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读史有感(斯宾诺莎)

(2009-10-29 09:13:35) 下一个
读史有感(斯宾诺莎)


斯宾诺莎(Spinoza,1632-77)从小学习犹太神学经典,慢慢地他发现自己不能够保持正统的犹太教信仰而且没有隐瞒,因此被逐出,父母只能和他断绝了关系,也失去了经济来源,靠磨眼镜为生。
有人出于安定团结的需要,出一大笔钱,只要他沉默,可他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对的而加以拒绝,可见他和中国现在的精英大不相同。于是有人就诅咒要他死,他真的只活了44岁,不过现在人们认为他死于磨眼镜而得的矽肺,是不是上帝行为就看你怎么想了。
当然,我肯定不是这样想,那时候人的平均寿命大慨也就是差不多。

斯宾诺莎有一点非常奇怪,就是后来尽管很多人对他的哲学并不同意,但对他品行却都是赞赏不已,我就没有看到有人说他的坏话,当然也许是我的书读得不够多。
比如黑格尔说:“要达到斯宾诺莎的哲学成就是不容易的,要达到斯宾诺莎的人格是不可能的。”
罗素说他:“是伟大哲学家当中人格最高尚、性情最温厚可亲的。按才智讲,有些人超越了他,但是在道德方面,他是至高无上的。”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对那些重要人物都作了评价,要他说好话可不容易。一般来说,对自己有渊源的哲学家,像休谟,好话就多一点;对于和自己对立的,像尼采,卢梭就有些刻薄;对那些极重要,影响巨大的,像笛卡尔,康德,也时有讽刺挖苦。这也是人之常情。
斯宾诺莎的哲学却与罗素的经验主义基本是对立的,但罗素却给了他个人不能再高的评价。

谈及斯宾诺莎的影响,一般都会提到马克思,其哲学是严格的决定论,应该就是来源于他。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很少有人谈到他对另一个犹太人的巨大影响,那就是爱因斯坦。
因为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我信仰斯宾诺莎的那个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的命运和行为有牵累的上帝。”
这好像不对,爱因斯坦肯定是上个世纪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人物。是他在量子物理走出了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他的基础上才能有凝聚态物理,才能有PC,网络。他的还有一个贡献是狭义相对论,这导致了核武器和核能,前者永久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版图,而后者则是将来人类唯一可靠能源,前提当然是要人类没有因为前者而灭绝。
总之,没有了以爱因斯坦为首那一帮物理学家的工作,这个世界今天可是会大大的不同,不过是好是坏就要看你怎么看了。 

