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自己嚇自己的心態令問題雪上加霜,據報導,美國亞裔居民開始搶購大米。其實大家都知道沒有必要,美國不至於有人餓死,幾十袋大米放在家裡占很大空間,米放久了對健康也有影響,且能省的錢有限,因此引起大家恐慌很不值得。
最後結果是民眾除了食物以外什麼都不買,造成糧價一再飆漲,整體經濟每下愈況。
目前美國的地產業也受心理影響很大,很多地區的房價已跌到無可再跌,但潛在買家依然不願出手,繼續觀望。事實上愈跌大家就愈不買,反過來愈漲愈搶著要,在這種心態下,兩年內想看到地產復甦,大概很難。
一些地區的房產價格跌過建築成本,例如河濱縣與聖伯納汀諾縣一些新興城市的房價跌幅達五成,原本三千平方呎的大屋賣60萬元,現遽跌到30餘萬元,等於每平方呎才賣一百元左右,比造價還便宜,土地白賺。
有人說,遠離市中心或亞裔社區的地方就是如此,其實不盡然,聖蓋博谷東區的亞裔比例也很高,但房價也跌破眼鏡。鑽石吧市一些高級公寓從去年的30餘萬元跌到現在的20餘萬元,短短一年間十萬元蒸發了。
近西語裔社區的地產情況更令人心寒,兩三年前二、三十萬元只能買到兩房公寓,如今可買到三房兩浴的獨立屋,運氣好還可買到半山區的有景觀地段。這些房產都有其絕對價值,半山區多是環境相當好的社區,無論什麼族裔聚居都一樣,竟也從五、六十萬元跌到二、三十萬元。
原本地產的「硬道理」是利率低、房價低買家就會大舉進場。南加州具備這種條件,卻不見買家,原因當然還是心理因素使然。
這與中國大陸及台灣的情況有很大差異,中國不斷以北京奧運會及上海世博會的宣傳攻勢,刺激民眾對國家及社會的信心,所以多數人對前景看好,捨得消費,敢買房產,國家經濟自然會好,哪怕外銷減少也不受影響,因內需大大增強。
台灣也是如此,馬英九勝選後還沒上任,多數民眾已對前景恢復信心,買氣增強,地產價格開始上漲。
大陸及台灣人民不比美國人富裕,為何美國人對前景如此看衰,主因美國政府將過多心力放在伊拉克戰爭上,對人民的精神及實質需求擺兩旁;加上學者專家不斷作出負面預測,造就今天美國人民對前景的過度憂慮,從而失去消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