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姐姐(右)是妈妈(左)的嫂子。父母家族的联姻史还可以追溯到上一辈甚至更早,但是他们保持了没有血亲联姻的传统,其中妈妈家的儿子娶了爸爸家女儿的居多,妈妈恰恰是反例。
妈妈家有姐妹四个,大姐(前排右)借继给亲戚很早就结了婚。二姐(后排右)很风流,追求者不断。当姑妈接受了在妈妈家给爸爸找媳妇的任务后,目光就落在小三小四身上了。姑妈说,要说漂亮有心眼,那得数小四(前排左)。小三(后排左)呢善良老实,长得不算漂亮,但是白白胖胖有福相。而且小四喜欢唱歌跳舞,马上要去部队歌舞团了,小三从小学习好,正在上大学。爷爷听了汇报,果断地说就说小三了。
其实爸爸在大学里也是很风光的,不但是瞩目的足球队队长,还是以美女支书为首的文体活动骨干,比如跳舞游泳,爸爸都是教练级别,有很多机会接触女孩子。但是因为年纪小,又有爷爷那个"大学不许搞对象"的禁令,就一直按兵不动。快毕业的时候,爸爸看到一个美丽柔弱的姑娘主动和自己接近就动了凡心,在一个晚上给她送了一封情书。没想到第二天这个看似纤弱的姑娘冷酷地拒绝了爸爸。几十年后校庆时,往事重提,美女支书满面怨气地开玩笑:咱们班的男生都不追我。而那个拒绝了爸爸的女同学更是单独找到爸爸说:你当时怎么不接着追我了?我那只是考验你啊。搞得爸爸不得不重新审视了大学恋爱生活,觉得自己很不解风情。
等到大学毕业分配到军校,爸爸还是光棍一条。爷爷问爸爸:怎么样小子,想结婚吗?爸爸回答:姜太公不是70岁才生孩子吗?我不着急。爷爷一听这是嫌晚了,于是就有了上面姑妈寻弟媳妇这一出。
爸爸回忆对妈妈的第一印象是在初中的时候,妈妈小爸爸三岁,才上小学。那天爸爸急急火火地去妈妈家找自己的姐姐。妈妈家是个小二楼,妈妈正在楼梯上玩,爸爸冲上楼梯,看见妈妈就问:我姐呢?妈妈腼腆地笑了笑,不说话一指楼上。爸爸心里想:这个小姑娘笑得真甜。富于幻想的爸爸后来回忆说:妈妈的脸又白又嫩好像一碰就会碎的瓷娃娃一样。
爸爸得知给自己说的小三,心里也很高兴,漂亮比不上学问是他们那个年代的价值观。妈妈家答应了爷爷家的提亲,一是我姥爷看重爸爸大学毕业就当上了军校的军官有出息,二是我姥姥总觉得受儿媳妇我姑妈的欺负,想派我妈去欺负欺负我奶奶。后来才发现我妈和我姥姥一样温柔善良,根本不会欺负人,我奶奶疼儿子更疼儿媳妇,两个亲家因为爸爸妈妈的结合关系变得和睦了。
看着妈妈年轻时的照片(前排右一),觉得妈妈没有令人不舒服的胖,而且很爱美,可能是那个时代胖人很少见吧。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有个长辈说妈妈:这闺女真给新社会增光阿,吃不饱饭都长这么水灵富态。也许妈妈一幅温柔娴熟的模样就来自温和随意的性格。
妈妈在大学时一个年轻老师追求妈妈追到提着点心盒来家里。那时候姑妈刚提了亲,妈妈嘴上不说心里愿意,姥爷知道妈妈的心思,就客气地对老师说:她和男朋友轧马路去了,得很晚才回来。那个老师以后就死心了。
妈妈大学毕业就分到了北京的单位。妈妈是个很传统害羞谦虚的姑娘。在工作单位一个和妈妈一起分配来的男同学成天跟着妈妈鞍前马后,大家还以为是妈妈的男朋友,连嫁到北京的大姐也劝妈妈,爸爸在外地不如就跟这个北京的好了.妈妈赶紧让爸爸寄了张照片,特意将和爸爸恋爱的事情公布于众。
因为备战备荒,爸爸的学校从北方一个大城市转移到西部山沟。恋爱和结婚初始都是两地分居,爸爸妈妈就是靠着鸿雁传情表达彼此的爱慕之心。贴几张爸爸的小画,看出爸爸对妈妈的一片深情和思念。妈妈说这样的随笔小画有无数,可惜都没有保存下来
在部队里,爸爸有个一起分来的女同学,开朗热情聪明伶俐。在这和尚多的部队里自然成了众星捧月的人物,连首长们都常常过来探望。也许因为是同学也许因为同样开朗热情多才多艺,他们人前人后成双成对互相照应。但是他们知道彼此都有另一半,所以都止于互相欣赏和照顾,没有非分之想。那个时代的人是多么的纯洁和真诚。她是我们后来熟知的张阿姨(后排右一)。
张阿姨很开放,从不避讳和爸爸的友谊。在部队时,她把省下的饭票给爸爸,把爷爷给爸爸寄来的营养品吃掉一大半。她照相永远站在爸爸(前排右一)边上,分配主动要求和爸爸分在一个办公室。回北京探亲(她的爸妈家在北京),约爸爸去她家做客。她妈妈还以为是她男朋友呢,张阿姨马上说:您想什么呢,人家有爱人,也在北京。
后来爸爸复员到了北京妈妈的单位,张阿姨和爱人复员到了南京。但是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和爸爸热情来往,每次来北京都要来看老战友。我的童年里一直有一个张阿姨,她和姑姑们一样,只要一来北京就会到幼儿园把我和妹妹早早接回来,还给我们糖吃。可是她一走,妈妈就会大哭一场,尤其是她临走那句“老战友,再见了,等着我再来啊”会搞得妈妈心神不宁。她儿子比我晚几年生,她还有意做个娃娃亲。
这个时候爸爸就会安慰妈妈:你有什么好难过的,别说她根本就不是你的情敌,就算是,也是你赢了呀。要哭要生气也应该是她嘛。妈妈气过哭过再被爸爸哄笑。
爸爸妈妈远程恋爱六年,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