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水神第一庙——济渎庙

(2008-10-16 11:33:51) 下一个

水神第一庙——济渎庙

济水之源

天下第一洞天题字

全称济渎北海庙,始建于随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是隋唐及其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钦定的祭祀济水神和北海神的场所。

现存济渎庙平面呈“甲”字型、前为济渎庙,后为北海祠,左为御香院,右为天庆宫,占地130余亩,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布局最为复杂的水神庙。

1996年,济渎庙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内现存木结构古建筑始自北宋,历元、明而迄于清,绵延千年而不绝,本身就是一座具体而微的中国古建艺术博物馆。

这里既有河南省年代最早。形制最大的单体木结构建筑——北宋济渎寝宫,也有世所罕见的“工”字型大殿与长廊,既体现了北方建筑粗犷豪放的恢弘大气,又包容了江南园林精雕细琢的幽微匠心。雕梁画栋与亭台水榭坐落有致,淙淙流水与拱桥碑碣相映成趣,假以森森古柏与袅袅青烟中间传来的晨钟暮鼓,在幽幽诉说着一千多年间曾经的奢华与荣耀。

济水在上古时已是名川大河,因而位居四渎而与长江,黄河,淮河齐名。对济水与北海祭祀一直被列为国家的国家祭奠,为政者“有谨而不敢怠”。

自汉代起,朝廷每年派遣重要官员定期致祭渐成礼仪定制。唐宋以降,但凡国之大事,如战争、政权更迭 、祈雨甚成皇室成员的生死都要向济水神、北海神祭告,民间的祭祀活动更是频繁有加,唐宋间又封济水神为“清源公”,“清源忠护王”,对祭祀活动更是推波助澜。因此,一部济渎庙兴衰史,也是中国古代水神崇拜史的缩影。

济水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济水源头,滋养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首都原城;济水贯黄河而自清,历曲折而如海的独特流向,凝铸了中华民族含贞自洁、威武不屈的高贵禀性;历代文人仕子对济水的歌咏之作,也成为中华文学宝库中永不凋零的奇葩。

济源济渎庙



济渎庙


  济渎庙,全称济渎北海庙,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济源市西北济水发源地,是古“四渎”唯一一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河南省现存最大的一处古建筑群落,被誉为中原古代建筑的“博物馆”。

  济渎庙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是朝廷为祭祀“四渎”神之一的济水神所建。祭祀之风,古来有之,在古代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中,生产十分低下,科学很不发达,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随意想出一些山水之神,祠兴云布雨,关系五谷收成。因此,封神祭祀,是历代天子之礼,且程序繁、礼仪多。济水原称北渎大济之神,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晋封为清源公,唐贞元十二年(796年),鉴于北海远在大漠之北,艰于祭祀,故在济渎庙后增建北海祠,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济渎神被封为清源忠护王,北海神被封为北广泽王。自隋以来,历代皇帝遣使莅临,举行盛大祭典活动,一直延续到清代。
  济渎庙坐北朝南,总体面积布局呈“甲”字形,总面积86255平方米,现存古建筑72间,占地10万余平方米,为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现存建筑,在中轴线上有清源洞府门(山门)、清源门、渊德门、寝宫和临渊门,龙亭、灵源阁等;两侧有御香殿、接官楼、玉皇殿和长生阁等。清源洞府门系三间四柱挑山造木牌楼,为河南省文物价值最高的古建筑。主体建筑排列在三条纵轴线上,前为济渎庙,后为北海祠,东有御香院,西有天庆宫。这里朱门重重,庭院深深,古柏参天,碑碣林立,绿水环绕,曲径通幽,亭台楼榭,交相生辉,不仅是古代祭祀胜地,更是典型的北方古典园林,因此为今日济源胜景之一。

  古时济水因独流入海,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朝廷为祭祀济渎神建庙,又名清源祠。宋、元扩建,至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庙宇扩建到400亩,占地33万余平方米。延至清末,祭祀未断,庙貌不衰。

  济水在上古时已是名川大河,因而位居四渎而与长江,黄河,淮河齐名。对济水与北海祭祀一直被列为国家的国家祭奠,为政者“有谨而不敢怠”。自汉代起,朝廷每年派遣重要官员定期致祭渐成礼仪定制。唐宋以降,但凡国之大事,如战争、政权更迭 、祈雨甚成皇室成员的生死都要向济水神、北海神祭告,民间的祭祀活动更是频繁有加,唐宋间又封济水神为“清源公”,“清源忠护王”,对祭祀活动更是推波助澜。因此,一部济渎庙兴衰史,也是中国古代水神崇拜史的缩影。

  济水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济水源头,滋养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首都原城;济水贯黄河而自清,历曲折而如海的独特流向,凝铸了中华民族含贞自洁、威武不屈的高贵禀性;历代文人仕子对济水的歌咏之作,也成为中华文学宝库中永不凋零的奇葩。
  寝宫建于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造,屋坡平缓,斗拱雄巨疏朗,檐柱粗矮,是河南省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临渊门北的济渎池(又名小北海、龙池)和珍珠泉共为济水东源。泉水清澈,遍地涌金。环池亭阁玲珑,古色古香,是珍贵的北方古典园林建筑。庙内古柏参天,郁郁葱葱。现有宋元明清古建筑三十六座, 北方古典园林一处,即济水源头“小北海”(济源古“九景”之一),其中,清源洞府门为河南省文物价值最高的木结构牌楼建筑,寝宫为河南省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石勾栏为我国保存唯一最为完整的宋代石栏杆。庙内现存古建筑保存较完好,是解放前夕毛泽东主席亲自用“双圈”圈阅的受保护的全国重要古建筑群之一。1964年以来对济渎寝宫、清源洞府门等先后进行修葺。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内现存木结构古建筑始自北宋,历元、明而迄于清,绵延千年而不绝,本身就是一座具体而微的中国古建艺术博物馆。这里既有河南省年代最早。形制最大的单体木结构建筑──北宋济渎寝宫,也有世所罕见的“工”字型大殿与长廊,既体现了北方建筑粗犷豪放的恢弘大气,又包容了江南园林精雕细琢的幽微匠心。雕梁画栋与亭台

  大明诏旨碑刻立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通高5.5米。宽1.7米。碑文是明太祖朱无璋称帝后为了统一名山大川,各地城隍及历代忠臣烈士的神号而颁布的圣旨,字体工整,遵劲有力,此碑为研究明朝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礼仪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庙内的参天古柏,距今1800多年,郁郁葱葱、枝叶繁茂,高达20余米,大可五围。一为"汉柏",相传为王母娘娘吐纳仙种,吸取济水精气,生根发芽而就。一为"将军柏", 相传为唐代大将军尉迟敬德监修大庙时,挂过钢鞭,被五代后汉皇帝封为"将军柏"。有诗云:"老树何年荫柘黄,至今犹带紫泥香。材高岂但倚廊庙,岁久还须作栋梁。满地风霜空凛凛,凌云节操愈苍苍。夜来明月枝头动,疑是将军宝剑光。"

  玉皇殿,为玉皇大帝亲政之所,是一座保留有明代风格的清初建筑,对研究豫西北古建筑具有重要价值。

  水榭坐落有致,淙淙流水与拱桥碑碣相映成趣,假以森森古柏与袅袅青烟中间传来的晨钟暮鼓,在幽幽诉说着一千多年间曾经的奢华与荣耀。

  信步与亭台楼阁间,徜徉与淙淙流水旁,摩挲着斑驳的碑碣,吮吸着芳香的青烟,你将会体味到济水精神的博大,感悟到几千年的辉煌。

  门票:30元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