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孔子谈饮食——《论语·乡党》: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2007-09-17 22:57:46) 下一个
论语讲要·乡党(7):孔子饮食之节

2006-09-04 12:52, 雪庐老人, 2863 字, 2/702, 原创 | 引用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席不正,不坐。

【雪公讲要】

齐,即是斋。祭祀前,必须斋戒沐浴,祭祀时始有感应。「明衣,布」,依古注,是用布做的亲身衣,即浴后所穿的明洁之衣。

齐必变食二句,是说斋戒时变更平常的食物与居处。古注变食,或谓不饮酒、不吃肉,或谓下文有「肉虽多」,以及「惟酒无量」等语,则非不饮酒,不食肉。主张前一说者,则将下文另分一节,亦可。迁坐,皇疏引范宁云:「迁居齐室」,即是不与妻同房。

食不厌精,脍(kuài)不厌细。两厌字说文作猒,读平声,是饱的意思。不厌就是说不求其精细而饱,意为圣人食无精粗皆可以饱。

食饐(yì)而餲(ài),鱼馁而肉败。食指谷类的食物,饐是气变,餲是味变,皆不新鲜。鱼肉馁败,即是腐烂。陈腐的食物容易中毒,所以不食。

色恶是食物的颜色恶劣。臭恶不是腐臭,而是烹调的臭气恶劣。食物未熟,或过熟,皆是失饪。不时,有不同的讲法,一是烹个不到火候的食物,一是不合春夏秋冬四时所宜的食物,一是一日三餐不在朝夕日中的时候。这都有害于健康,所以不食。

割不正的割字,是宰割,即是杀的意思,如割鸡解牛等,与切肉之切不同。割不正,非指切肉不方正,而是用残忍的方法宰杀。皇疏引江熙云:「杀不以道,为不正也。」杀得惨无人道,不忍心吃,所以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酱有酰醢等多种,竹添光鸿以为,不得其酱,是不得其所宜之酱。酱各有宜,如药味然。不得其酱,恐或有敌物。得其酱,则增其美,而去其害,故君子重之。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刘宝楠正义说:「气犹性也,周官医疡,以五气养之。五气即五谷之气。人食肉多,则食气为肉所胜,而或以伤人。」按照本草,不论动植物,皆有性气味色之类别,然以性为主,正义引用周官之说应从。肉虽多,不能多吃,必须以饭为主。不使肉气胜过饭气,以免伤胃。惟酒无量,饮多饮少,没有定量,但以不醉为度,不醉则不乱。

沽酒市脯不食。沽市二字都是买的意思,脯是干肉。酒从外面买来,未必清洁,脯自外面买来,不知是何物之肉,所以都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撤是撤去,姜能去邪味,发正气,所以不撤去,但不多食姜食。

祭于公,是陪君祭祀,祭毕,君赐祭肉,不待经宿,即须分享,表示不留神惠。自家祭祀,其祭肉不能超过三天,免亵鬼神之余。公祭或家祭之肉超过三天,已经陈腐,便不能食,只好敬而埋之。

食不语,寝不言。吃饭睡眠皆不是说话的时候。吃饭时,口中嚼物,睡眠时,安静休息,故不宜言语。但在宴会时,敬酒敬菜,也不能不说话,朋友也有连床夜话的情形,然而亦须少说。

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瓜字或作必字,与祭字连读,但郑康成仍从古文论语作瓜字。古有祭食之礼,即在饮食之前,将每种食物取出少许,放在食器之间,以祭祀古时发明以火作熟食之人,表示不忘本。但非美食可以不祭。而孔子日常所食的,虽是粗疏之食,以及菜羹瓜果之类,也要祭之,不敢以菲薄废礼。祭时必然肃敬。此说详见刘氏正义。

席不正不坐。史记孔子世家将此句记在「割不正不食」下。古时未用桌椅,以席铺地而坐。铺席必须端正,不正则不坐。

这一节综记孔子饮食之节。

文章评论

1. 评:论语讲要·乡党(7):孔子饮食之节, 2006-09-16 10:29, 清风

一是要合与礼,二是要注意养生,三是要注意饮食卫生,四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夫子一言一行都在给我们树立榜样.看似为己,实为实践孝道.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以及不为酒困的教导对现实具有身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各位应好好思量思量!

