画家基本来自三个国家,西班牙,荷兰,还有法国。法国最厉害,巴黎是画家的天堂,著名画家几乎都和这个城市有关联,戈雅到巴黎学习过,梵高在那里住过很长的时间,毕加索就不用说了,凡是我没有提到国家的,都是法国人,太多了。

荷兰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但大牛的画家却不少;英国只有一个透纳,其它都可忽略。让人惊奇的是德国,西欧最大的国家,在那一时期却基本缺席。德国在文学上有最好的浪漫主义,音乐就不用说,却不知道为什么独缺天才画家。

 

在这以后,就是所谓的现代派,还有后现代派,坦率地说,我都不怎么看得懂,不适合讲这些东西。当我站在美国画家波洛克那副名画前面的时候,我根本不知所云,但不论如何,对一亿美元总是应该有一些敬意吧,于是咬着牙看了半天,终于悟到了一点东西,他们一定是数上面的点和线条而算出价钱的。

就像我们知道的,这个世界到处是美国阴谋,偷袭珍珠港是,经济危机是,连9.11有人认为也是。那么在画画方面。自然也是缺不了的,有人就干脆认为,现代艺术就是完全是美国的一个大阴谋,他们有钱,通过哄抬物价,把一些谁都不懂的东西弄出名,其实就是占领艺术的制高点,把话语权从欧洲夺过来。

前几个我是不信的,至于画画,我不懂,大家拿主意吧。

 

还有一类画家,比如挪威的蒙克,他的《呐喊》名气极大,中国现在也有这样画家,像那个画全家福的,还有刚刚出名的《最后的晚餐》,很多人认为那是在画思想,哲学,总之在表达一些观念,和传统的所谓美术关系不大,虽然我认为那些画当然不能说不是艺术作品,也同样能打动我,但是,反正我在这些画中是看不到美的。

 

所谓的懂就是这幅画能打动你,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这样看,我最喜欢的就是西班牙的戈雅和荷兰的梵高了。

戈雅在绘画上,个性极端鲜明,真是反叛精神十足,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表现出完全与前人不同,不但是他的那副女人裸体,他的《180853》,画的是一个枪决的场景,笔调狂野,光线集中到一个临死前的人绝望地展臂高呼,其它都是有几分虚的,看得很有几分震撼,这种画在那个时代也只有戈雅画得出来,这幅画非常有名。

他“后来有画了许多关于战争、死亡、疾病的主题,他的画作《农神吞噬其子》简直是一幅噩梦,描绘的是罗马神话农神为了防止自己的子女推翻自己的统治,将孩子一个个吃掉的故事,但描绘的农神萨坦类似魔鬼,活灵活现地在吞噬一个成人。”《维基百科》

此画具有极深的隐喻,从小处看,所谓神为了权力是要食子的;从更广阔的角度说,人类历史大致可以这样看,都是人以各种神的外表,以血淋淋的方式在吞噬众人。从此画大致可以看出戈雅的不凡的深度,以此种方式表达出来,真是让人叫绝。

对戈雅感兴趣的人,不妨去看《戈雅之灵》,这部电影有现在正当红的明显,至于是不是完全史实,我不知道。但有一点我是知道的,天主教在西班牙一贯势力极大,是天主教的最后堡垒。我想由此能对戈雅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有所了解,对了解他的绘画寓意,反叛,那种独立思考,以及对现实的无声抗争。

《维基百科》引用一个评论家的话:他是一个在理想方面和技法方面全部打破了十八世纪传统的画家和新传统的创造者……正如古代希腊罗马诗歌是从荷马开始的一样,近代绘画是从戈雅开始的。

 

德加有些肖像画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戈雅的影响,深色的背景,忧郁的表情,明显不同在于人物有些变形。虽然戈雅的人物肖像画不存在变形,但是他的创作绘画就有了,比如《A Pilgrimage to San Isidro(我不知道中文名字),里面的人物都是有些怪七怪八的形状,看了这副画,就能知道后来毕加索那些三角形的脑袋是怎么来的了。

