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读维特根斯坦(弗雷格)

(2013-01-17 07:33:05) 下一个
读维特根斯坦(弗雷格)

罗素曾经讲了个笑话来嘲讽那些过去的哲学:
“地球是怎么能浮在空中?”
“是一个大乌龟驮着在。”
“那么乌龟在哪里?”
“乌龟还能在哪里,当然在海上。”
“海又在哪里?”
“海只能在地球上。”
“那么地球到底在哪里?”
“笨蛋,我不是告诉你了吗,地球是被大乌龟驮着在。”
这在逻辑上被称为循环论证,是最常见的逻辑错误之一。不过我们不要笑话别人,我们自己就经常犯这样的错误,我举一个在网上很容易看到的思路:
“某某某做的这件事一定是坏事。”
“你怎么知道他做得是坏事呢?”
“因为他是一个坏人。”
“那为什么他是一个坏人?”
“笨蛋,我不是说了吗,他做的事都是坏事。”
你可以说,此人是一个坏人,所以他总是做坏事,但是,不能又反过来,这个逻辑就有问题,你只能从别的方面来说他为什么是一个坏人。比如说:科学家找到了一种坏人基因,此人有这个基因,所以天生他就是坏人。甚至还可以说,此人跟一个大坏蛋好得穿一条裤子,所以他就是一个坏人。这种说法虽然也有问题,你得想办法证明那个坏蛋,但这一句话本身却不是循环论证。并没有这个致命的逻辑错误。

语言中的概念不可能用定义来解决,道理非常简单,比如说,你用B定义了A,那么B怎么办,只好再用C来说明B,可接下来C又是什么呢,这样下去只能是永无止境,什么都得不到。
如果你认为得到了什么,居然有了头,那一定就是踏入循环论证的怪圈,一定的。

这里自然有一个大问题,循环论证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逻辑错误了,为什么那么多年西方哲学家就不能发现呢?奥古斯丁,阿奎那都是极有才华的人,但是,就像罗素说的那样,上帝挡住了他们,或者换一种说法也许更贴切,他们有上帝作为依靠。
上帝是一切原因的原因,上帝创造了一切,当然也包括逻辑。其实他们当然是懂这些最简单的逻辑的,但是因为上帝就是那个另外的根据,概念是神给的(柏拉图的理念论),什么东西最后都能在上帝那里找到落脚点,自然不会有什么循环论证。上帝的怀抱自然是很温暖的,他指引人,关心人,能保证人类有一个千年胜世,但是这种信心却主要是因为科学的原因而被彻底打破了。
如果没有了上帝,任何概念都必须得重新审视。什么是人,在原来这不是问题,上帝创造了人,这个概念有上帝作为依靠,坏人就是不信上帝而撒旦占据了灵魂。没有了上帝,怎么能够判断好人,坏人呢?直截了当地说,没有了上帝,你不用循环论证,就不能说谁是坏人,好人。
“某人不相信上帝,所以他是一个坏人”,这句话和在文革中“某人不相信社会主义,所以他是一个坏人”,或者今天的“某人不相信民主,所以他是一个坏人”,其实都没有什么差别,都是在经院哲学的框架里下的结论,没有说出什么新东西。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的开始感谢了两个人,一个是罗素,另一个是弗雷格,甚至进一步说:是弗雷格激励了他一生的哲学研究。罗素是他的老师自然不消说,弗雷格恐怕知道的人就要少得多。
不知弗雷格是非常之低调或者非常超前,他的工作开始时几乎没有人知道,甚至连罗素那样在这个领域中非常活跃的人都不知道。皮亚诺又独立地发现,罗素是从皮亚诺那里知道,立刻认识到其极端重要的意义。
可见得语言哲学那一滩东西并非是个别人的心血来潮,而是哲学要摆脱宗教而发展的一种必然。到了后来,弗雷格被人认为是亚里士多德以后最伟大的逻辑学家,是数理逻辑和分析哲学的奠基人。

弗雷格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并被后人广泛的继承,就是:
词只有在完整的句子里才有意义。
这一点是和过去的哲学有着天壤之别,完全是对过去哲学的一种彻底颠覆。
我争取用简单一点的话来形象说明这种颠覆,准不准确我并无把握。
过去的哲学是建立在某些词语概念之上的,比如说像精神,物质等等等,它们就像一块块砖一样,构建起某些哲学大厦,结构可以极为精巧,也十分有力,可以把所有的东西都包括进去。
甚至不能说有什么逻辑错误,前提是承认柏拉图的理念论。神规定,制造了那些砖头。但是,如果我们不相信天上有所谓的金山,那些大厦就立刻崩溃了,无药可救。因为我们说不清楚什么是物质,精神,或者说,各人看法并不一致,在这个基础上来讨论哲学问题不可能有意义。
下面就要讲到维特根斯坦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了,人们称为原子论。我以为这样用以下的方法要好懂一点。
首先,我们得承认语言是一个有用的东西,能表达某些意义。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不承认这一点,维特根斯坦就不会去写书了。那么,既然我们认为词不能是砖头,那么就只有句子了。
而且是相互有着某种独立性的句子,意思就是这些句子像原子构成物质一样,构成了我们的语言。所谓的独立性不能理解为毫无关系,而是说它们的意义有独立性,不然的话,就会出现你依赖我,我依赖于他,那就又完了,什么都没有了。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理解维特根斯坦在这本书中反复强调的要点了,语言中逻辑,结构是重要的东西,句子的用处就在于此。

