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73)
2009 (146)
2010 (119)
2011 (91)
2015 (1)
2016 (1)
2018 (3)
2021 (1)
2022 (1)
父亲是一个很丰富的人,其中的天赋之一是音乐。
也许是从小在周旋音乐中熏陶的结果,父亲对音乐有着敏感的审美。在那个只能唱革命歌曲的年代,虽然父亲也是歌咏队的红星,甚至有时候还填词谱曲,但他深深喜爱的还是那些旋律优美的音乐。
没有外人的时候,爸爸会给我们唱周旋的靡靡之音,或者是苏联的抒情歌曲。大部分时间我们陶醉其中,但也有时候旋律过于凄婉,平时在我们心目中高大光辉的父亲唱起这种柔柔小调,让我和妹妹颇为不安,于是都踢着小腿喊:我害怕,我害怕。爸爸却故意摇头晃脑,唱得更加投入,直到我们急得眼泪快要掉下来。
改革开放初期,流行邓丽君的歌曲,但当时并未完全解禁。爸爸花了高价(自己复员费的一部分)买了一个进口三洋录音机,然后不知从哪里弄来很多邓丽君的磁带,我们三个人就边听边唱。妈妈急得在旁边唠叨:小声点,让人听见,抓你们精神污染。
当然可爱的录音机还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歌曲和音乐。什么每周一歌,电影插曲,只要有好歌,爸爸都赶紧录下来,和我们一起学唱。记得第一首比较流行的美国歌曲是 DOREMI( 音乐之声插曲多来米 ) 。爸爸从报纸上抄来歌谱,跟着录音学唱,然后一个英文单词一个英文单词地教我和妹妹。结果我们比当时一些学唱的歌手还接近原版,在班级活动时演唱特别有面子。因为爸爸还通过听原声,把后半截没有歌谱的变调也自己几下了谱子和英文,然后教我们唱,所以我中学的时候还自己编了一个 DOREMI 的歌舞剧在学校里演出。
当然我们也听交响乐,听歌剧,什么茶花女,卡门,费加罗的婚礼,爸爸张口就能来两段。我和妹妹会的段子也越来越多。
最美好的时光,还是放寒暑假,我们三个人在家里(可怜的妈妈要天天去上班),爸爸备下学期的课,我和妹妹写假期作业看书。爸爸总是不顾别人说有声音会影响学习,放我们喜爱的音乐给我们听(就是现在的背景音乐呀),给我们的学习渲染上一层舒适温馨的情调。虽然有时候确实陶醉在音乐里没有全神贯注,但是经常我们一座就是一天。我小学毕业的一个暑假就把初中的数学都看了一遍。
我们最亲爱的父亲,用他的才华用他的爱心,把本来枯燥的时代演绎得丰富多彩,给两颗稚嫩的童心播下了爱美的种子。
后记
我上大学一年级的最初的两个月,就给全班同学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军训唱歌比赛时,我指挥我们班女同学唱英文“雪绒花”,团长跑过来与我握手。新生歌咏比赛,我领唱,带领其他七个同学载歌载舞表演英文“Do Re Mi", 获得特别奖。第一次全班去天安门过夜生活,同学们一起练歌,我唱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一曲“现在你不要去做情郎”,没人知道这个曲调。我从那里趸来的这些风雅的才能呢?哈哈,自然是我的爸爸。因为家里几乎没有一天听不到音乐或者歌曲。
从调频轻音乐台,到流行歌曲版,爸爸无不是随时搜索到美丽的旋律。舒伯特,肖邦、贝多芬、莫扎特、海顿、巴赫、舒曼的名字几乎不绝于耳,普契尼的歌剧、柴科夫斯基的舞剧都备受爸爸的推崇。每次电视里有好音乐播放,爸爸总是仔细察看过广播电视报,提前重点标记了那些节目。一到时间,全家都已经安然入座,只等共同欣赏着美妙的节目。或许因为我小时候,没有那么多儿童节目吸引姐姐和我的眼球,所以每次看这些儿童不容易理解的艺术,居然可以专心学习。爸爸从来不故弄玄虚,一板正经,总是在中间休息时热情备至发表见解,有时还哼唱起来,让我们小家庭其乐融融地生活在音乐里边,既不对音乐感觉陌生,也不必寻求音乐人的孤单情绪。
