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李锐的《反思大跃进》的文章还有这样的记载,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问毛泽东:“你也不是没当过农民,你应当知道亩产万斤是不可能的”。毛泽东说:这是我看了大科学家钱学森的文章,才相信的。
原载《中国青年报》1958年6月16日 原题: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作者:钱学森
以前看过一个笑话,是讲前苏联的赫鲁晓夫的。他对了一个著名的艺术家发脾气,说我原来不懂艺术,是因为我没有当总书记,现在我当了苏共总书记,我就是艺术家,就懂艺术了。意思就是,权力和荣耀催人奋进,权力和荣誉也使人自我膨胀。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和诗人,解放后他就不仅仅是懂打仗,也不仅能填诗作词,而且连炼钢炼铁和施肥浇水这些下里巴人的勾当,他也都是行家里手了,大笔一挥,就是一部《农业八字宪法》。
笔者和一位搞专业的前辈有过交谈,这位前辈不无感慨地说:现在是有些人讲自己的专业讲不出来,但讲别的专业,就特别来劲。例如也是两弹一星功勋之一的中科院前院长、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全国科协主席周光召,搞的是原子弹的数据计算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控制,也是目前拥有外籍院士头衔最多的中国人,90年代周院长代表中科院到美国访问时,在大学里做报告和学术交流,讲的就不是理论物理,而是大讲特讲中国的国情。我想前中科院院长的这个毛病,可能就来自于他的同行和业师钱学森先生。
我从前一直以为钱学森先生只是导弹方面的权威,等到有一天突然看到钱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题目为“要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 的谈中小学校教育改革的文章,才认识到钱先生原来也是一位教育家,因而对钱先生更是刮目相看。在1990年的这篇文章中,钱学森先生侃侃而谈:“从现在到下个世纪中叶以后,假如我们要在世界有竞争能力的话,我认为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是硕士文化水平”。他说:“现在我们说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是不够的。但是我觉得总结我们过去的经验,完全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率。4岁就上学,我看经过14年到18岁,就可以达到硕士水平”。呵呵,幼儿们哪里都会如钱老人家说的那样聪明,18岁就都硕士水平,个例可能是有的,但作为教育的制度普及,实在也是拔苗助长,恨铁不成钢了。这不是瞎说,又是什么?
到1994年,看到钱学森先生出版的一本学术专著:《论地理科学》,书上洋洋洒洒数十万言,谈得可都是“关于地学的发展问题”和“地理科学的发展战略和研究方向”。看了几篇地学方面的文章,就俨然地成为了地学大师,为地理科学制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八字宪法”。接着,在《大自然探索》、《地理学报》、和《地理知识》上还有许多一流的地理学院士和专家们跟进,为钱学森的理论和指示做注释。如全国地理学理事长任美锷院士就说钱学森是“从世界科学的高度”,建立了“大的地理科学系统”。前几年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建立地理科学学院时,钱学森还亲笔题写了院名,现在就挂在该院大楼的门口等等。可见这题字和赠诗之风,也不自年轻有为的搞基因的陈竺院士起。
看到最近的纪念钱学森90周年诞辰,由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防科工委联合庆祝。不是纪念钱学森在发展两弹一星和“神五”载人飞天上的贡献,而是庆祝钱学森在地理科学、在教育学、在沙产业理论、在“知识密集型草产业”、在“人体科学”、和“天地生”科学方面的“划时代贡献”!
不好好的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认真地总结和反思一下如何去登火星登月球和破解人家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和全球定位系统,瞎谈什么八竿子也够不着边儿的沙产业、草产业、地理科学、人体科学、和大成智慧等等前所未闻的其他专业的新名词。可真是有点儿不务正业和自欺欺人了。
可悲的是,有钱老先生一个人在那儿胡说八道也就是了,后面还竟然就有那么多的博导和院士级别的崇拜者。以至于一夕之间,中华大地上竟出现了很多的沙产业研究会,草产业研究会,人体科学研究会。就连大名鼎鼎的中国科学院的地理研究所,也跟了钱老瞎起哄,改成了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诺贝尔的什么奖,要不想出丑闻,还是要慎重一些,晚一点给咱中国人的好。
毛泽东与钱学森亲切握手
田家英
钱学森和亩产万斤
钱学森的胡说八道,最搞笑的事情是在大跃进期间,论证一亩地产万斤粮。这不但是尽人皆知,而且钱老在年轻时有意无意间犯的这个错误,还时不时的被他的论敌如经济学家于光远辈,引用了来诋毁钱学森(涂建华:中国特异功能二十年)。
据说大跃进能够发生的一个原因是人们的科学精神丧失殆尽,包括钱学森这样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著名物理学家。1958年,钱学森曾在《大众科学》和《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粮食亩产会有多少?”和“农业中的力学问题”两篇文章,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解释了亩产百万斤的可能性。
