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民国的`“宋家王朝”本来并不姓“宋”----宋家的真实身份

(2008-04-15 08:10:58) 下一个

在一种掠夺、腐败、贪婪、冒险还有革命的背景中,宋家王朝的传奇在上海正式揭幕。但实际上,这个王朝的创始人本来并不姓“宋”。

1886年的查理·宋在外滩上岸。在此之前,他的个人传奇已经开始----事实上,那正是他上海时代至关重要的前奏和伏笔。

11年前离开海南文昌县时,他还只是一个正准备去爪哇岛做学徒的叫做“韩教准”的9岁孩子。后来他成为堂舅的过继儿子,才改名宋嘉树,到美国波士顿堂舅的丝茶店里当店员。在这里他碰到了两名清廷选派的留美幼童留学生----牛尚周和温秉忠。在他们的鼓励下,他一心想离开店铺去上学,于是逃到了港口一条缉私船上。船长收留了他,使他信奉基督。他被命名为“查理·琼斯·宋”,并进入北卡州三一学院(即杜克大学前身)进修。学院的经济赞助人朱利安·卡尔成了他的保护人(这位被查理视若父亲的老人后来同他一直保持友谊,不但资助他在上海的生意,还资助他所负责招募资金的革命活动)。毕业后,被英语和《圣经》武装着的查理立即被教会派回上海传教。

于是,20岁时回到上海的宋查理是一个“土洋人”。他拿着微薄的薪水,穿着从国外带回来越穿越破的洋服,在郊区吴淞一带巡回传教,甚至连南下探亲的请求也未被获准----这位年轻中国传教士初到上海的日子显然是难熬的。

然而有一天,他在大街上戏剧性地遇到了波士顿学徒时代认识的好友----牛尚周和温秉忠。他们现在都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基督教世家之一、明代宰相徐光启的后裔的女婿。于是他们把自己的妻妹----擅长数学、会弹钢琴、未裹足的倪桂珍介绍给了查理。查理的命运再次出现了转机。

1887年夏,22岁的宋嘉树和19岁的倪桂珍结婚,陪嫁是一份丰厚的嫁妆及娘家十分良好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这些恰恰是志向远大的查理在上海打拼最为缺乏的条件。婚后第二年,查理升任正式牧师。1890年,他结束轮回布道,成为上海郊区川沙镇的传教士。

于是,宋家住进了川沙镇上的清代民居“内史第”。

当我们在大太阳下赶到现在的浦东新区川沙镇时,看到的已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小城镇”了。

我们开始找到的是“黄炎培故居纪念馆”,这里是原“内史第”的最后一进。然后再据一位老伯的指点往公路方向走,绕过一家便利店,终于看见了路边的“宋氏家族居住纪念地”石碑----原来“内史第”的前两进,已经在1988年被拆除了。

然而,一个世纪以前,就是在这所江南民宅的第一进,倪桂珍生下了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和宋子良。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宋嘉树一跃成为了成功的海派人物,一个举足轻重的社会名流。他以神职工作为中心,为自己开创了一个多元化的事业。他代售和出版《圣经》和其他宗教书刊,西方人都称他为“出版《圣经》的宋查理”;他入股经营的美华书馆成为东亚最大的出版社之一;他还担任上海福丰粉厂的经理,从海外进口机器,成为为华资工厂进口重型工业机器的第一人。生意越做越大,于是他辞去了牧师职务,而更愿意作一个“全职”经商的虔诚热心的基督徒。

另一方面,他秘密加入了反清组织三合会,结识了孙中山,并成为孙最坚定和亲密的支持者。他以做生意为掩护,为孙中山所描绘和奋斗的革命事业投入了巨大的金钱筹码,也成为革命党海外资金的主要筹集人。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极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

1904年,宋家正式迁往自己在虹口郊区建成的一座巨大的中西合璧的洋房(现已不存),甚至还种上了家乡海南岛运来的椰子树----这是宋嘉树个人奋斗的第一个标志性成果。

接下来,他没有忽略应该如何成为一个杰出的家长。他给孩子们讲自己的冒险经历,努力培养他们树立一种只有超强干劲与进取精神才能实现希望的信念。他还把六个孩子都陆续送到美国去接受教育。于是,英语成了宋家的第一语言,上海话其次。虽然他们祖籍海南,但没有人会说广东话和海南话。

据说,1894年上书李鸿章后,孙中山回到上海,开始住到宋家(此后他到上海大都住在宋家,并成了宋家子女的教父)。如果情况属实,那么孙中山第一次所住的宋家,正是我们面前这座现在已经被推倒、盖起了便利店的“内史第”第一进。

而且就是在这里,他第一次遇见了襁褓中的宋庆龄。没有任何人会预见到,19年后,相差27岁的他们会不顾一切反对结成了一场划时代的婚姻。

无论宋家如何暴怒,后来又怎样接受了这场婚姻,它却对宋家意义重大。尽管这远远超过和违背了宋庆龄的本意,但它客观上促使宋氏家族从买办家庭变为了权力家族,从“上海宋家”跃升为“中国宋家”。如果没有这次婚姻,也许就没有蒋宋联姻,也不可能出现被人诟病为“误国”的蒋宋孔三大家族。

1918年,52岁的宋嘉树因胃癌逝世。夫人倪桂珍带着美龄和两个小儿子,搬进了西摩路139号的洋房。在这里,蒋介石对宋美龄展开了长达5年的“爱情” 进攻。1927年9月16日,宋霭龄在此举行中外记者会,正式向外界宣布蒋总司令将和其小妹结婚。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正式结婚,在此举行了基督教仪式。婚后的美龄搬出了西摩路的娘家,去南京走马上任她的“蒋夫人”。宋氏家族的三段重大联姻,就此全部尘埃落定。

1932年,老夫人在西摩路宋宅病逝。宋家子女把父母合葬于上海万国公墓内的宋家墓园。49年后,庆龄是惟一一个陪他们长眠于此的孩子。其他的子女,或显或隐,或在或逝,都漂流在海外。

宋嘉树一手开创了宋家王朝,他的儿女们则以不同的方式继续发扬光大。鼎盛时他未能目睹,纷争时他早已故去,落幕时更是无限沧桑。如果能够看到,他会对他各个不同又密不可分的儿女们的命运和结局做何评价呢?

如今,这幢西摩路139号的房子已经叫做陕西北路369号。它立于一个十字路口,确切地说,是包住了整个院子的两层楼高的藤篱笆墙,安静而气派地排列在路口。我一路从篱笆下走过去,斑驳的藤条严丝密缝,里面什么也看不见。据街角的一位老伯说,这篱笆自从解放前就一直是这样,解放后曾整修过几次,也都是修旧如旧。

走到墨绿色的大门口,大门紧闭,只开了一个小旁门。拿着相机的我刚在门口晃了一下,一位中年男子就赶忙跑出来婉言阻止了我。

于是我只好绕到隔壁,那是一座建于1936年的基督教堂----怀恩堂。

我从教堂门口的铁栏内往隔壁的院子眺望,总算是看到了那座洋房已经黯淡了颜色的巨大绿屋顶。

看来,真是连背影也看不到了。

即使走到它的面前,我们也是隔着时光的距离、政治的栅栏,从远处、从侧面、从缝隙里,隐隐约约看到了某些光影和片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慧慧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