2. 评:论语讲要·乡党(7):孔子饮食之节, 2006-10-13 17:42, 冯逸群

平时,齐、居、食、寝、立、坐,亦尊礼得法而不敢怠慢造次。

现在我们大力倡导新伦理,尊重大自然的权利。其实夫子在这章里,就已告诫我们要善待动物而“仁民爱物”。“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割不正不食”,我们要回归传统,我们要善待资源!

食品,食之有品,从一个人的食相即知此人品德。

————————————

乡党第十
  这一篇在《论语》中非常特殊,不是记录语言,而是记录孔 子的日常生活情况,是一篇孔子的生活素描。全篇原文没有分章, 后世研究者根据各自的理解分为若干节。本书根据刘宝楠《论语 正义》25节的划分选出6节,以见孔子生活情况之一斑,同时有 助于读者从做人的角度来了解孔子,加深印象,从而更加深入而 立体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和精神。
到哪个坡唱哪个歌
【原文】

  孔子于乡党①,恂恂②如也,似不能言者。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③言,唯谨尔。
  朝,与下大夫④言,侃侃如⑤也;与上大夫言,圁圁(6)如也。君 在,踧踖(7)如也,与与(8)如也。

【注释】

  ①乡党即邻里乡党,古代地方居民单位名称,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 里,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这里的乡党相当于今天说家乡。 ②恂恂(xun):恭顺的样子。③便便:明辩。④下大夫:大夫是 诸侯下面的一个等级,又分下大夫和上大夫。⑤佩侃:和乐的样子。 ⑤圁圁(yin):和颜悦色而正直的样子。(7)踧(cu)踖(ji):恭敬的 样子。(8)与与:郑重而自然的样子。

【译文】

  孔子在父老乡亲面前非常恭敬,极像不能讲话的样子。
  他在宗庙和朝廷之上,讲话明辩但也很谨慎。
  上朝的时候,与下大夫说话,侃侃而谈;与上大夫说话,和 颜悦色而正直。在君主面的恭恭敬敬,但威仪郑重而自然。

【读解】   

   俗话说:“到哪个坡唱哪个歌。”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 人应该用适合那个场合、那种人的不同语言方式和仪态。这不是 庸俗,而是诗人处世恰如其分的问题。
  孔子在父老乡亲面前恭敬而近乎羞涩.很少说话,而在庙堂 和朝廷上却明辩且侃侃而谈,显出雄辩的样子。与作为政府高级 官员的上大夫说话,与作为一般干部的下大夫说话,以及与作为 国家元首的君主说话,都有不同的语言方式和仪态。
  其实,不仅孔子如此,我们今天的每个人也都应该是如此。否 则,在儿女们面前说话像跟你的上司说话一样;或者反过来,当 你向上司汇报工作时,用教训你的儿女一样的口气和态度,那会 有什么样的后果?当然是不堪设想的了。
  所以,到哪个坡唱哪个歌,在什么人面前说什么话,这本是 人之常情,只不过要把它与那种专门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 一套,张三面前一套,李四面前一套的两面派行为区别开来罢了。

圣人未能免俗
【原文】

  入公门①,鞠躬②如也,如不容。 立不中门③,行不履阈④”。 过位⑤,色勃(6)如也,足躩(7)如也,其有似不足者。 摄齐(8)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出,降一等(9),逞(10)颜色,恰恰如也。 没(11)阶,趋进,翼如(12)也。 复其位,踧踖如也。

【注释】

  ①公门:君门,即朝廷的门、②鞠躬:谨慎恭敬的样子。③立 不中门:不正当门中间而立。因为门中间是尊贵的人才能立的。④履阈 (YU):阈,门坎。履阈即踩门坎。⑤过位位指君位。(6)色勃:脸 色庄重。色,脸色;勃,矜待庄重的样子。(7)躩(jue):盘旋、逡巡的 样子。(8)摄齐:摄,提起;齐(zi),缝了边的衣服下摆。摄齐是为了避 免让脚踩着而失态。(9)等:阶梯的一级。(10)逞:放松。(11)没:尽, 完。(12)翼如:鸟展翅的样子。