就我比较简单和直率的脑筋看来,就是神经病在画神经病。但我哥哥说,这副画的内容要比毕加索的画要丰富多了。戈雅创作这副画时,已经耳聋,正饱受疾病的折磨。里面有几人张了大嘴,大概人都是喜欢说,喜欢喊,但戈雅反正是听不到,我们当然也这样。画家不过是在表达自己的眼中世界,戈雅看到的众生相大概就是这样。我能理解他的感受,但确实是悲观或者绝望。

后来的画家有不少把人物不是画成椭圆的脑袋,而是七形八状,有时甚至于缺了一块。我想可以这样来理解,现实中的人们,包括我们自己,实际上都是有些变形的,因钱而变形,因人而变形。比如我们经常说,有人完全没有头脑,那么在画家来表达,自然就是一个残缺脑袋。

我可以有一个更形象一点的比方,人年轻的时候,往往下半身比较大,因为往往是那个东西在起主要作用,不是脑袋,那时候的激素太强了,谁去听理智在说什么。

 

我对戈雅生平的了解仅仅限于百科全书,从那上面看,他其实过得很不错,是上流社会的宠儿,并没有遭到严厉的宗教迫害,可能与王公贵族的保护有关。这里大概要知道,他画的贵族贵妇(收了钱),不能太放肆,他的内心是只能通过另外的作品才能略知一二,那一定是一个不安,痛苦,挣扎的灵魂,不然怎么可能画出那样的东西。

与戈雅相比,梵高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倒霉蛋,失败者,生前根本没有人能理解他,画也完全卖不出去,一生都在穷困之中,最后恐怕是疯了,然后自杀。而现在谁要有了他的一幅画,那铁定是有钱人。只是那些画现在再怎么值钱,他也不能享受一分一毫,还有比这更倒霉的人吗?

将莫奈的绘画和梵高的放到一起,可以知道二人的差别有多么大(他们可看成同一时代),这不是说表现形式,而是所表达的所谓印象。莫奈的绘画,特别是晚期的,有一种悠然自得,用一种恬静笔调来叙述大自然的光影和色彩的绚丽。

梵高则完全不是这种印象,他的绘画似乎永远有一种躁动不安,其名画《星空》很有代表,紫色的云是卷曲的,那颗树也是弯曲的,这种景象我觉得没有人能真正看到,但在画家的印象里,事情就是这样。

如果说戈雅的人物肖像的绘画中,那种无言的忧郁深深地打动了我的话,那么在梵高画中,就更进了一步,不止是忧郁了,而是延伸到了愤怒。一个人忧郁的时候很可能什么都不说,但愤怒时还保持沉默就让人害怕了。

从戈雅晚期的画来看,我总认为,由于疾病,他可能有一些癫狂了,而梵高后来肯定是神经错乱了。因为他们都是属于现在最走红的画家之列,这会得到一个让人不安的结论,似乎人只有疯疯癫癫一些,才能理解,表述这个很有些荒诞的世界。

 

记得我在十几岁的时候,曾经和母亲谈起陀思妥耶夫斯基,她却有些担心地望着我,说:

“你不应该读这样的小说的,你这个年纪不该有这种忧郁。”

她希望我是一个快乐的孩子,远离忧郁。但是,如果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忧郁的,那么以她一个人的力量,怎么能让我永远欢乐。实际上,这个世界很可能就是忧郁的,因为我从那些名作都看到了这个东西。或者说,我的内心深处其实是很有一点忧郁的,因为我喜欢戈雅和梵高,但是,不知为什么,我尽量隐藏,不让人知道。

到了我现在这个年纪,开始有些理解母亲了,她肯定是知道什么是忧郁,不然为什么她害怕我这样,但是,我写不出忧郁的母亲,因为在她面前,我不能感到忧郁。

 

我和哥哥有一次到新英格兰看红叶,那是一个阳光明媚而凛冽的清晨,往远处看,群山连绵起伏,都是色彩斑斓的五颜六色,刚刚升起的太阳还不足以驱散云雾,于是就能看到环绕在林间的轻纱,时隐时现,若现若离。在近处,几棵高大的树上满是金黄的叶,从逆光看去,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阵秋风卷来,各色的叶像雪花一样纷纷而下,铺满大地,洒到我的头顶,让万物都染上秋的颜色,我就融入这色彩之中。

这时他问我:“你看这个路是什么颜色?”

