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毛主席:“董其武一定要授上将”(组图)

(2009-07-25 15:20:33) 下一个

在解放军最早授衔的几十位上将中,有一名国民党军的起义将领,那就是第69军军长董其武。他戎马一生,在抗战中战功卓著,被国民党授中将衔,又于1949年起义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绥远方式”。晚年的董其武又由民主人士成为共产党员,为其一生写下了闪光的句号。



图:70年代末,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朱大纯、程思远、杜聿明、
董其武、孙兰峰(自左至右)相携而行

  • 少年时想学李世民、朱元璋、孙中山图谋大事,成年后想救国救民而跟随傅作义二十余年

  • 随傅作义参加各次抗战,1973年参加中日友好协会代表团出访时,同当年日军将领会面,对方说:“如果国民党所有的部队都像傅作义的部队那样有战斗力,恐怕我们早就失败了。”

    董其武出身贫苦,父亲为了给祖父买口棺材安葬而借高利贷,以至打了30年长工。他6岁起在舅父的私塾读书,17岁入河津县高小。19岁时听到山西督军阎锡山办的斌业中学招生,便立志从戎,向同学借了10块现洋,步行840里到了太原,以第一名成绩考取,学习军事。临近毕业时,董其武得罪了阎锡山督军府的人,又不肯写悔过书,便愤然离开学校。

    1924年,董其武到陕西参加了刘镇华的镇嵩军,当了短期排长,到国民二军服务两年,曾参加北伐并官至中校。后来,蒋介石大力裁遣非嫡系部队,董其武失业。后听说天津警备司令傅作义正扩编军队,他便写了一封投效信。经过傅的考核,董其武和同行的几个校官被委任为上尉参谋。但多数人嫌官小不愿意,董其武却留了下来,终于以才干得到傅作义赏识。

    董其武对长期军阀混战深感厌恶,“九 一八事变”后马上写请战书呈送傅作义要求抗日。1933年,他参加长城抗战,在北平东的怀柔县阻击日军连续血战 15个小时,打退敌10次进攻,帽子都被敌弹打飞。1936年11月,绥远抗战开始,头一仗便是董其武指挥的红格尔图战役。他以奇袭捣毁了日军及匪首指挥部,并击落敌机一架。当时,毛泽东派南汉宸携其亲笔贺信及绣有“为国御侮”的锦旗表示慰问,称绥远抗战为“全国抗战之先声”。



    全面抗战开始后,董其武参加忻口作战被日军炮弹炸伤臂部。当时,他怕影响军心不许声张,只简单包扎一下仍坚持在火线指挥。他曾与八路军的贺龙师长结识,系统聆听了抗日战争持久性和游击战术的理论阐述,打破了一味追求正规战的保守思想,当时便感谢说:“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此后,他在河套一带运用灵活战术,同日军作战取得了不少成功。抗战结束后,董其武任傅作义起家老部队第35军军长,奉命同解放军兵戎相见过。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他对腐败透顶的国民党政权日益失望,同老上司傅作义私下商量应另找出路。

  • 绥远起义前,蒋介石派飞机接董其武去广州遭拒,飞机飞回时在兰州附近坠毁,董其武对人说:“天不亡我,老天爷也支持我走和平之路啊。”

  • 在董其武领导下,绥远起义部队进行改造很快解放军化,毛泽东称赞“进步如此之大且快”

    1949年1月21日,北平达成和平解放协定。次日,留守绥远的董其武飞到北平找傅作义表示说:“您怎样走,我就怎样走。”

    随后,傅作义到西柏坡晋见毛主席。谈到董其武所辖部队时,毛泽东当即说:“用‘绥远方式’解决,先划个停战协定线,让董其武慢慢做好他的内部工作。另一方面派个联络组,在他认为适宜的时候起义。”当时,绥远有国民党近10万正规军和游杂武装,中共中央决心采用比北平更宽大的方式,一是考虑到当地荒僻且连接西北,用兵解决费时费力,二是想以此向国民党实力派树立一个榜样,可以缩短解放战争的进程。

    董其武回绥远后,便同解放军停战并建立联络和通商。南京政府得知后先是下令西撤,接着又停发经费。蒋介石曾派飞机来接董其武去南京,董推说要掌握部队离不开,飞机返回时在兰州附近坠毁。当时,特务还在绥远大肆活动,制造暗杀等恐怖气氛,一些思想顽固的部下也以武力暴乱相威胁。一次,军统站负责人率十几个人带枪闯进董其武院内,要他立即下令西撤,他坚决不为所动。通过多方努力,这年9月终于实现了绥远起义。

    起义部队编为解放军第23兵团,有的军长、师长和下级军官不愿接受改造,一年内发生叛乱33起。董其武明确提出:“谁叛变革命就打死谁!”这一态度为稳定部队起到重要作用。1950年4月,董其武到北京汇报部队解放军化的情况,周恩来马上要新华社将全文向全国新闻单位发通稿。毛泽东还将报告批给傅作义说:“23兵团进步如此之大且快,可为庆贺。”