【译文】

  孔子进入朝廷的门,恭恭敬敬,好像没有容身之地一样。
  站立时,不正当门的中间;行走时.不踩门坎。
  经过君位时,脸色庄重严肃,举步小心翼翼,说话就像气不 足的样子。
  提着衣襟走上堂去,恭恭敬敬,屏住气好像不敢呼吸一样。
  出来时下了一级堂阶,脸色才放松起来,显出恰然自得的 样子。
  下完堂阶快步前行,动作像鸟儿展翅一样轻快。
  再次经过君位时,照样又恭恭敬敬。

【读解】   

  如果你把圣人想象得很神圣高大,像个英雄人物似的,那就 一定会失望了。
  读罢这段文字,我们看到的圣人是个小心翼翼,在宫廷之中 不敢昂首挺胸,在君王面前大气不敢出的普通人形象,普通得近 乎畏缩。只有当出了宫廷,下得台阶以后,脸色才放松,动作也 才轻快起来。而一旦再次经过君位,马上又会拘谨恭敬,大气不 敢出。
  圣人怎么会这样呢?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奇怪。孔子之所以成为人们崇敬的圣人, 并不是因为他的举止行为有什么特行独立、与众不同的地方,而 是因为他的思想,他的学说闪耀着智慧和仁爱的光芒。所以,在 日常生活中,他完全可能和我们一样的是个普通人,当他走到菜 市上去买东西时,你不可能凭外表和姿态就认出他是与众不同的 圣人,而很可能把他看作是一个退休的老头儿,或许把他看成是 一个退休的教书先生罢。因此,当他进入那禁卫森严的宫廷时感 到不自然,感到紧张,甚至感到有几分战战兢兢是一点也不足为 奇的。不信,你进去试试看!
  这就叫圣人也未能免俗罢。

公务活动与私交有别
【原文】

  执圭①,鞠躬如也,如不胜②。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③, 足宿宿④如有循。 享礼⑤,有容色。 私觌(6),愉愉如也。

【注释】

  ①执圭:圭,一种玉器,上面圆形或剑头形,下面方形。国君派使臣访 问外国,执国君之圭为信物,所以,执圭代指出使外国。②不胜 怕回购):不能胜任其重。这里指执轻若重,表示敬慎。③战色:战战兢兢 的面色。④宿宿:脚步很小的样子。⑤享礼:献礼。 ④私觌:以私礼相见,也就是以个人身分相交往。

【译文】

  孔子捧着国君的圭出使外国非常恭敬,就像手上的圭重得来 择不起一样。上捧时到作揖的位置,下执时到以手授物的位置。脸 色在重而战战兢兢,脚步很小好像始终沿着什么在走一样。
  献礼的时候满脸盛情。
  私下以个人身分交往,则是非常轻松愉快。

【读解】   

  孔子做外交官时与在本国进入宫廷时差不多,都是一副恭敬 而庄重的样子。面部表情,一举一动都非常注意合于札节,使人 感到无可挑剔。这是一个人在公务活动中应有的形象,就像我们 今天的外交官一定要西装革履,领带打得一丝不苟一样。
  但他在完成公务活动后进行私交时就完全不一样了,轻松愉 快,无拘无束,再也不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小心翼翼。
  这就叫公私有别,公务活动和私下交往不一样,因为公务活 动代表的是你的元首,你的国家的形象,而私下交往则只代表你 自己。
  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啊!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吗?

圣人穿不穿时装?
【原文】

  君子①不以绀掫饰②,红紫不以为亵服③。
  当暑,袗絺綌④,必表(5)而出之。    
  缁衣(6)羔裘(7),素衣麑裘(8),黄衣狐裘。
  亵裘长,短右袂(9)。
  必有寝衣(10),长一身有半。
  狐貉之厚以居(11). 去丧,无所不佩。
  非帷裳(12),必杀之(13)。
  杰裘玄冠不以吊。
  吉月(14),必朝服而朝。
  齐(15),必有明衣(16),布(17)。