我以为学理科的人很容易理解这种观点,因为科学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这样的一个东西。
比如说牛顿力学的三个定律,它们是彼此独立的,去掉任何一个,不会影响到其它二个的存在,当然,如果它们有蕴含关系的话,那就可以把它们减少。但是,如果说它们毫无关系,那就是把中学学的物理给全部忘光了。
这三个定律拉起一张无比巨大的网络来,把所有经典力学现象都加以概括,如果少了一个,那就不行了,这个网就不完整,有了一个大洞,就什么东西都难以网住了。从这一点上说,它们关系密切。
或许可以这样理解,一篇好的文章就应该是每一句话都是必须的,有独立性的,不然就在重复,是废话;同样的,每一句话之间又应该有一种内在的联系,不然就离了题,这种作文只能得0分。
如果有些物理现象是牛顿力学所不能概括的,那就它们就不是属于经典物理的范围。现代物理不能说是否定了牛顿力学,而是在不同的层次中讨论物理问题,在不同的层次中自然是结构不会一样。牛顿力学和量子力学不是那个对错问题,它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反映了物理世界的某种结构。
我想搞物理的人都不会认为量子力学是一个极终真理的东西,将来几乎肯定我们会进一步发现新的理论,这同样不能说量子力学就是错误,而只是说我们在更高的层次来讨论问题了。

再来看另一个方面,像质量这样的最基本的物理概念,根本不能靠定义来解决的,否则就跟前面所说,这个定义如果不踏入循环论证,将永无止境。
而是反过来的,是在牛顿力学那些完整句子当中,质量这个词才具有了意义。这一点学了现代物理的人就很容易理解,因为在相对论中,质量这个词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现代物理是建立在完全与经典物理不同的观念之上的,如质能转化,波粒二相性等等,实际上所谓理解现代物理就是建立这些概念,或者说,老师就是要考这些东西。
也可以这样来理解,我们现在(也许是永远)并不能知道什么是物质,正是因为要知道,我们努力建造越来越大的加速器(我们不知道这个过程会不会有头)。由于这个原因,我们不能给出质量的最终定义。所以质量的意义依赖于在什么样体系中来看,也就是依赖于其出现在在哪个句子当中。

力等于加速度乘以质量,这恐怕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句子之一了。既然词不是那么重要,也可以说没有办法重要,那么这个句子的实质是什么,说穿了就是指明了一种关系,三个词之间的数学,或者逻辑关系。
所以说,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实质上是反映了世界的一个图像。那么在图像中,什么东西最重要,自然是逻辑和结构了。

在自然科学中,可以找到许多,许多的实例。
比如说,石墨和金刚石是由同一种物质而构成,它们的不同仅仅在于结构。我最喜欢的是生物学的例子,虽然生命我们不能完全了解,但这并不等于关于生命我们什么都不能说了,那么生物学就不存在了。世界的结构,逻辑关系在撇开词义,仍然是可以说的,这就是维所说的:语言关键之点是要和世界有相同的逻辑结构。
这句话可以说是理解维特根斯坦的最紧要的地方,其实我认为这句话并不是非常难懂,因为我们所说的科学从某种观点来看,就是这样的一个东西。生命是什么可以说是生物学的极终目的,我们也许永远不能知道,实际上我们做的就是了解结构,逻辑关系,至于我们能不能给出生命的完整定义并不是那么重要,一样可以发现干扰素来治疗癌症,尽管我们对癌症发生的机理不能完全知道。
从所谓的哲学观点来看,一旦我们真正知道了生命,反而生物学就完蛋了,失去了目标和动力。
我们现在用科学也可以给马下一个定义,所谓马就是具有特定一组DNA的生物。所以说,尽管你能够讨论哲学,如果你的DNA是那一组,科学家会一样地宣传你就是一匹马,你拿出什么理念都没有用,事情就这么简单。
当然这一句话就是非常复杂了,得写一本书。你得弄清楚什么是DNA,什么是马的DNA,用什么办法来得到,检测DNA,等等等,然后你才能用科学办法证明你不是一匹马,这就是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只有科学才是真正的知识。
实际上,DNA就是一种结构。

以上讨论仅限于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