    身为军长却被定为正兵团级,原是起义的国民党中将,
    毛泽东却作为特例授他解放军上将

  • “文革”风暴中受毛泽东保护,待遇不变。他深感应按党员标准要求,8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4月,毛泽东曾在中南海设宴招待董其武,畅谈三个小时,希望他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董其武一面向中央请战,一面向周恩来提出:抗美援朝正是我在人民面前立功赎罪的机会,会把生命置之度外。但绥远部队中的特务分子还未肃清,赴朝作战万一发生什么问题影响很坏,最好将军队分拨编入其他主力部队出国作战。周恩来却表示相信这支部队的政治思想觉悟在不断提高,该兵团赴朝果然完成了机场修筑任务而未出问题。1952年全军精简时,第23兵团缩编成第69军,董其武被特例任命为正兵团级军长。毛泽东解释说:“按说正兵团级应任大军区的副职为宜,但这样就没有兵权了。所以,还是让你当军长。”1955年首次授衔时,军区拟定给董其武上将军衔。鉴于当时正兵团职可授上将或中将,而董其武自己在国民党部队军衔只是中将,他马上找杨成武说,杨司令有功应授上将,我过去有罪不该授上将。杨成武向中央汇报此事,毛泽东让他立即转告董其武说:杨成武是共产党员,授不授上将没关系,董其武一定要授上将。听到这话,董其武马上双泪横流。在当时全军范围内,军长及起义将领授上衔,对他的待遇都开了特例。董其武当时深感不应要党特殊照顾,而要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授衔翌年便第一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文革”风暴卷起后,董其武主动要求离职。1968年,毛泽东批示:把董其武接回休息,把他的小汽车也调来,一切生活待遇不变。1986年,董其武的长孙董海龙从台湾来北京看望爷爷,回去后对姨父郝柏村说:“没想到爷爷在祖国大陆离休快20年了,坐的还是部队配备的红旗轿车,住的是部队分配的四合院,比我外祖父(原国民党国防部长郭寄峤)的待遇好多了。”

    1980年,董其武已年过八十,却再次递交入党申请书。中央统战部负责人到家对他说:“过去你虽没有履行入党手续,但早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了。推迟你办理入党手续的缘由是,考虑到你的社会地位,认为你留在党外比党内对工作更为有利。”1982年12月,总政治部批准他为党员,党龄从两年前算起,董其武热泪盈眶,庆幸有了光荣的归宿,写诗称道:“欣逢盛世开太平,愿为苍生献此生。行见华夏乐小康,更期世界跻大同。”

  • 从小渴求富国强兵,在军阀和国民党队伍中坚持救国抗战几十年,50岁时选定了共产党和马列主义,83岁被批准入党抒怀:“闻道虽晚志不衰,甘将余生献人民”

    董其武的一生,是由起义旧军人成为解放军高级将领和共产党员的典型。他出身贫苦,受欺压的生活激起了朴素的爱国情感,既渴望光耀门第,也渴求能抵侮抗强。他高小毕业考入学兵团,就开始找寻可为之效力的队伍。在军阀迭起的黑暗社会中,他虽选择比较开明、作风比较正派的将领傅作义,却仍摆脱不了军阀混战的泥潭。不过从作风上看,董其武长期保持着农民将领的特色,生活正派,维护下属,在作战中讲谋略,抗战也很勇敢,因战功从排长一级级晋升到中将军长。在民族抗战中,他守卫北平,激战绥远,在忻口会战中负伤,五原歼敌功勋卓著。这些品质,成为他后来选择走向光明道路的思想基础。

    董其武在傅作义麾下二十余年,长期抱有浓厚的旧军人袍泽观念。绥远起义前他坚持一条:傅先生走什么路,我就走什么路。绥远起义后,他在跟随傅作义认真做好起义军队解放军化、地方解放区化的工作中,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领袖的接见与关怀,接受了马列思想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思想发生了根本变化,认识到应该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明确了应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方向。他申请争取加入共产党用了25年时间,82岁时终于实现了这一愿望。他由一个普通人的爱国情怀,转化为抗战热情,再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为人民服务,其不平凡的一生展现了一个爱国的中国人的探索和追求。

  • 人物档按-2
  • 1899年生在山西河津一个穷苦农家。1924年加入陕西刘镇华的镇嵩军。后到国民二军,由少尉排长升为中校副官长。1927年参加北伐。翌年秋到天津投效傅作义部队,历任上尉、参谋、中校副团长、团长。曾参加长城抗战、绥远抗战,在红格尔图战役中获胜被誉为“抗日民族英雄”。抗战期间又参加了平型关大战、忻口会战和著名的五原大捷,升任傅作义起家部队第35军的军长。1946年底,任国民党绥远省主席兼保安司令。1949年9月通电起义,首创“绥远方式”。解放后任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解放军第23兵团司令员等职,曾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后任69军军长。曾任第一届至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在北京去世。(编辑:姜志)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