【注释】

  ①君子;指孔子。②绀(gan)掫(zhou)饰:用绀色和掫色镶边。绀, 稍微带红的黑色,即天青、红青。掫,近似于绀色,颜色更暗。因为绀色 近于做礼服用的黑色,所以不用来镶边(以亵渎)。③亵服:平常家居的 衣服,与朝服相对。因为红紫色都是贵重的正服之色,所以不用来做家居的 休闲服。④袗(zhen)絺(chi)綌(xi):袗,单衣;絺,细葛布;綌, 粗葛布。(5)表:外加一件上衣。(6)缁衣:黑色衣服。这里指罩在翻 毛裘衣外的上衣,下面素(白)衣、黄衣同。(7)羔裘:古代羔裘一律指 黑羊羔皮裘。(8)麑(ni)裘:小鹿子皮裘,毛为白色。③袂(mei) 袖子。短右袂是为了便于做事。(10)寝衣:睡衣。(11)居:坐。(12) 帷裳:上朝、家祀用的礼服,用正幅布做,不剪裁,多余的布打成褶子。 (12)杀(Shai)之:对正幅布进行剪裁缝制,使它有一定的样式。(14)吉月: 每月初一。(15)齐:同“斋”,斋戒。(16)明衣:浴衣。(17)布:指麻 布、葛布,不是棉布。

【译文】

  君子不用绀色和掫色做衣服的镶边,不用红色和紫色做休闲服。
  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但出门时一定要加上一件外套。
  黑色外衣套黑色羊皮衣;白色外衣套白色鹿皮衣;黄色外衣 套黄色狐皮衣。
  休闲的皮衣比较长,但把右边的衣袖做得短一截。
  睡觉一定要有睡衣,睡衣有一个半人那么长。
  狐貉皮毛厚,用来做坐垫。
  服丧期满以后,什么饰物都可以佩带。
  不是上朝和祭扫用的礼服,就一定要剪裁成一定的样式。
  不穿黑色的羊皮衣,不戴黑色的礼帽去吊丧。
  每月初一都一定要穿着上朝的衣服去上朝。 斋戒一定有浴衣,用布做的。

【读解】   

  圣人穿不穿时装?
  圣人不仅穿时装,而且还很有讲究。
  什么颜色做什么衣服,什么颜色不能做什么衣服,什么颜色 套什么颜色的衣服(比如说黑套黑,白套白,黄套黄,讲究的是 和谐配色而不是反差配色),那可真是一套一套的,从理论到实践, 毫不含糊,正经八百就是一个时装专家了。
  休闲服和睡衣要做得宽松长大,长大得来有点超过我们今天 的想象,尤其是睡衣,一个半人长,分明就是一床被子了(我们 今天的被子也没一个半人长吧),还叫什么睡衣呢?更加别出心裁 的是休闲服的设计,右边的袖子短上一截以便于做事,真是想得 出来啊!让我们今天的时装模特儿穿来表演一番,那才别有风味 哩。
  礼服就不用说了,就像我们今天的西装一样,样式变化不大, 不能随便剪裁,但其它衣服就一定要剪裁出一番样式来。什么样 式呢?怎么时髦怎么剪裁。为了方便,不是连衣袖都可以一长一 短吗?这种奇装异服难道还不时髦吗?
  可见,不但要讲究颜色的选择和搭配,还要追求样式的新颖 别致和穿着的方便实用:休闲服是休闲服,礼服是礼服,工作服 是工作服,丧服是丧服,浴衣是浴衣,睡衣是睡衣,单衣是单衣, 外套是外套,皮大衣是皮大衣,还要佩带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圣 人那可真是讲究得很啊!
  我们今天的俊男靓女们能够追风攀比而上吗?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原文】

  齐必变食①,居必迁坐②。
  食不厌精,脍③不厌细。
  食噎而啈④,鱼馁而内败⑤,不食。色恶,不食。息(6)恶,不食. 失饪(7),不食。不时(8),不食。割不正(9),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10)。
  唯酒无量,不及乱(11)。
  沽酒市脯(12),不食。
  不撤(13)姜食,不多食。