下面来看斯宾诺莎说了一些什么。
“人的精神对神的永恒无限的本质有适当认识。”
这一句话极端重要,如果人认为对神的本质完全不能认识,一切宗教皆成为不可能。
在斯宾诺莎看来,万物都是神的一部分,都具有神性,“对我们所遭遇的事每增加一分理解,都在乎把事件和神的观念关联起来,因为实际上一切事物都是神的一部分。把一切事物当作神的一部分这样理解,就是对神的爱。等到所有的对象和神关联起来,神的观念便充分占据精神。
按斯宾诺莎的意见,一切事物都受着一种绝对的逻辑必然性支配。在精神领域中既没有所谓自由意志,在物质界也没有什么偶然。凡发生的事俱是神的不可思议的本性的显现,所以各种事件照逻辑讲就不可能异于现实状况。”《西方哲学史》
实际上他是想把宗教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而不是祈祷和神迹。
联系到他的另一些话:一切确定皆否定(你完全理解,确定了神,就是否定了神);完全肯定性的存在者只能有一个(神),它必定无限(因此你不可能完全理解神,因为你有限)。
他好像是说:我们不能直接理解神,但因为万物都有神性,我们就能通过周围人或者物来间接,部分地理解神,当你的理解越来越多的时候,就越来越自由。
再来看爱因斯坦的那一句话,就知道为什么他信仰斯宾诺莎的上帝了。
同样的,如果科学家,特别是那些做出了很大贡献的,如果认为这个世界是完全无法去理解,就不会去做毫无希望的事情,也就不会有所谓的科学。
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任何科学家和哲学家都没有办法绕开。那就是:
这个世界呈现的所谓规律,到底是这个世界所固有的呢,还是不过是我们以所谓科学的观点,结构来看时自然界时所表现出来的。
哲学流派,哲学家往往都是因为对这个的看法不同而贴上不同标签的。
也许有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是因为你没有看法,而是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这个世界是所谓“本质”上有规律的,但仔细想一想,这种说法并不是那么靠得住。
就像我们爬一座山,当你还没有爬到顶之前,你凭什么说这一座山是可以爬到顶的呢?同样的,当我们还没有彻底了解这个世界之前,我们又有什么根据说这个世界是可以了解的呢?
也许只是我们的幻觉,也许只是许多可能性的一种,也许只是一种方便,近似,当然,也可能就是有规律的。
问题是,我们现在并不知道。我们已经爬了几百年,那个山顶不是更近,好像是更远了,证据就以前有很多牛人曾经宣布,我们马上就要到顶了,现在则再也听不到牛人有这样说法了,也许是一说,马上就不牛了。
因此能有两种态度;一就是跟爱因斯坦一样,相信斯宾诺莎的上帝,认为万物都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我们于是就能够通过万物来了解自然规律。另一种就是有点实用主义,我们相信科学,是因为只能这样,到目前为止都没有错,或则干脆地说,我们从中得到了巨大的好处,等等。
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人可能在中间,有人可能偏向一边,也有人可能在不停地变化。当然,也有可能第三种可能,有人认为科学不过是扯淡,那就没办法谈了。
爱因斯坦正是因为相信“那个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就想法把牛顿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统一起来,这就是广义相对论,这应该是爱因斯坦最了不起,最酷的成就。
量子论和狭义相对论的产生都是因为原有的理论和实验结果不相容,没有了爱因斯坦,别人也能做到,实际上有人已经非常接近了。
而广义相对论完全不同,它纯粹是一个预测性的理论,爱因斯坦根本就没有直接的实验基础,是相信自然界是统一的产物。
1919年,人们在一次日蚀中,证明了光线的弯曲,那是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预言,使爱因斯坦变成了大热门,但在那以后的三,四十年,广义相对论没有多少人问津。
这有许多原因,战争,缺乏实验手段,它又没有直接的应用价值。所以说,没有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可能至少要晚三,四十年。
据我所知,直到今天,广义相对论仍然基本上没有应用价值(在GPS上有一点,但那可以用别的办法来修正,没有广义相对论也可以做到),所以很有可能,没有了爱因斯坦,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有黑洞,不过那对我们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实际影响。倒是可以吓唬一下孩子不要乱跑,有些地方去了是回不来的,或则是人进去了,变成射线出来。
但不能因此而小看它的意义,它完全改变了人类对时间,空间,宇宙的看法,知道人生是多么的短暂而脆弱,也许只是一连串偶然的结果。
它成为了双重典范,一是在构造物理理论上,如果不能做到像相对论那样简洁明了,自洽统一,又能在解释和预测现象威力强大,人们就不看好这个理论。
另一个典范可能更重要,告诉人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可以在理解这个宇宙上走得有多远…….。
也正是相信“那个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爱因斯坦把后半生花在了企图把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统一起来,这就是所谓的:统一场理论。
这一回上帝就没有像过去那样对爱因斯坦慷慨大方了,他失败了,被人认为是悲剧,从现在的发展看来,他不可能成功,这个世界比他想的要复杂得多得多。
爱因斯坦被称为是最后一个经典物理学家,因为他相信:上帝是不扔骰子的。玻尔的回答是:上帝是用不着你来教他做什么的。到了霍金,则说:上帝不仅扔骰子,而且是老手,把骰子扔到人看不见的地方。
霍金好像又回到了老路,我们不会知道上帝在干什么,他扔不扔骰子只是他的自由,我们毫无办法。
连猜不猜都是一个大问题。
爱因斯坦坚决的猜了,前面成功,后面大败。不过从他看来,猜好像更划算一点,毕竟他达到一个科学家能够达到的最高成就。霍金根本不能和爱因斯坦相比,他最多不过是二流人物,他所做的一切可以认为只是给广义相对论作诠解。
牛顿则根本不是猜,而是相信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上帝的结果。
话说回来,那些从事前沿科学研究,想弄出相对论那种综合理论的,不猜是不可能的,人必须得要有信念的支持。
讲了啰嗦的一大堆,只想说明一件事:那种把宗教和科学看成是完全对立的想法,有点过于简单化了,上帝和科学并不是隔得那么远……。