尽管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对大跃进不积极,有不少农业方面的专家,包括著名的物候学家竺可桢和植物生理学家罗宗略都撰文反对。例如植物所罗所长说:“万斤粮只能用农艺学来分析,以植物生理学总结,不是从实际因素出发,不可轻信”。但钱学森这位既不是农艺学家、也不是植物生理学家的导弹专家却大胆声称:粮食产量可以无限地增加,太阳光能射到地表,只要利用其30%,亩产就可能达到“两千多斤的20多倍!”(钱学森: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其实在农业和生物学上的事情,远没有工业生产过程和弹道导弹计算那样来的精准。而问题就出在那个光合转化效率的30%上:以目前的生产力水平,高产农田植物的光合转化效率也不过0.5%,50年代,撑死了也不超过0.3%,而钱学森把0.3%一下子就说成30%,扩大了100倍!这本身在科学上是绝不能实现的事情,人家世界上顶尖的导弹专家就敢于拍脑袋瓜儿瞎说。
一年后,钱学森的计算又使亩产潜力精确为5.85万斤(钱学森:农业中的力学问题),从而为“大跃进”和粮食产量“放卫星”作了科学上的背书。钱先生以他科学家的名誉作担保,让千千万万的人相信“大跃进”政策的“科学性”,其效果极为恶劣(南冠客:为什么中国大陆和诺贝尔奖无缘?),也是极度不负责任的。但受此影响和激励,而且怕被拔白旗和打右派,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知识分子,也先后都不争先恐后地加入到深翻土地和放人造卫星的群众运动中去。
在李锐的《反思大跃进》的文章还有这样的记载,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问毛泽东:“你也不是没当过农民,你应当知道亩产万斤是不可能的”。毛泽东说:这是我看了大科学家钱学森的文章,才相信的。同样的记载还有后来执掌中央文革小组的陶铸等高层领导人,也是引用了钱学森的文章(陶铸:驳“粮食增产有限论”,1958)。毛泽东和中央书记处的领导人于是便对下面虚报的粮食产量信以为真,担心起“粮食多了可怎么办呀” 的问题。后来毛泽东检讨说,他是上了科学家们的当(中国青年报:理性照耀中国)。
这场唯心主义闹剧,以上千万农民的饿毙而告终。虽然当时的政治领导人毛泽东等人要为领导“大跃进”造成的大饥馑以及上千万生命的不幸死亡负主要责任,但钱学森这位身居高位、曾经获得“国家杰出贡献奖”、并在当时积极地“科学”论证了亩产上万斤的科学家,也难辞其咎。
附文:钱学森发表的关于论证亩产万斤的文章钱学森三次论证“亩产万斤”
钱学森:农业中的力学问题--亩产万斤不是问题
这几年来,中国人民在党的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精神振奋,意气风发,无论在工业战线、农业战线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以来在同一设备条件和土地上,生产量提高了许多倍。由于这种生产上飞跃的发展,也就出现了一连串新的科学技术问题,要求科学工作者去解决。我在这里想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农业高额丰产技术中的力学问题。 ——我们都知道,力学是处理机械设计的问题的,是处理高速飞机设计问题的,是处理水流和气体流动问题的,怎么农业高额丰产里也会出现力学问题呢?要说明这一点,我们得先计算一下在我国平均纬度的地方,一年之中在每一亩地上到底有多少太阳光落在上面。这个能量可以用各种单位来表现。我们这里选用从水和二氧化碳制造出碳水化合物的斤数来计算,这是因为植物的生长正是利用水和二氧化碳来制造淀粉和纤维这样碳水化合物的。我们算了一下,一年中落在一亩地上的阳光,一共折合约94万斤碳水化合物。如果植物利用太阳光的效率真的是百分之百,那么单位面积干物质年产量就应该是这个数字,94万斤!
——自然,高等植物叶子利用太阳光的效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估计最高也不过是1/6,这就是说,单位面积干物质的年产量大约是15.6万斤。但是植物生长中所积累的物质,只有一部分粮食,像稻、麦这一类作物的谷粒重量,约占重量的一半,所以照这样算来,单位面积的粮食的年产量应该是7.8万斤。这是说全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晴天。如果因为阴天而损失25%,那么粮食的亩产量应该是5.85万斤。这是说,作物要在全年都生长,如果仅在暖季才长,也许要再打一个2/3 的折扣,那么平均亩产量是3.9万斤了。
——同样的计算也可以用来估计快速丰产林木的数字。这里相当于粮食的是蓄材量,也就是每年每亩地上的积累的木材重量。如果是常绿树,全年都长,每亩地的积累的木材重量是5.85万斤;如果是落叶树,就是3.9万斤。倘若木材属于轻质的,重量按每立方米900斤计算。那么全年都长的常绿树,每亩每年可以积累木材 63立方米,而落叶树每亩每年可以积累木材43立方米。(后面不全)
毛泽东与钱学森
“前年卖粮用萝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 这是江西井冈山农民的一首民歌。我们的土地正在农民双手豪迈的劳动中,付给人们更多的粮食,6月12日中国青年报第一版上发表了一个动人的消息: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继小麦亩产2105斤以后,又有2亩9分地平均每亩打下了3530斤小麦。
土地所能(供给)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
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今后,通过农民的创造和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将会大大突破今天的丰产成绩。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丰产量高出很多。现在我们来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这些太阳光能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成自己的养料,供给自己发育、生长结实,再把其中的1/5算是可吃的粮食,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2000多斤或3000多斤,而是2000斤的20多倍!这并不是空谈。举一个例:今年河南有些特别丰产试验田要在一亩地里收160万斤蔬菜。虽说蔬菜不是粮食,但到底是亩产160万斤!
所以,只要我们有必需的水利、肥料等等条件,加上人们的不断创造,产、量的不断提高是没有问题的。今天条件不具备,明天就会创造出来,今天还没有,明天一定会有!
毛泽东会见钱学森
亩产超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