我想大家都知道柏油路是什么颜色,但是,却知道不能说,因为从小他就喜欢取笑,奚落我,那一定给了他很多快乐,而我早就下定决心不再给他这种欢乐,这种感觉这时又回来了。于是我装模作样地思考了一下,说:

“这个路是紫色的。”

“你还不错,不过在我看来,是青色的。”

其实在我看来,有阳光的地方,是带着蓝色,而在树的阴影下,路却是呈现出一些紫色,我之所以不说蓝色,是因为紫色在西方是帝王之色,被认为自有一种华贵。不过青色,我是怎么都看不出来的,根本就想不到。

可能忘记说了,我哥哥是一个画画的,艺术家眼中的世界与我们这些俗人是大不相同的。过后我却很有些后悔,老实惯了,我应该说是大红或者大绿,那他会认为我是高更转世;或者干脆说:

“什么路?我就根本没看见什么路,只有一些随风而跳动线条和光斑在我的眼中。”

那他会认为我是波洛克重生,下巴都会惊讶地掉下了,那还是很好玩的。不过说实话,我的确是看到那种景象,但要画出那种印象来,只能是大师,而且我怀疑能很全面,大自然所呈现出来让人震撼,销魂的美丽,那种雄伟壮丽,那种风情万种,是远远超出人的表达能力的,所以自己所看到的,在那个时刻的美,是永远无法表达的。

任何人只要能用任何方式,表现出一二,必将和那些印象派大师并列,永远不会被人忘记。

当我们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的新楼,那是贝聿铭的名作,看到许多地方都是空荡荡的,我突发奇想,说:

“我想明天我们应该拿一张你的画挂到这面墙,不要怕,不会进监狱,你又不偷东西,而是送东西,看到别人缺少应该有的,送一送是表现你内心的仁慈,没听说过送东西违法。

不管怎么说,这种行为艺术一定会使你举世闻名,怎么样,咱们试一试?”

但他却对行为艺术不感兴趣,太让人失望了,于是我在艺术上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又一次被扼杀了,唉,回回都是这样,我就是这样被埋没的了。

 

最后作一个说明,以上只是一个爱好者从自己的角度领悟到的一些心得,经不起深究,也就是说,值不得大砖头。而且艺术这个东西,不可能有一致看法,所以像我这样的人,也是可以胡说的。

我只是想为像我这样的爱好者给出一点线索,好理解那些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而且是一条极粗的线索,比如我没有提到库尔贝,那种现实主义与浪漫派我看不出有什么根本的不同。也没有谈米勒,“以鄉村風俗畫中感人的人性在法國畫壇聞名。他以寫實徹底描繪農村生活而聞名,是法國最偉大的田園畫家。”《维基百科》他的东西当然很美,但却不是我最喜欢的画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taiyang星星 回复 悄悄话 有机会请楼主看看fongwei liu 的油画吧,奔放的笔触,动人的伦勃朗光线,让人痴迷不已。
达理 回复 悄悄话 德国产生不了大画家,或许跟那里的的气候有关。寒冷利于理性思维。
西班牙是产生天才画家的地方,跨过比利牛斯山脉一路向南,没有了西欧的阴冷,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热浪一路奔涌,使得西班牙的常年阳光明媚,那里的人激情宣泄,更利于形象思维,艺术创作。委拉斯凯兹,戈雅,毕加索,达利,高迪,Miro,等等,绘画,音乐舞蹈,小说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
zephyr2012 回复 悄悄话 love 维美尔。
落花无意 回复 悄悄话 写得真好!
sodapop 回复 悄悄话 Like this one.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