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官的欲望和快乐

活了这么多年,才发现自己是这么的感性,让我的眼睛带着你的心去飞。
个人资料
正文

每周一品 之《Namesake》解叶落归根

(2007-12-15 07:06:55) 下一个

每周一品  之《Namesake》解叶落归根

            印度阿三在中国人眼里向来是不入眼的,即使他们为我们贡献了佛教,少林达摩祖师和《西游记》的素材,为世界贡献了Karma Sutra,泰姬陵,瑜伽,甘地,和泰戈尔,我们好像更在意在上海滩的印度包头警察,1962年的领土之争,和他们的大国之梦,及海外国人对他们或褒或贬的评价。

       印度人虽有各种生活上的陋习,却和我们有共同的背景:当基督教大举入侵的时候,由于教条僵化的上层建筑,失去了理论的基础,根本无力抵抗,唯一的凭借,只有流传在当地多年所产生的文化惯性。和我们不同的是,他们之间由相互关怀和相互提携展示在我们眼前的乡情,在《Namesake》(http://www.verycd.com/topics/176728/ )里如甘泉一样,从传承久远 的五彩陶罐缓缓淌出,流入我们的心田。

       在海外长大的移民,可能要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找准自己的身份(Identity),去活得自如,活得心安理得,去承上启下,去展开有限的人生。其中最痛苦的时刻,可能就是高中和大学阶段了。一方面要面对家庭的传统,另一方面要努力稀释家庭烙在自己心里的印记,去融入新的文化,在掺和着荷尔蒙的年龄,这种扭曲和冲撞表现得特别强烈。自我否定,特别是对传统的否定,是个非常危险的字眼,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后怕和可叹。Amy Tan, Yo Yo Ma凭什么让人刮目相待,内心里对自己和自己母国文化的肯定就是他们的保证。即使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光辉,William Huang就是一个夹缝里的例子,虽然支持他的歌迷大多不是来自同胞。

            就在这样一个同样尴尬的问题面前,Nikhil在父亲突然离去后义无反顾地放弃了费心追来的女友,回到了血浓于水的心乡。无论女友再漂亮,再美丽,再为他的自信,生活,甚至事业锦上添花,没有了内心里生存的源泉,没有对“我是谁”的明确答案,一切的一切,都如隔世烟花,属于另一个世界,与自己无缘。

            知道为何“一厢情愿”不能持久吗?因为在一厢情愿的情愫推动下,人们看不到选择,特别当那厢也怀着另一个“一厢情愿”的时候,一拍即合几乎是水到渠成的事,一如Nikhil的婚姻。当双方明白过来,互补是爱情的动力,习惯是生活的杀手,价值是分手的理由时,两个人在世间的交集,就如同错轨的列车,无奈地相视相惜,然后南辕北辙地各自奔驰。人必须是要经过这个S 的曲线,才能学会朝自己的目标直线驶去的。否则,一切长辈的经验或期望,无非是传承在纸上的画饼而已。

            Nikhil最终接受了“果戈理”这个让自己痛恨,不解,又痛苦,感激的名字。他的名字,代表了不属于他个人的,每一个海外华人必然经历的,大写如S的心路历程,自我回归。

            那天和印度朋友一起看完这部感人的电影,我的思绪回到了现实里。《菜根谭》第167条“意气用事 难有作为”讲:“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国人的爱国情绪从以前斗资批修,到现在哈韩愤日,看不起印度,正印了洪应明的这一条。判官觉得,有时间发泄情绪为乐,不如从传统文化里发掘“仁者爱人”的内涵,将眼光投入到更本真的人性层面,如《Namesake》一样,先看清楚自己,想明白能为别人和这个多元化的世界做点什么,才不会被整日为自己的“面子”所困所苦,生活得更有滋有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