【注释】

  ①变食:指斋戒时改变日常的饮食,不饮酒,不吃荤(指有浓厚气味的 蔬菜,如蒜、韭、葱等,不指鱼肉等 腥膻食物,与我们今天“荤”的概念不一样)。

  ②迁坐:指斋戒时改变平常的住处,不与妻妾住在一起,而迁到 “外寝”(或叫“正寝”)独住。

  ③脍(kuai):切得很细的鱼和肉。

  ④ 噎而啈:噎与啈同义,都指食物腐败变味,褐的程度更重。

  ⑤馁(nei)、败:鱼腐烂叫馁,肉腐烂叫败。

  (6)臭:气味。

  (7) 失饪:饪指生熟的火候,失饪即指火候不当。

  (8)不时:不是该吃的时候。

  (9)割不正;指切割不得法。刀法不好。
  
  (10)食气;气同“饩”,食 气指食料,主食。

  (11)乱:指神志昏乱,即酒醉。
  
  (12)市脯:买来的肉 干。

  (13)撤:去。

【译文】

  斋戒时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住处也要变动,不要和妻妾 住在一起。

  食物不嫌做得精,鱼肉不嫌切得细。

  食物变质馊臭,鱼肉腐烂,不吃。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 闻,不吃.火候不当,不吃。不是时候,不吃。切得不合刀法,不 吃. 没有合适的调味酱,不吃。

  肉虽然吃得多,但不超过主食。

  酒不限量,但不要喝醉。

  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

  可以吃姜,但也不宜多吃。

【读解】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好一个美食家的追求!

  食物变质馊臭,鱼肉腐烂,不吃。这不奇怪,与我们今天的习惯一样,讲究卫生,减少疾病。

  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没有合适的调味酱,不吃。色、香、味都有讲究,这已超出了我们一般人的要求,进入 美食家的行列了。因为在我们看来,起码在没有合适调味酱时还 是要凑合凑合吃下去的,不会有那么大的讲究。

  火候不当,不吃;不是时候,不吃;切得不合刀法,不吃;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这简直有些过分了,分明是一个超级美食家,起码也超过了陆文夫笔下那位吃头汤阳春面的美食家了罢。

  我们不知道圣人是否吃过集体食堂,想来是没有,不然非饿 肚子不可啊!

吃饭睡觉不说话

【原文】

  食不语,寝不言。

【译文】

  吃饭不交谈,睡觉不说话。

【读解】   

  吃饭不交谈符合卫生习惯,这是没有说的。可是吃国宴呢?如 果大家都不说话,只是埋头苦干--吃!那像什么话呢?起码,祝 酒辞还是要的吧。莫说国宴,就是你一家子在一起吃饭,不说话 试试看,不被误认为在赌气才怪哩。更何况,有人曾幽上一默说: “现在革命,就是请客吃饭。”市场经济时代,谈生意,做买卖,签 合同,搞交易,大都是在饭局中“搞定”,所谓“边吃边谈”已成 为人们的口头禅。让大家吃饭时不说话,怎么“勾兑”?怎么“搞 定”?那林立的饭店酒楼岂不也要统统倒闭,关门了事?

  这就是卫生要求与人文习俗的矛盾,正如明知抽烟有损健康 但大家仍要照抽不误一样。事实上,人不可能完全在科学的规范 下生活,只有机器人才能做到。当然,我们并不敢亵读圣人是机 器人,只不过圣人既不用去跟人“搞定”什么,又不用去“勾 兑”,当然还是符合卫生习惯,吃饭不说话的好,至少是少说为妙, 以免鱼刺卡住喉咙。这是可以理解的。

  不可理解的是睡觉不说话。

  谁睡觉说话来着了除非是说梦话!那么,圣人睡觉不说梦话。 这还用得着说吗?难道其他人都要说梦话?岂不成了笑话!

  唯一合理的理解是,睡觉不说话不是指睡着了不说话,而是 指睡觉前不说话。就像两个朋友出差,对床夜语,结果是一宿未合眼,第二天精神很不好。这是圣人反对的。又比如夫妻睡觉前枕边耳语,说些亲热话或吹些枕头风什么的。这也是圣人反对的吗?那可要作一分为二的分析了,因为据说枕前悄悄话是有利于夫妻感情和谐,婚姻生活美满的。但枕头风却是廉洁政治的大敌,所谓“枕头胜过枪头”,很多关节都是靠枕头风一吹而打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圣人反对睡觉前说话不是很有点道理吗?   

  所以,坐下来就吃饭,上床去就睡觉,这是圣人的习惯,是不是一种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所致呢?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