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师出自“经典”

(2008-01-01 04:10:16) 下一个


中国传统书籍通常可分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典”分别对应于其中的“经”和“史”。
 人将“经典”放在一起是因为我们看书时常需“引经据典”,否则书会看得不明白。如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解释,“经”相当于理论,“典”相当于实践,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就需要“引经据典”。

 

针对当前炙手可热的“读经热”现象,虽然部分反映了国人期盼道德的回归,但实际上更反映了“经典”在大众中的缺位,人们已经找不到一种行之有效的理论来指导行动,开始以经典为灯塔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反省。

 

我们从小学开始就以“马哲”为“经”,用他来解释身边的事和指导自己的行为,但是马哲本身理论的不成熟性和片面性使得国家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和提出唯经济发 展的口号,从而造成社会矛盾激化有违共产主义初衷;而且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说一套做一套阳奉阴违。因为不成熟的理论很难有效地指导实践。

 

当人们意识到这种情况时,只好将目光投向于强调“天地人和”的传统文化。个人认为,“马哲”只能算是一门正在发展的学说,虽然有些方面的确很优秀,但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和涉及不到的地方,如生命意义、最终价值和信仰等精神方面的问题。按照中国传统书籍的分类,“马哲”只能归入“子”类,而不能归入“经”类,因为“经”是对人类全部行为的规范和指导,包括吃喝拉撒、出生死亡等,而不管其观点是唯心还是唯物。

 

“经”的缺点可能是其不科学性,但其优点是能解决所有问题,短期内 具有不可证伪性,比较稳定和广泛被接受,能归入“经”类的比如有“易经”、“圣经”、“马兰经”等。“马哲”只能看作是现代科学的一个分支,他是用科学唯物的方法解释人和社会、自然的关系,但科学毕竟发展太短,已探知的还太少。我们应该虚心接受这些不足,不能盲目的迷信凭借我们所知的少量科学知识就可以解 释所有问题。

 

如果说科学解决的是“物”理问题,那么“易经”“圣经”等解决的就是道理问题。西方的道德来在哪里?科学技术吗?不是,西方的道德来自于宗教,圣经教的是做 人的道理。这种道理有为善的劝说,也有行为的指导。当我们心中有“经”作为行为的准则时,就知道何时退,何时进,怎么退,怎么进,从而逢凶化吉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遇到问题时也不会气馁,独行时也不会空虚。

 

我们常常觉得已经知道了很多,像天文地理,数理化,主流矛盾、辩证法,但似乎又很难将其使用出来,这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才合乎“道理”。我们 了解了各种科学知识就相当于掌握了高级兵器或武技,但如果我们不知道“道理”,不能按照合乎“天道”的规律行动,就只能成为杀手和士兵而成不了武林盟主和将军。

  当今的“读经热”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机遇,是出大师和武林盟主的时刻,我们应该正视大众“经典”缺位的现象,让中国传统文化占领这块核心之地,不要拱手让与他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谢盛友 回复 悄悄话 姐妹,我们都学了雷锋,没有学经典。现在恶补,惭愧!
登录后才可评论.