不至于风雅的古典音乐,爸爸还能欣赏一些出色的流行歌曲。那时爸爸喜欢李谷一演唱的“泉水叮咚”、“妹妹找哥泪花流”和人人都爱的“乡恋”。爸爸非常中意邓丽君一些出色的歌曲,比如“小城故事”、“甜蜜蜜”,“小木马”、“小村姑卖西瓜”。我最喜欢的是“花儿美丽”,和“过去我俩常常街头碰面”,符合我初中时春心萌动的心态。我读大学时,谭咏麟的歌曲还有人听,我就介绍给爸爸,为的是不让爸爸落伍。爸爸也真的能喜欢。有一次,介绍了千百惠的第一盘专辑“咖啡屋”给爸爸,爸爸居然评价很高,词曲全进了脑子。后来,爸爸干脆自己发掘一些好的流行歌曲和歌手,比如“雨一直下”。
外国流行歌曲的收集较难,爸爸是碰到好的才买。一次,爸爸带我去市中心逛逛,那时我才上初中二年级,我们在一家卖录音带的小店门口听到了迷人的流行音乐的演奏。爸爸和我商量说进去看看吧,我同意了。店里面人山人海,透不过气来。爸爸和我在嘈杂的背景音下细听了一会儿,都觉得很好听,就决定要买。但是我挤不进交钱的队里去,也怀疑爸爸是否挤得进去。爸爸让我站在一个安全的角落了,一会儿就回来了,手里拿着那盘磁带,是“尼太戈尔”,瑜伽的音乐,在我们家以外,大概没有几个人了解这个专辑。
不仅旋律优美的音乐能获得爸爸的喜爱,节奏和配器也是爸爸的欣赏对象。我上高中的阶段,开始播放有打击乐伴奏的外国流行歌曲,爸爸有时候拿手指头在折叠桌上打鼓点伴奏,两手并用,手指头快速变幻得让我眼花缭乱。姐姐和我好想学,又学不来,感觉自己长了十个大拇指。姐姐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度想在校音乐队练打鼓,一定是受爸爸的影响,可惜校音乐队人杂、风气比较不好,就放弃了这个想法。而我的十个拇指情节严重,一直没敢往这个方面发展。
我们家欣赏音乐的设备总是领先。最先是电唱机,学习初级英语之余,姐姐和我一字不差地学会了“晴朗的一天”,“我的名字叫咪咪”;随后是三洋录音机,听了很多的轻音乐和古典音乐,爸爸还录下了“费加罗的婚礼”、“培尔金特”,常常回放。其后是彩色电视。电视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和录音机配合使用,比如录下日本电视连续剧“资三四郎”、“血疑”、香港电视剧“霍元甲”和“万水千山总是情”的片首片尾曲。由此我学会了“我衷心地谢谢你”这首歌。爸爸还把我唱的,配上片尾音乐伴奏,录在了山口百惠片首曲的后面。平时放到这盘录音带,等到我唱的时候,爸爸还特意放大声一些。
我小学三年级曾经担任一百多人的合唱队的女生领唱,初中时是校合唱队的三年级队长,高中只有一次高二歌咏比赛中,我担任班级指挥,等到了外企公司任职,跳舞跳得让人叫好。虽然总是文艺表演的骨干,也不一定能赢爸爸的纪录。爸爸那个时代没有儿童的表演机会,也没有听说校园里的表演,直到工作后,爸爸才有机会一展风姿,成为上千人的单位里样板戏男主唱。爸爸的自学能力很强,从来没人教,但是识谱,可以把听到的音乐用简谱写下来。这就是爸爸超过一般业余水平的音乐爱好者的地方,他总能把歌曲从头到尾,连带中间伴奏过门的地方全唱出来。爸爸在音乐这方面的记忆力特别好,一两遍就能记下来全部的旋律,过了很久,都不会忘记。
后记:
我的老公是古典音乐发烧友,和我谈朋友的时候在车里放“天方夜谭”,“胡桃夹子”,我说这个我会,于是音响放小声,自己预先演唱下一小段,老公惊讶地想:这小丫头还真有点知识。说不定就是因为这么件小事儿,让我钓到了老公,这个北大的帅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