“自由人最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关于死的默念,而是对于生的沉思。”
我第一次看到斯宾诺莎这一句话,是在薛定谔那本著名的小册子《生命是什么》的第一页,立刻非常喜欢,但直到看完那本书,也弄不懂它和这句话有什么关联。
对这句话不同的人恐怕有不同的想法,虔诚的信徒肯定不喜欢这句话,它的意思明显是叫人少想天堂和地狱,不要因为恐惧或则将来的好处去信神,取悦神。
要理解这句话,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斯宾诺莎讲的自由的人。
大家都明白,人生下来就不自由。我小时候认为大人该有多自由,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等到我成为了大人,沮丧地发现,世界变了,小孩变得有许许多多自由了,大人却完全丧失了自由,这个世界好像总是在跟我作对。
人生限制太多,但并非坏事,人要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最后的终点恐怕不是监狱就是精神病院。于是很多人认为,自由不过是谎言,像一个美丽的肥皂泡。
虽然斯宾诺莎是一个严格的决定论,一切都是必然,那么人何以来的自由,因此他说的自由应该并不是我们如果有了一个亿,就可以不上班,周游世界。
而是在说,因为万物,也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神的产物,我们只有想办法和神合为一体,才能有真正的自由。
钱并不能给人自由,因为你一样要面对死亡的恐惧,无边的欲望,还要多了一样,害怕失去了钱财,哪里会有真正的自由。
在我看来,这句话还有一些别的深意,叫我们不要去相信任何对来世许诺的东西,这样的宗教多得很,有些恐怕不过是有人要你牺牲,他们好达到目的。
而是要想法在今生,在现在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人不会要求神的回报。”
这是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按照罗素的解释:他没说人不应希望神爱他,而是说不会希望神爱他。如果你没有读过有些该死的哲学书,恐怕还是弄不懂“不应”和“不会”的不同。
先讲一个笑话,有一个人欠了很大一笔钱,估计今生是还不了,就跟债主说:“你不要继续逼我行不行,反正我是还不清了,这样好不好,我下辈子做你的儿子,给你养老送终,披麻戴孝。”
债主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感觉是侮辱了自己的智力,他又说:
“那我下辈子跟你做牛做马,这该可以了吧?”
债主想了想,还是不同意,他叹了一口长气,无可奈何地狠下心来,说:
“那我只好下辈子做你的父亲,从小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带大,然后拿出所有的钱,尽量让你上最好的学校,当然是国外,再攒钱为你娶媳妇,买房子,还为你带孙子,最后把一辈子省吃俭用留下了的钱都给你,这样总可以了吧。”
这一回当然过了关。
你不是不应该要求儿子对你有所回报,你有这个权利,而是你不会这样做,因为你爱你的儿子,真爱就不会要回报。
照斯宾诺莎的说法,爱神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因为这样你的生意就会好,就不会丢掉工作;而是你会因此而得到自由,得到快乐和幸福。
实际上他说得还要残酷得多,爱神,那是你的需要,不是神的,神不会因此而感动,他根本不会在乎你爱不爱。
这话在今天的中国肯定不吃香,要一个完全不能回报的神有何用,如今是商品社会,讲的是等价交换。
但仔细想一想,这话还是有些意思的。如果我们把斯宾诺莎的神想象成爱因斯坦的自然界(爱因斯坦多半就是这个意思),这话就很有些道理。
根据广义相对论,这个宇宙存在超过一百亿年了,有人类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不管有没有人类,它都以自己的规律运行着,无论是不是有人类企图向它问问题,想了解它的规律,它都不会改变一丝一毫。
如果有一天人类非要跟自然对着干,弄得自己灭绝了,这个宇宙仍然会一样的运行下去,就跟它以前一样,难道会有什么不同?
你爱不爱自然界,与它何干。

有些人说斯宾诺莎生前就得到了很多人的敬爱;而罗素的看法相反,说他生前以及死后的一百年,都为大多数人憎恨,视为邪恶。
我赞成罗素的说法,倒不是因为他的名气大,而是斯宾诺莎的哲学和当时教会教义有太多的冲突而且不愿沉默,那时的教会有极大的权威。
像斯宾诺莎这样坚持自己的信念,又不愿意隐瞒的人,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让大多数人喜欢。用今天的话来说,台面上叫:这人不懂政治;私下的意思:这人一点都不乖巧。
不过我倒是真正有点喜欢他的哲学,倒不是对错,我总认为,把哲学家分为什么唯物,唯心主义,分成好的坏的没有多大的意思,他们只是谈自己的看法,造成的影响也许可以说是好是坏,但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的意愿,甚至是莫名其妙,他们并不能负责,只是有些政治家要拉大旗作虎皮罢了。
我喜欢是因为有点特殊的偏好,比较喜欢那些乐观主义的哲学家。斯宾诺莎叫人相信神,想法和神合为一体而得到自由,意味着他相信神是好的,是值得人去追求的,这是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
对比一下尼采就知道什么悲观主义。比如:“人类之伟大处,正在它是一座桥而不是一个目的。人类之可爱处,正在它是一个过程与一个没落。”
前一句挺好,加上后一句一看,全部变了味。似乎是说人类是一座通往没落的桥,不是光明,倒也没有大错,都是要死的吗,但“可爱”就太过分了。

最后,需要强调一下,我并不认为有资格来评价斯宾诺莎,只是谈谈自己对他哲学的理解,而且绝大部分是看来的,对不对,也并没有把握,读者只能自己看着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群思 回复 悄悄话 写的好! 各取所需吗,自讲无妨。 你读史,我读你的感就行了。
咖啡客 回复 悄悄话 很通透,多谢讲解斯宾诺莎。
小雪飞飞 回复 悄悄话 很有意思,尤其是“自由人最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关于死的默念,而是对于生的沉思”和“人不会要求神的回报”两段
dressup9 回复 悄悄话 真难懂啊。我们教会的牧师就说要做取悦于上帝的事情,就是说上帝是在乎我们的所作所为的。他那句话的确很残酷,让人快要丧失了希望。
闲人Filiz 回复 悄悄话 学习!
anahiyiyi 回复 悄悄话 上帝和科学并不是隔得那么远……
就是斯宾诺莎(Spinoza)的泛神论。
我认为"上帝"只是人类对客观自然界的最笼统的解释而已,是主观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